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13汕尾测试)“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即能说明井田制瓦解,另据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知A、B、D选项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择C项。2(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
2、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学说。A项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D项是墨子的思想。故选C项。3(2013洛阳模拟)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与阅读的能力。材料意思是桂树皮
3、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无用思想,D项属于老子思想。A项是心学,B项是董仲舒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4(2013海淀二模)对于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形势,老子所持的态度是()A要求顺应时势推动制度变革B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争权夺利C主张回复到先代的政治制度D提倡兼爱非攻以减少战争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主张顺应时势进行改革。儒家孔子提出“礼”的主张,回复到先代的政治制度。墨家主张兼爱、非功,反对不义战争。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4、,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争权夺利。5(2013广东六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6(2013黄山大联考)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
5、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理解。据题干董仲舒新儒学为“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服务,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为汉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说明作者肯定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选A项。7(2013聊城一模)“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
6、劳人为乎?”这段话蕴含了()A朴素辩证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C道法自然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材料“自然为之也”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没必要人为去干预,即老子所说的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8(2013崇明二模)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
7、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故应选A项。9(2013普陀区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C秩序 D礼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
8、,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故应选C项。10(2013淄博二模)西汉时贾谊上书治安策,建议汉文帝以礼、义、廉、耻的道德律来矫正社会上崇势尚利的颓风。这一主张体现了()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所以体现了儒家学说。11(2013青岛二模)“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9、”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属于()A春秋时期孔子的天命观 B战国时期荀子的自然观C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朝程朱理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可知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思想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12(2013徐州调研)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解析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
10、“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2013南京调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孔子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
11、,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
12、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地回答。14(2012绍兴一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
1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
14、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200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1300多座。)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
15、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答案(1)时代背景:奴隶制崩溃;主要内容:仁、礼;传播方式:办私学,编删诗书为教材,教导学生;地位: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或代名词)。(2)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不仅为
16、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教。(3)图一孔子说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破坏。解析第(1)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归纳即可;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传播方式根据材料中“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等信息归纳;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中“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概括即可。第(2)问,首先应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思想文化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然后根据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第(3)问,图一主要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图二是利用孔子来牟利,紧扣二者的核心思想进行评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