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热考题型专攻练(六)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类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观点、论证、论从史出1.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2015全国卷T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
2、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模板构建】第一步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并可以充分论证的观点。(有的试题除了已经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进行论证。)如本题中首先应审清题意,即“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
3、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第二步挑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如本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第三步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如本题中整理答案时应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
4、要素。论证:(1)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
5、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类型二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立论、评论、史论结合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5全国卷IIT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6、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模板构建】第一步明确设问的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分层、分点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的关键词句。第二步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如本题中法定节假日不断增加、法定假日天数增多等。第三步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第四步搜寻史实: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如本题图表时间跨越了1978年,因此在总结原因时,首先要考虑改革开放,其次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分析原因。第五步:组织答案,表述成文,做到史论结合
7、,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到历史问题,然后对此进行说明和论证。通过比较表格中的信息,1995年以后我国的节假日天数明显增多,而且传统节日也逐步成为法定假日,这就是很明显的变化。然后,结合现代中国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要求史学运用准确,做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
8、.(2016太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的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展示了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改良和革命之间相互促进,最终都会推动民族复兴或者可以理解为改良和革命是推动民族复兴的手段;解答本题的关键还在于“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
9、定或提出新观点”,一方面,推动民族复兴的改良和革命是不足的;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否能起到推动民族复兴的作用。只要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充分论述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示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
10、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论述略)2.(2016银川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不断消失,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出现,对这一点,人们已经有较多的认识。但现代化还有另一个侧面,即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11、。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依据上述材料,概括钱乘旦的核心观点并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第一问据材料“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出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适应变动的能力;第二问据材料“取决于变动”得出角度一,据材料“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出角度二,结合所学史实举例,从近代化的内生型、传导型等角度论证,注意答题要求。答案:观点: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适应变动的能力。论证:角度一:运用已经具备适应变动的社会环境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举例: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等。(如举出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反证也可)角度二:运用最初缺乏适应变动的环境,但后来面对变动的冲击,通过自我机制的不断调整促进现代化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举例:近代中国历届政府的政策调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举出其他能说明问题的史实亦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