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62.50KB ,
资源ID:114803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480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达,商业历史悠久。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农商并重政策B. 唐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已被打破C. 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D. 元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排除。宋朝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界限,B项错误,排除。宋朝商业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C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2.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

2、“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A.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B. 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D.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答案】D【解析】据材料“1516世纪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即寻求黄金、传播天主教,故D选项正确;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在13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黑奴贸易与宗教传播无关,故B选项错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在17、18世纪,故C选项错误。故选D。3.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条件的,下列不属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条件的是A.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

3、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B. 海外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C.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和政治保障D.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主要是因为具备了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条件: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动力是市场需求的扩大,海外殖民掠夺扩张和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早期的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保障;故ABD项正确。C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

4、靠的政治保障,但不是不可或缺的,符合设问要求,所以选C。4. 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A. 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B. 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C.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6年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导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故D选项正确;当时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故A选项错误;民族工业

5、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差距较大,故B选项错误;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各个阶段的原因、表现、影响等,19271936年属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应该立即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史实,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A. 款式多样B. 受西方服饰影响C. 受苏联影响D. 注重个性【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反映当时中国女性的着装受苏联影响,故C项正

6、确。材料强调20世纪50年代中国女性着装受苏联影响,而不是体现款式多样,排除A。材料强调20世纪50年代中国女性着装受苏联影响,而不是受西方服饰影响,排除B。材料强调20世纪50年代中国女性着装受苏联影响,与注重个性矛盾,排除D。6.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得益于A. 斯大林体制的积极作用B. 赫鲁晓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发生于1956 -1964

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勃列日涅夫改革发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为知识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本题熟悉斯大林体制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7. 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嵌的理论是A. 重商主义B. 自由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计划经济评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

8、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排除C。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而不是计划经济评论,排除D。8. 下列有关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B.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C. 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D. 国有化运动使法国经济带有浓厚的国家主导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

9、法国推行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该模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法国受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法国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发展经济,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国政府在二战后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大规模国有化使法国经济带有浓厚的国家主导色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结合战国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二是紧扣设问要求“不正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

10、组织。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太经合组织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的名称英文缩写是“APEC”,故A项正确;B项是欧盟的标志,故B项错误;C是世界银行的标志,故C项错误;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各种国际组织的名称和标志图案,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扣住题干关键词“亚太经合组织”,即可排除干扰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加速:这一现象反映了A. 政治多极化趋势B. 政治民主化趋势C. 经济全球

11、化趋势D. 军事合作化趋势【答案】C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11. 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刊登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一文,概括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符合“一五”时代特征的是A. 工业增速、奠定基础B. “大跃进”、大倒退C.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D.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7年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该时期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故A项正确。“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与一五计划的时间不符,排除B。C项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内容,与一五计划的时间不符,排除。

12、D项小平南巡、改革潮涌发生在1992年之后,与一五计划的时间不符,排除。12.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A. 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B.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积极性非常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也未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建立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20世纪70年代末是实行20世纪70年代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

14、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农村制造业最先出现于英国并在那里发展得最成功,尤其在毛织品的纺织和编织方面。到了1700年,英国产业开始普遍倾向乡村化而不是城市化,并严重依赖于发放(包买商)制度。18世纪的英国保持著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18世纪持续减少。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普遍采用轮耕法种植,传统农具得到改进,从而实现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技术变革,为英格兰正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

15、食。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二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国、英国农村发生的相似变化?(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原因?【答案】(1)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增长;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迅速;雇佣关系发展;社会分化明显。(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结果:明清时期仍为传统的农耕经济,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英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迅速,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准备了条件。 原因: 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为主;农业技术并未出现突破性变革;封建性质的租佃关系大量存在;国内外市场的制约;重农抑商和海

16、禁政策的抑制。(答出其中3点即可) 英国:圈地运动的推动;农业技术的变革;农业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的发展;城市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英农村发生的相似变化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均强调了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均出现了雇佣关系。(2)中英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主要突出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仍然是农耕经济,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英国的农村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原因主要从双方的经济政策进行考虑,例如,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会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则会推动资本主义发

17、展。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据材料说明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观点:新航路开辟或世界联系的加强对欧洲有利,对世界其他地区则是灾难。 观点一:赞同。 理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其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世界其他地区国家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不赞同。 理由:虽然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但

18、在其殖民扩张过程中,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传播了其先进的文明,客观上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新的社会变化。 (若答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可选择赞同,以革命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国家、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说明理由。选择不赞同,以文明史观从促进世界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被殖民地区的进步说明理由。【名师点睛】根据“在l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联系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对材料观点赞同与否皆可,运用不同史观分析说明即可。15.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

19、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答案】

20、(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2分。每点1分) (2)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4分。每点2分) (3)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9分。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知“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2)根据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

21、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3)关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相继颁

22、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应对材料一所述事件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答案】(1)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范围广;破坏大;时间长。(每点1分) (2)措施: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如回答具体措施也可给分) 影响:恢复了国民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

23、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可知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可从范围广、破坏大、时间长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二“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可从罗斯福新政方面概括主要措施。关于影响,可从恢复国民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

24、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 “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

25、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

26、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走向崩溃。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答案】(1)必要性:两次世界大战间,国际货币体系分裂,国际金融动荡,呈现无政府状态;战前几个货币集团对利益的激烈争夺;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美国经济政治实力和地位的空前巩固,要求取得世界金融霸权。 (2)原因: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固定汇率制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解析】(1)根据材料一“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

27、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可从国际货币体系分裂、国际金融动荡、几个货币集团对利益的激烈争夺等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一“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可从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美国经济政治实力和地位的空前巩固、要求取得世界金融霸权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可从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二“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可从固定汇率制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方面思考。根据材料二“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可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方面概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