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复习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A. 分封制B. 王位世袭制C. 宗法制D. 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分析】注意题干时间“周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在周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可以排除C、D两项,“部落政治”明显是地方管理,所以周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应该是分封制,故选A项。B是夏朝政治特点,排除。【详解】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2、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B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A;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家国同构”,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3.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
3、。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A. 体现家国一体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王权与族权相结合,体现为家国一体,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B;由材料“诸侯的集体不快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可见周王无力有效管理地方,结合所学,在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D,选C。4.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
4、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官僚政治开始兴起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D.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贵族在国家中享有很多特权。据材料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还要负有亲自的世职,可以看出,“士”在西周享有世袭特权;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说明了贵族政治走向崩溃,与材料相符,B正确;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不是世袭的,而是由任免或能力当选,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春秋战国各诸侯之间征伐不断,不会走向和谐,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与分封相关的信息,D错误。【点睛】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
5、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5.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C. 服务皇权,家国同治D.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为皇家服务的,“国”“家”同治的
6、特点,故C项正确;而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B是指郡县制特点。D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6.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
7、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 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 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D. 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8、详解】7. 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 )A. 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 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C. 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D. 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为二者相同点,都属于地方行政体制;B项也是二者相同点,二者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D项是二者的不同点,郡县制受中央政府命令,但是分封制则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这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郡县制长官有中央任命,分封制下是世袭的,这确保了郡县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也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故选C考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下,地方官员是世袭的,地方拥
9、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是在郡县制下,长官由皇帝任命,可以随时撤换,加强了中央集权。8.“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 内朝成员B. 三省长官C. 内阁大学士D. 军机大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可知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故排除BCD,选A。9.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世袭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
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但察举制有很大的弊端,用人之权在上,往往不能按照真才实学推荐人才。导致了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因此选C。考点:察举制点评:注意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10.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韩建议将征兵年龄从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徵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当时A.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专制B. 门下省在行使审议封驳的权力C. 给事
11、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 门下省权力凌驾于中书省之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减少了决策的失误;结合材料可知魏征否决“征兵诰敕”,体现了门下省在行使审议封驳的权力,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三省六部设立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A。从材料可知给事中负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排除C。三省官员互不统属,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点睛: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徵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
12、颁行”,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1.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里的“某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议会制C. 三省六部制度D. 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实现了分权,体现了“皇权下的民主”,选项C正确;分封制、内阁制并未体现出民主,排除A、D;议会制体现了民主,并未体现出“皇权”,排除B。12.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打破门阀的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 【答案】D【解析
13、】【分析】科举制度实行不仅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还可以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同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详解】13.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宋代“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 知州B. 御史大夫C. 刺史D. 通判【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考查的是宋代监察体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宋代知州是地方路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具有监察权
14、;B选项错误;御史大夫是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宋代御史大夫仅为虚职,没有实权;C选项错误,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宋代刺史作为虚衔,没有实权,任者并不赴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军事权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故A项正确,
15、不符合题意;唐朝实行三省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元代废除了前代的三省只设中书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
16、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16.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多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只有选项C能体现出多次反复,正确。A强调地方势力不断壮大,B说明地方势力没有变化,D强调地方势力先弱后
17、强的变化趋势,即A、B、D三项均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史实不符,均必须排除。所以选C。【详解】17.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选用一些亲信组成新的机构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 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 中朝、三司、尚书省C. 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 中朝、内阁,军机处【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中朝成为决策权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负责执行;明成祖时期选派左右亲信组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
18、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可知,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提
19、到影响制度差异的不仅仅是地理条件,还有历史条件,从根源上来说是经济差异导致中西制度差异,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D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19.小明要写一篇有关罗马法的论文,你应该向他推荐的参考资料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民法大全【答案】D【解析】【详解】民法大全不但是罗马史上而且是欧洲各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全面而系统的法典,它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经发展到了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最有研究价值,故D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但研究罗马法不能仅仅限于十二铜表法,故A不符合题意;罗马法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公
20、民法和万民法,公民法和万民法适用对象不同,各有所长,研究罗马法不能仅仅限于公民法或万民法,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是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平民在反对贵族特权的斗争中诞生的成文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公民的利益,并非主要保障外邦人的利益,因此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
21、践,如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因此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21.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铜版法”或“十二表法”,包括下列“约法十二章”: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A. 与习惯法完全一致B. 强调人人平等原则C. 只规定了诉讼程序D. 涉及内容广泛全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从程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故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显示了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没有习惯法与之对比,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人平等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法律中不但有程序,还有很多
22、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处理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22.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A. 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B. 出现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 民法大全编纂成功D.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的编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公元前449年,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习惯法的表述与史实不符;B选项错误,公元前272年,罗马统一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整个意大利,在此之前十二铜表法已经建立;C选项错误,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的,是在罗马帝国分裂后。故正确答案
23、为D选项。2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 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 罗马人将宗教传播到全世界D. 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以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他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比较罗马法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得出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选项错误,材料
24、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地位,并未涉及宗教方面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国内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4.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 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B. 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C. 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D. 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答案】C【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是一次政治妥协,是一次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的典范,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光荣革命”是各阶层沟通妥协导致了政治制度变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D均未体现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和“光荣革命”的基本含
25、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5.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议会有其显著特点,包括议会的权力大于王权议会掌握国家行政管理权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和财政权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英国议会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选举权力,正确;内阁行使国家行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的权力,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26.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
26、朗普总统此举A. 违背了1787年宪法B. 会受到国会弹劾C.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D.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答案】C【解析】【详解】按照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因此总统可以提名并任命政府官员,故材料中白宫中人事变动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体现总统的违法失职,所以不会受到国会弹劾,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排除D。27.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案,声称其“绝对有权命令”美国企业停止与中国做生意,国会批其“精神错乱”而否决该法案。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A. 联邦制原则B. 分权制衡原则C.
27、 主权在民原则D. 中央集权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案遭到国会的否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故B正确;联邦制原则指的是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同时,地方保留部分自治权,故A错误;主权在民原则指的是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故C错误;中央集权原则指的是中央拥有绝对权威,故D错误。2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 中央政府
28、集权与州政府分权有机结合,维护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而美国的联邦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故D项最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错误,不合史实,排除。29.2019年9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宣布,因乌克兰“电话门”事件,众议院正式启动对特朗普总统进行弹劾调查这从根本上反映出美国A. 总统与国会矛盾日趋激化B. 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C. 众议院拥有独立的立法权D. 行政权受立法权制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众议院启动弹劾总统的调查等活动,从根
29、本上体现了自1787年宪法制定以来,美国政治生活中行政权与立法权制衡的原则,D项正确;总统与国会矛盾只是现象不是根本问题,美国总统对宪法和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美国国会是两院制,众议院和参议院分享国家立法权,ABC三项错误。30.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示意图”,从中解读最正确的是A.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番风顺,法国是各种政治体制的实验场C.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D.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法国确立共和政体的
30、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说明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选项C正确;从结果来看,政体模式最终稳定,选项A排除;选项B是对现象的描述,相比于C而言不是最佳选项,排除B;美国的独立战争早于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建立时间,排除D。31.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法国政治体制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选C的议会、首相、内阁的关系符合英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选项A是德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法国的政治体制,总统由议会选举生产,符合题意;选项D是秦朝是的三公九卿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详解】32
31、.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A. 皇帝独揽大权B.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C. 行政机构受立法机构控制D.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大权独揽;宰相作为政府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权力大,帝国议会权力小,由此可见,德国议会受到行政权的控制,民主政治大大折扣,民意难以有效体现,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没有全面揭示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民主政体。其共同点是以法律
32、保障民主的实施 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对,如英国、德国在近代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而非选举产生,因此排除后选D。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点评:本题可用排错法,所谓排错法,就是在题干是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支。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34.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有一点归纳是不妥当的,另外三点总结得很好,你认为评委老师肯定的是A. 英国模式:渐进改革B.
33、法国模式:人民革命C. 德国模式:专制独裁D. 美国模式:至善至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模式:渐进改革、法国模式:人民革命、德国模式:专制独裁,以上三项对英、法、德三国的评价符合史实。美国模式:至善至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任何一种政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美国的政体也不例外,也有弊端。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点评:18世纪末期的美国能创建民主共和的新体制的原因。(1)北美大陆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封建时代;(2)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具有追求独立、自由的传统;(3)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4)启蒙思想
34、的影响和独立宣言的感召;(5)杰出人物和政治精英的个人素质和历史作用。35.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同时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故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不符,故排除CD两项。36.以下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
35、国B. 协定关税C. 领事裁判权D. 赔款2100万银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即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而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输出商品,打开中国大门,故B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属于割占土地,不是本质意图,故A错误;领事裁判权属于破坏司法主权,故C错误;赔款2100万银元,属于赔款方面,不是本质意图,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鸦片战争的目的、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打开中国市场、商品输出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7. 下图反映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
36、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图片来看,香港已经被英国占领,所以排除了A选项。再根据此时台湾还没有被日本占领,所以可以排除C、D选项。结合战争的路线和主要城市,可以判断出此次战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38.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地权D. “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可解读为“一国获利,各国均
37、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8401900)。39.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军费赔偿只是给予英法两国(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在华开厂是马关条约,故ABC与题意不符;D项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条约(英法美俄与清政府签订)的内容之一。【
38、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0.“他们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革命运动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D.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运动是给清政府统治带来极大冲击的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运动是辛亥革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国民革命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中
39、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1.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脱离了社会现实,是无法实现的空想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 不同程度受到西方宗教或是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略【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产物,太平天国受西方基督教影响。资政新盘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也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BC不符合资政新篇。42.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一条约内容时的摘录,该条约的影响是A. 导致了天平天国运动的兴起B.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40、C.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D.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从而得到该材料为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为D;太平天国爆发于1851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A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B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C错误。43.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A. 寻求救国之路B. 反抗外来侵略C. 进行民主革命D. 推翻清朝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
41、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直接反映了反抗外来侵略。义和团运动是反帝运动,也是反抗外来侵略。所以反抗外来侵略才是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没有寻求救国之路;C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没有涉及民主革命;D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不推翻清朝统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4.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C. 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D.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从
42、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驶其统治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借鉴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但不能说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45.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应是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3、颁布C. 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成立后,黄花岗起义之前,应该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应该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故C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之后,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46.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 改变了中
44、国的社会性质B.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和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最后都被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所代替,说明五四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故B项正确;中国依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民主秩序问题,排除D项。47.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和罢课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这充分说明A. 工人阶级
45、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B. 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C.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彻底胜利D. 国人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由原先学生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说明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的增强,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错误;材料没有分析五四运动性质,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并不是说明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彻底胜利,错误。48.“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
46、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 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 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 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D.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结合中共二大的内容相关所学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二大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确定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上;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47、,而且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论道路不符合中共国情,故B选项错误;中共二大召开是在1922年,此时中共刚刚成立,还没有成熟,依据所学可知,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49.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下列口号与该图内容相吻合的是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打土豪,分田地D. 要想攘外,必先安内【答案】B【解析】从材料图片中箭头的方向我们能看出,这次战役是从广州开始的,一路北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役是北伐战争,它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土地革命的口号;D选项是蒋介
48、石针对抗日战争时所说的话。50.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最重要的教训是A. 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 反对右倾错误的指导C. 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 掌握军队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应明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右倾机会主义,所以教训应从反对右倾方面总结,即不能妥协而应该进行斗争,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故D项正确;大革命的失败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反对右倾错误的指导是一个教训,但不是最重要的,故B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成功的经验,故C项错误。【详解】5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
49、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目标均为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上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且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故均正确,D项符合题意,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
50、49年就不可能掌权。”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中共领袖是在A. 八七会议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遵义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1935年,在红军长征图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正确;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A错误;南昌起义是1927年举行,B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发动,C错误。53.19271931年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A.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
51、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19271931年间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抗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错误。54.江西这片红色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 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 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
52、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享誉海内外;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锥形,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湖北汉口,不是江西;C选项错误
53、,井冈山会师时人民军队已经创建;D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不是江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5.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 革命的中心地区的转移C. 中国革命性质的转移D. 中国革命方式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红军长征使中共领导的革命中心地区由江西转移到了陕北,故B正确。56.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其中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武汉会战D. 徐州会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结合所学,是在徐州会
54、战中,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故排除A项。BC项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5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以下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宣言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扶清灭洋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A. B. C. D. 【答案】A【解析】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口号,是1899年义和团运动口号,是抗战时期的口号,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55、A. 。58. 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C. 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D. 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B C D三项都是这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A项。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详解】59.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5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应该是指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因此选D。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0.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A.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B.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 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D. 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答案
57、】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不是最主要意义,排除。二、材料分析题61.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谈到:“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材料二:研究表明,美国革命者在进
58、行建国的政治实验时,既未彻底抛弃雅典民主的精神理念,也没有完全认同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安排,而是基于他们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关怀,同时借助了英国的传统、近代的理论等多种资源,对两者进行了改造和转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共和政体,走出了一条新的建国道路。摘编自李剑鸣古典传统与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建材料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部宪法文件材料四: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指出:要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惨剧重演,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59、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多数人”是指雅典哪一社会群体?反映出雅典民主政体有哪些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说明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3)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分别颁行于哪一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它们体现了哪些原则?各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择概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中西民主政治有哪些认识?【答案】(1)群体:成年男性公民。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2)实行联邦制,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给予地方一定自主权;建立总统制共和政体;依据三权分立原则分割政府
60、权力等。(3)时间:1912年;1954年。地位:前者否定了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了基础。(4)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等;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5)民主政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同国家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解析】【详解】(1)关于“群体”,结合所学,从雅典公民组成回答。关于“特点”,由材料“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结合所学,从人民主权和法律至上两方面回答。(2)结
61、合所学,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如可以从联邦制、民主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角度归纳。(3)关于“时间”,结合所学,左图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右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关于“地位”,分别从资产阶级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回答即可。(4)结合所学,可以从新时期我国民主发展建设的成就作答,在法治建设方面,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发展,受其指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可以从完善三大政治制度和加强基层民主等方面作答。(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首先,要充分肯定民主政治,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就中西民主政治而言,不同国家国情不同,要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