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桐乡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理) 命题人 龚正奎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唯一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80分。) 1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2、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希望中国社科院努力开创社科院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学说 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A B C D 5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A B C D6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在本
3、质上是物质的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A、 B、 C、 D、7“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情怀,激励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体现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8宋朝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又种竹又观竹。在他动笔作画之前,心中就有了轮廓。正如诗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是客观存在
4、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产生可以离开客观存在A B C D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变规律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幽意境,闲适心情,切切思念,无边寂寥,丰沛的情感如潺潺流水,在蟾宫桂树间悠然而过,月亮成为艺术世界中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这表明 A艺术创作源于
5、客观存在 B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C. 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D与客观事物相一致是艺术创作的特点11“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礼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里的“不折腾”可以理解为A规律是客观性,人无法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 B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C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D改变世界是以承认规律和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前提的1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A都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B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人为联系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
6、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13目前,对地震的准确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是因为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4“郑人买履”的故事启示我们要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家成功地在山羊体内“种出”了猴子细胞,创造了生物技术的一个“奇迹”。这向利用家畜作为“器官生产工厂”迈进了一步。据此回答1516题。1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地制造“奇迹”。这表明A. 自然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由客观变成主观的了B. 人类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
7、力越来越强体:学科网ZXXKC. 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得人们检验真理的能力越来越强了D人类自我否定能力的增强使得人们创新意识和能力越强了16科学家要创造“奇迹”,必须发挥科学家们的主观能动性 超越生物体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改变生物体的遗传变异规律 坚持从生物体的生理构造的实际出发A. B. C. D. 17面对一盆兰花放在这里,诗人看见气质;画家瞧见造型;医生关注药性。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A目的性 B计划性 C自觉选择性 D被动复制性 18.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
8、、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的观点A强调文学创作要尊重创作的客观规律 B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C没有看到艺术想象并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9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启示我们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BCD20.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
9、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B. C. D. 21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22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
10、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23号称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的杨百万说,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这告诉我们 A真理是客观的 B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有些事情是人们不能认识的24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11、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5几十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真理与渗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的 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26. 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2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
12、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A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28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统一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 B C D 2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一
13、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 B C D30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可见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31“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 整体的性能对部分的状态起决定作用C
14、. 领袖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 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32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真理具有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33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
15、发展A B C D34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波浪式的前进 直线式的上升 螺旋式的上升A. B. C. D. 35“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项目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拯救森林,筷行动”体现的哲理是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 B C D36. 发展的实质是。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位置的移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7新事物是指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 B.在时间上先出现的事物 C.具有
16、新特点的事物 D.比较完善的事物38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质变39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题为小松的诗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新事物总是弱小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要辩证地看问题,促进新事物成长A. B. C. D. 40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
17、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二、非选择题(共20分。41简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5分)42自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共中央共发布了十二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二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十二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15分)桐乡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命题: 范煜琳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