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绝岛图:画的是小孤山和大孤山。苏轼这首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是诗情、画意、音乐美交融契合的佳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砥柱障中流。”一相逢诗酒各生香,半醉登高尽欲狂。攀上天梯千百丈,大孤山顶过重阳。二重阳无雨又无风,万木经霜烂熳红。卧虎亭前留一照,此身疑入画图中。注:天梯.为大孤山北坡上山之天然石阶名.极险,须拉铁索而上。注:卧虎亭,大孤山侧峰之亭名。陆游有一颗爱国之心,却长期被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四十六岁的诗人是怀着一种忧患意识和期待心情赴任的。 陆游入蜀通判夔州后不久,转官至南宋著名抗
2、战派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麾下,于抗金前线南郑(今四川汉中)一带度过生平唯一一段军旅生活。此段“铁马秋风”的经历,日后化作诗人魂牵梦绕的回忆,成为诗作反复吟咏的题材。宋室南渡后,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南侵野心,长江以北是金人常常骚扰的地区,故长江成为南宋最重要的防线。宋金间多次战争发生于长江。“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到了南宋,江北制高点的古代烽火台依然沿用。“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江北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这一江防战略要地驻扎着南宋的军队。陆游通判夔州之际,隆兴和议签订已有7年,但宋金间摩擦不断,金人亡南宋之心不死。从陆游似乎不经意的记载中,可以感受南北对峙的临战氛围,不难窥见诗人的忧国情思。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宋孝宗隆兴初年,陆游曾参与枢密使张浚主持的北伐工作,和张浚之子张南轩结为知己。后因战事失利,抗金派失势,乾道二年(1166)“言者言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本传)。张浚是高宗、孝宗两朝抗金派代表人物。因功封魏国公。当年张浚开府建康,都督江淮,主持北伐,陆游效力麾下,踌躇满志。张浚功败卒后,陆游沉痛悼之。而今,陆游至小孤山祠庙,见故人“尝加营葺”的寺宇已“极为荒残”,只留下记载张浚营葺之事的石碑。不禁抚碑唏嘘,感喟不已。 陆游的忧国情思。正表露于这些细微之处。细心体察,不难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