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3.50KB ,
资源ID:114774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477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老师用.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老师用.doc

1、编制:秦霞 审核: 潘培琪 批准: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问题情境】 1、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材料三: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材料四: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

2、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思考:结合材料和课本29页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的目的?1、前提:北魏政权建立后于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100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恢复、民族融合,为改革创造有利条件。2、根本原因:北魏落后的经济文化与统治制度(胡汉分治、军事控制)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威胁北魏政权的稳定,改革势在必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3、主观:冯太后与孝文帝远见卓识,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积极改革旧制。【我的疑问】备 注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

3、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内容 简要评价对改革总体评价看法前期冯太后主持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巩固了政权。调动农民生产

4、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积极:经济上: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民族关系上: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流和交往。总之,这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成功改革,以上情况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北魏孝文帝是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局限性:局限:全盘汉化,没有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使得鲜卑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而消亡了。设立三长制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实行官吏任期考核制和俸禄制。使吏治有所好转,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北魏政

5、权。租调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 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移风易俗:仿汉制,尊孔子,穿汉服 说汉话,改汉姓,改籍贯,与汉族通婚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备 注1、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弱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你对这种史学观点做出评判。 此观点错误。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进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

6、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而论。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2、思考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第2页共4页 【课堂检测】(2008年江苏高考24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

7、“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回

8、标反馈】备 注 问题: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措施: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9、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减小改革阻力,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落后状态。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以南征为借口行迁都之实,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采用汉制,改汉姓。 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改变落后状态,巩固北魏的统治。 备 注 第4页共4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