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763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 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任务突破练15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赋分54分用时40分钟)1.(2022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初赴明州注范成大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注明州,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四征”指的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B.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C.本诗三、四两句对仗工整,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

2、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D.“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2)本诗写于诗人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知明州之时。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诗人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6分)2.(2022河南豫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风吹沙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注悲摧藏。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注确荦: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

3、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C.诗人眺望前方村落,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策马扬鞭前行。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2)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3.(2022山东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建康文天祥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注建康,今南京。本诗为文天祥被元兵押解北上途径南京时所作。会府:都会。盘礴:据持牢固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4、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会府”“旧陪京”写出建康地位的变化,暗含其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点明诗人感慨系之的原因。B.颔联写山势据持牢固,因国事、人事已变,江流也随之改观,诗人由此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C.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概写了元兵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子民非迁即死的悲惨境遇,读之催人泪下。D.此诗选取了多个意象,虽不假雕琢,但因浸润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产生了字字是血、苍凉悲壮的艺术效果。(2)曾有人提出,诗词“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请据此对尾联加以赏析。(6分)4.(2022河北张家口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崔判官使太原武元衡劳君车马此逡巡

5、,我与刘君本世亲。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报主由来须尽敌,相期万里宝刀新。注崔判官,武元衡任剑南节度使时的蜀中幕僚,共事多年,辞职欲回太原。武元衡写此诗一方面是为其送别,一方面是为其举荐。刘君:太原节度使。尽敌:全歼敌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元衡称属下崔判官为“君”,且用一“劳”字,尽显其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B.“两地”句写诗人与刘君一在剑南,一在河东,相距遥远,分别节制着两地山河。C.“十年”表现共事之久,“共风尘”则传达出风雨同舟之情,颇有动人的力量。D.颈联分写诗人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出句推测对方情况,对

6、句叙述自己的生活。(2)前人认为尾联是诗人与刘君、崔判官二人的共勉,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5.(2022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

7、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2)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6.(2022辽宁铁岭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注本词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为稼轩居上饶时。词中抒写了夜半闻钟的种种感觉。西窗:指客居西窗,指词人的宿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全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B.“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此处表达出词人对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C.下片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只有西风呜咽。写出了词人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感。D.在写作手法上,本词结构整齐严密,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具有开阖顿挫的跌宕气势。(2)辛弃疾诗歌创造中特别崇尚英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曾感慨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比较这两首词,分析词人对英雄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感。(6分)答案与解析任务突破练15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1.(1

9、)D解析 D项,“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错误。是诗人自己感受了太多恩惠还未报答,“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2)态度:面对仕途波折,诗人未发一句怨诽之语,时刻想着国恩未报,一心报国。做法:诗人到明州后,坚守职分,积极开展工作,宣言朝廷宽容政策,积极鼓励百姓进行农耕。2.(1)C解析 C项,“村酿已熟,花开朵朵”是诗人想象的景象,是诗人在出行途中对自己的鼓励和安慰,是虚写。(2)第一处蕴含感伤悲苦之情。北风漫卷,黄沙遍地,诗人骑马行走在崎岖的路上,内心充满了羁旅漂泊之苦。第二处蕴含乐观旷达之感。诗人揽鞍挥鞭,催马前行,想到二月花开,美酒醇香,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期待。3.

10、(1)B解析 B项,“诗人由此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错误。在诗人看来,山势依旧,而江流已非,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之情。(2)前三联抒写建康历史地位的变化及人民不幸,尾联笔锋一荡,借月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伤痛与无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以人的丰富情感,写明月与诗人共愁,韵味无穷。尾联欲言又止,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4.(1)D解析 D项,“颈联分写诗人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错误,从诗的内容看,颈联是承颔联而来,颔联写的是诗人与刘君,则颈联写的也是诗人与刘君,因此,颈联上句写的是刘君的生活而非崔判官的生活。(2)示例 尾联确实是诗人

11、与二人的共勉:尾联表达了三人都要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杀敌报国的情怀。理由:这首诗是武元衡用于赠别崔判官的,尾联自然是对其到达太原后的勉励。本诗从第二句到第四句,都在写诗人与刘君的关系,向刘君荐举崔判官的意思十分明显,因此,尾联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与刘君的共勉。(如认为尾联是诗人与崔判官的共勉亦可)5.(1)C解析 C项,“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诗歌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写出了“堪悲”,可见,“繁花”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大相径庭,是以乐景写哀情。(2)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诗人深切的不平之情。6.(1)C解析 C项,“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感”错误,下片表面有逃避现实之感,但实际上词人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2)两首词都充满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赞叹与敬仰;历史变迁,物是人非,古往今来的英雄们,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充满无奈与感伤;但是词人心中的宏大梦想不曾忘却,依然有渴望像千古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与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