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子二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的现象称( )A. 纯合子B. 性状分离C. 表现型D. 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1.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
2、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与题意不符,A错误;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B正确;C、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题意不符,C错误;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砸合子,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2.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 子二代的基因型比是1:2:1C. 子二代表现型比是3:1D.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
3、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而发生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3. 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A. 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B. 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 Aa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雄配子:雌配子1:1D. 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答案】C【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B、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受精作用,B正确;C、Aa的亲本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比例是1:1,雌配子中A和
4、a数量比例也是1:1,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C错误;D、子代中,AA:Aa:aa=1:2:1,所以Aa个体在显堆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D正确。故选C。【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 孟德尔购买了34个不同的豌豆品种进行了两年的试种,最后保留了22个品种,因为无论自花授粉还是同品种内不同个体异花授粉,这些品种的性状都能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试种中异花授粉产生的后代均为杂合子B. 孟
5、德尔可利用花园内的蜜蜂为豌豆传粉C. 可获得用于杂交实验的各种性状的纯种D. 试种期间异花授粉时不需要给母本去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无论自花授粉还是同品种内不同个体异花授粉,这些品种的性状都能保持稳定,说明这22个品种都是纯合子,则同种豌豆异花传粉产生的后代为纯合子,A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蜜蜂不能为其传粉,B错误;可获得用于杂交实验的各种性状的纯种,C正确;试种期间异花授粉时需要给母本去雄,D错误。5.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
6、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 1/16B. 1/8C. 3/16D. 3/8【答案】C【解析】【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
7、、2/16ddRr,所以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3/16。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6.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 )基因型HHHhhh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B.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C.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D.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据表可知,Hh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详解】A、如无角母羊Hh与无角公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有角公羊Hh,A错误;B、如有角公羊Hh与有角母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角母羊Hh,
8、B错误;C、若双亲均为Hh,则后代雄性有角:无角=3:1,雌性有角:无角=1:3,合并可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C正确;D、绵阳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7.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F2表现型的比例 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F1表现型的比例 F2基因型的比例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测交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详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是双杂合子,其
9、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是1:1:1:1,正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表现型比例9:3:3:1,错误;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1:1:1:1,正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是双杂合子,表现型全部为双显性个体,错误;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基因型比例是4:2:2:2:2:1:1:1:1,错误。综上正确。故选B。8.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B.
10、4和27C. 8和27D. 32和8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杂种AaBbCc。通过将三对等位基因组合问题转化为三个单对等位基因分析,先解决F1产生的配子问题: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均产生两种配子,最后组合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2;再解决F1自交产生F2的基因型种类问题:由于每对等位基因自交都产生三种F2基因型,所以最后组合产生的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一个C或c,他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22=8;
11、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Bb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仍为BB、Bb、bb,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CC、Cc、cc,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333=27种,故选C。【点睛】关键: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多对等位基因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单对等位基因的问题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C.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是一种特殊的无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
12、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的结果是DNA和染色体数均减半,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B错误;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减数分裂不是特殊的无丝分
13、裂,D错误。故选C。10. 性染色体为XY的精子(a)和YY的精子(b)是如何产生的A.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异常,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异常B.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异常,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异常C.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异常,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异常D.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异常,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异常【答案】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情况下X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要分离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在异常情况下,XY不分离,则形成含XY的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形成含XY的精子。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Y的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如果Y与Y
14、不分离进入一极,就会形成含YY的精子。故选C。11.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 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3、卵细胞的形成过
15、程:卵原细胞。【详解】A、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方式都是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A错误;B、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因此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B正确;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C正确;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正确。12.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一条染色
16、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含有性
17、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都能控制性别,如人类红绿色盲基因,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故选C。【点睛】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13. 血友病是
18、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B. 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C. 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D.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母亲患病,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父亲正常,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A、儿子患血友病,儿子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含有致病基因,母亲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其母亲可能正常,A正确;B、母亲患病,如果父亲正常,则女儿正常,B错误;C、父亲正常,女儿从父亲那里获得正常基因,因此女儿一定表现正常,C正确;D、患病
19、女儿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有一个致病基因即是患者,D正确。故选B。14. 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控制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用B、b表示。眼色与翅型性状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性3100雄性3131A. 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B. 伴X遗传、常染色体遗传C. 都是伴性遗传D. 都是常染色体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表型型与性别无关;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根据题意分析:亲本全为红眼长翅,后代中出现白眼的和残翅的,因此确
20、定红眼长翅为显性性状此时可对性状逐一分析,如仅看红眼和白眼,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仅看翅型,后代雌雄比例均为31,由此可见,颜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就眼色而言,子代雌果蝇中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比为11,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所以眼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就翅形而言,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该遗传没有性别之分,所以翅形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遗传。故选B。15.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约为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B. 含X的雌配子:含Y的雌配子=1:1C.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D. 含X
21、的雄配子:含Y的雄配子=1:1【答案】D【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详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雌配子不会含有Y,含有Y的都是雄配子,B错误;C、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C错误;D、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22、,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D正确。故选D。16. 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B.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C. 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复制过程需要能量、酶、原料和模板【答案】A【解析】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项错误;复制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B项正确;DNA分子复制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C项正确;DNA复制过程需要能量、酶、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模板等条件,D项正确。17. 下列有关
23、DNA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A和T之间靠形成氢键链接B. 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核糖C.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 一条双链DNA片段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A和T之间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链接,A错误;B、大多数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脱氧核
24、糖,单链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只有1个脱氧核糖,B错误;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错误;D、一个DNA片段有两条链,因此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下图为DNA转录过程中的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A. 4种B. 5种C. 6种D. 8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DNA转录过程中的一段示意图;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故图中含有碱基T的链为DNA链,含有碱基U的链为RNA链。【详解】因为构成D
25、NA分子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所以在-C-T-C-A-片段中,共有3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RNA分子的五碳糖为核糖,所以在-G-A-G-U-片段中,共有3种核糖核苷酸。因此,图示片段中共有33=6种核苷酸。故选C【点睛】识记并理解DNA和RNA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B. RNAC. DNA或RNAD. DNA和RNA【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20. 下列关
26、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 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 前者设置了对照,后者没有对照D.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着重掌握两个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法和过程。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思证明:在S型细菌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再注射到小鼠体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由于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中代谢和繁殖,因此用32P标记和35S标记的细菌来标
27、记噬菌体,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想办法区分DNA和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C、都设置了对照,C错误;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在小鼠体外进行的,D错误。故选B。21.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有A. 32PB. 35SC. 35S 和32PD. 不含 35S和32P【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28、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所以进入细菌体内的32P,故选A。22. 下列对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 细菌不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C. 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氨基酸D. 翻译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即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
29、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A正确;B、遗传信息的传递与DNA复制密切相关,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细胞中有核糖体,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错误;C、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特定氨基酸,C正确;D、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对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该题时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含义而错选。23.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和蛋白质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
30、制生物体的性状B.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D. 基因的某个碱基改变,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是:碱基对发生变化的位点是内含子,不编码氨基酸;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31、基因突变后,转录的密码子虽然发生变化,但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没有改变;在完全显现的条件下,显性纯合子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详解】A.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可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A正确;B.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表现,B正确;C. 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C正确;D. 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就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24. 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A. RNA蛋白质(性状)B. DNARNA蛋白质(性状)C. DNA蛋白质(性状)D. RNADNA蛋白质(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
32、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DNARNA蛋白质(性状)。RNA病毒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类: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RNADNARNA蛋白质(性状);含有RNA复制酶的病毒RNA蛋白质(性状)。综上所述,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DNARNA蛋白质(性状)。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33、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密码子位于 mRNA 上B. 反密码子位于 mRNA 上C. 图中结构含有的 RNA 有 2 种D. 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a 的位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密码子是指信使RNA分子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A正确;B、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中,可与mRNA中的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B错误;C、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核糖体,故RNA有mRNA、tRNA、rRNA等3种,C错误;D、甲硫氨酸是起始氨基酸,处于图中a的左侧的氨基酸,D错误。故选A。第卷(非选择
34、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 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1)豌豆种子子叶的这对相对性状中_是显性性状。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戊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_。(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原因是甲植株产生的配子Y:y比例为_。(4)实验一中丙植株与实验二中戊植株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黄色子叶纯合子占_。【答案】 (1). 黄色 (2). Yy (3). YY 或Yy (4). (5). 1:1 (6). 【解析】【分析
3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亲本黄色自交后代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据此答题。【详解】(1)由实验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实验一为测交,丙的基因型是Yy,实验二为自交,戊植株的基因型为YY 或Yy。(2)实验二中,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的基因型为YY和Yy,比例为1:2,所以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比例为1:1,为测交,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1:1。(4)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Y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YY、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为Y
36、Y:1/31/2+2/31/4=1/3,Yy:1/31/2+2/31/2=1/2,yy:2/31/4=1/6,则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黄色子叶纯合子占1/3(1/3+1/2+1/6)=1/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 下图1表示某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的细胞核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_条脱氧核苷酸双链。(2)图2对应于图1中的_(填“”、“”或“”)。 由卵原细胞到细胞的变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会
37、发生_。(3)在此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若细胞的基因型是Ab,那么细胞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次级卵母细胞 (2). 0 (3). 1 (4). (5). 联会、分离 (6). a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为卵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为初级卵母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组;为(第一)极体;为卵细胞;为(第二)极体。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由于图1中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不一,说明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为第二极体,其细胞核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38、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1条脱氧核苷酸双链。(2)图2中着丝点分裂,细胞质也均等分裂,所以对应于图1中的。由卵原细胞到细胞的变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和分离。(3)在此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若细胞的基因型是Ab,根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那么细胞的基因型只能是aB。【点睛】本题结合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细胞的名称。28.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也重复了相关实验。A组实验接种正常R型细菌,B组接种正常S
39、型菌,C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D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的混合液。培养结果如下。请据图回答:注:为S型菌落 为R型菌落(1)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组。实验中的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属于_(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2)观察D组实验结果后,有同学提出D组实验结果的出现可能是实验时对S型菌加热杀死不彻底造成的?根据_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3)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S型菌中存在着某种_,该物质可将无毒性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菌。(4)艾弗里等人研究发现S型菌中能促使R型菌转化的物质是_。(5)兴趣小组又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
40、依次是_。S型菌的DNA + 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 +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 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 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 (1). ABC (2). 无关变量 (3). C (4). 转化因子 (5). DNA (6). D【解析】【分析】1.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2.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
41、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1)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由于A组实验接种正常R型细菌、B组接种正常S型菌、C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所以都是对照组;而D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的混合液,所以是实验组;本实验探究何种物质使无毒性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菌,因此,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均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2)如果实验时,对S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则C组实验中也会出现S型菌,所以根据C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
42、假设;(3)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S型菌中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4)艾弗里等人釆用了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实验设计,发现S型菌中能促使R型菌转化的物质其实是DNA;(5)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由于S型菌的DNA被DNA酶水解,所以R型菌不会转化成S型菌,小鼠存活;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由于S型菌能使小鼠死亡,所以小鼠不能存活;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由于高温加热后R型菌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加入S型菌的DNA后也没有新细菌产生,小鼠存活;S型菌+DNA酶高温加
43、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由于高温加热后S型菌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加入R型菌的DNA后也没有新细菌产生,小鼠存活。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29. 下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_,其独特的_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图1中过程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过程称为_。(3)已知过程产生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
44、数的54% ,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29% ,则模板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_。(4)图2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5)图1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答案】 (1).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双螺旋 (3). RNA聚合酶 (4). 翻译 (5). 25% (6). ACU (7). 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表示转录形成mRNA、表示翻译过程。图2表示正在进行翻译过程,有mRNA、tRNA、核糖体参与。【详解】(1)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基因能准确复制的两个最关键原因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精确的进行。(2)分析图解可知,图中过程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表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过程称为翻译。(3)根据过程产生的mRNA链中G+U=54%,可知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C+A=54%,又C为29%,因此A为54%-29%=25%。 (4)由图2可知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5)图1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点睛】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