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卷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ABC D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上右图中增大增大减小减小A B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
2、。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第2题,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减小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增大。正确答案选,错误。答案1.C2.D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区,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 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
3、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3推测到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大约是A12月份前后 B3月或9月份C7月份前后 D任意月份解析新西兰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东部,帆船是依靠风力和流水作为动力的;我国广东冬季盛行偏北风,帆船可以顺风南下至赤道附近;此季节因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至南半球形成西北风,帆船可顺风而至新西兰。答案A(2019沧州模拟)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据此完成46题。4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 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 D洋流、纬度5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4、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6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解析第4题,图示1月等温线总体上呈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很大;7月等温线呈闭合的同心圆状,且气温中部低、四周高,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高周低,可判断影响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5题,图示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气温低,其弯曲方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则可能是冬季风影响所致。第6题,
5、乙、丙两地纬度、距离海洋均相近,海拔差别也不大;但丙处于山地的东南、乙位于山地的西部,在夏季风作用下,丙处于迎风坡而降水多、增温较慢,乙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增温快,从而气温不同。答案4.B5.D6.C(2019衡阳模拟)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下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次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往往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据此完成78题。7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8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
6、结冰的主要原因是A水汽充足 B获得太阳辐射少C风力更大 D获得地面热量少解析第7题,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多为冷锋过境所致,四幅图中C、D图中有冷锋,但D图所示位于南半球,不符合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特征。第8题,高速公路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说明桥面气温低,因而主要原因是获得地面热量少。答案7.C8.D(2019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911题。9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10湿地面积增加主
7、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11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解析本题组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第9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
8、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第11题,由上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答案9.A10.D11.C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
9、月气温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10分)(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10分)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温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2)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降水M地多于N地;冬季盛
10、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M地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N地降水较少。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陕北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季风边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600毫米,且多暴雨。农作物一年一熟,49月是农作物的生长期。该地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心及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旱灾是对该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下图示意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空间差异,下表示意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旱灾的季节分布。季节春夏秋冬旱灾/次2957295(1)描述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2)分析陕北地区夏季易发生旱灾的原因。(10分)(3)为减少陕北地区旱
11、灾发生的次数,请提出合理的建议。(10分)解析(1)直接获取图表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空间事物分布可从分布均衡性、分布差异或趋势角度描述。(2)可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供应包括降水、地表储存水,以及夏季蒸发损失等角度分析;需求可从夏季正是农作物生长期而需水量大等方面分析。(3)可从农业结构、农作物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节水措施(喷灌、滴灌)、生态恢复等角度分析。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东北多,西南少;夏季发生次数最多,冬季发生次数最少。(2)陕北地区降水少,且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变化大;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丧失多;黄土高原地带土质疏松,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弱;农作物生长旺盛,农业需水量大。(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改良农作物品种(培育耐旱作物);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生态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兴修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