收藏 分享(赏)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98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化指导】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各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作业10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1.近期,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了“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错误猜想的主要原因是()A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解析:将出现的“天坑”视为“地球末日”的先兆,是主观臆造的并不存在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答案:A2据报道,腾讯有10亿个注册QQ用户,其中6.125亿个是活跃账户。高

2、峰时期,6 000多万个用户同时使用QQ。众多的QQ用户通过腾讯软件在网上和网友进行交流,各抒己见,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这说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世界上本来没有的联系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A项错误。人们不能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也不能创造世界上本来没有的联系,B、D两项观点错误。众多的QQ用户通过腾讯软件在网上和网友进行交流,各抒己见,正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选C项。答案:C 把握因果联系的

3、重要性3.(2012桂林模拟)淮南子说山训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这句话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 ()A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创造必要条件,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要树立因果观念,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解析:材料中强调“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说明要树立因果观念,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应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4(2012北海模拟)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话说明()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因果

4、联系具有客观性原因和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BCD解析:本题以一段文言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固根本”、“浚泉源”、“积德义”是原因,“木之长”、 “流之远”、“国之安”是结果,题干中反映的是因果联系,正确,但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原因与结果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的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A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5.(2012贵港模拟)广东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但光能利用少,下一步要大力抓好新能源的开发工作,加大太阳能利用的力度,优化能源结构,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优化能源结构,是因为()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局部B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能

5、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整体与部分间联系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意判断,C项表述错误。A、D两项则不合题意,B项切合题意。答案:B6(2012梧州模拟)长三角区域规划构筑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等的“一核九带”的空间格局,25城明确分工,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思路表明()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解决事物的矛盾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D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解析:材料说明长三角区域规划从整

6、体着眼,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D项正确。整体功能发挥如何不仅要看有没有坚持全局观念,还要看每一部分在整体中的功能发挥情况,A项错误。事物矛盾能否解决取决于多种因素,B项错误。C项夸大了部分的作用,错误。答案:D7“中部通,全国通。中部活,全国活。”这一形象说明中部崛起重要性的说法启示我们要()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B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C以整体为统率,坚持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抓住重点,把握关键部分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中部崛起的重要性,B项说法正确,A、C两项都强调了整体的作用,D项本身不对。答案: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8.两位画家以“安静

7、”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安静的真正含义。因为他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属于中等难度题。后一位画家的画将瀑布的动与小鸟的静止结合起来,通过动来说明静,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运动与静止也是一对矛盾,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故选;说明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不选。答案:C9(江苏高考)“少年安能长少

8、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解析:从题干李贺的诗句中“安能”、“尚变为”可以看出诗句主要强调运动。“运动是有条件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现实在性,B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不正确。答案:C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10.“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联系的普遍性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清楚引文的含义,“士别三日”本身强调了时间的运动变化,而“刮目相看”则突出了变

9、化发展,所以应选D项。答案:D11(2012桂林模拟)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C D解析:“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指旧事物的灭亡,“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指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势不可挡,该诗句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入选。与题意无关,故不选。较为直接地体现了这一哲理,入选。与题意无关,故不选。答案:A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沿袭多年的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说

10、在当前要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事物变化的趋势就是发展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 B C D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前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变化的趋势不一定是发展,故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不切题。符合题意,答案选C项。答案:C13地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经常修编。人的思维与地图一样,也需要常换常新。接纳新事物需要新眼光,研究新情况需要新观念,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思路,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对自己的思维“地图”进行修编。上述要求蕴涵的哲学道

11、理是()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属于基础题。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说的是联系观点。答案:C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14.一天,发明家爱迪生要求助手阿普顿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用皮尺在灯泡上量量、画画,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但却没有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你把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

12、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实践中要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 BC D解析:题干中爱迪生的做法属于创新,说法正确。的说法与题意无关,的说法错在“抛弃”上。答案:D15(2012梧州模拟)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得的成功表明()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 B C D解析:本题检测学生对知识创新的理解。对当时已有的

13、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方法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知识创新需要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对原有知识加以能动的整合,知识创新不是已有知识积累的简单的量变,也不是与旧知识的彻底决裂,因此说法错误,正确。答案:A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6.(江苏高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句中“法”是指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是规律的含义,与题意无

14、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D17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这蕴涵的哲理是()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解析:A、C两项不符合材料。B项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答案:D18辨析题: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因而也是不变的。解析:本题的辨点有三:规律是客观的。这是因为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这是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变的。这一点要进行辩

15、证分析,规律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们改变了规律。答案:(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利用和认识规律。(2)但不能由此认为规律是不变的。因为,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决定的,与一定的条件联系着,只要事物的性质没有变化和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质起了变化,与之联系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也就不存在了。可见,规律本身的变化和人们改变消灭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19.(江苏高考)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6、。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解析:由题干可知,农民种地、樵夫伐木都要遵循生物的生长规律,即改造世界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A、C两项与题干无关,B项表述错误,规律不可以改造,故选D项。答案:D20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人们可以遨游太空,可以培养试管婴儿,可以使用机器人,这种情况说明()A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变规律B人们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C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事物运动的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达到自己的目的D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解析:A项错在“可以改变规

17、律”;C项错在“随心所欲”;D项错在“只要就”。答案:B21(2012贵港模拟)材料一据英国卫报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全球将有6亿人成气候难民,1.5亿气候难民将被迫背井离乡,安置到他国,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使得人类拥有影响气候、人为加速地球升温的破坏力。材料二2011年12月11日,德班气候大会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但由于发达国家缺乏政治城意,“巴厘路线图”谈判仍未完成。结合材料,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属于中等难度题。气候问题有它本身的规律与属性,我们只有自觉按规律办事,才能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严格控制气体排放,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