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再别康桥 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习难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预习指导: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
2、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学习过程:一、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读完之后,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二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2、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再次读文章找出本文
3、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3、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5、 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三、作业1、课下背诵本诗课题:第二学时一、赏析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 指名一名同学单独朗读。(带着感情的) 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赞成这种观点的。他的诗歌也具有这种美,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音乐美。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
4、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2、韵律和谐。 启发:雨巷是压韵了的,而且是一韵到底,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有?请找出来。 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建筑美。 1、 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2、每一节有几行? 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 学生默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诗歌中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二、绘画美。 找出意象。 1、同学们看看,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 上述三节诗,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
5、这些画面具有意境鲜明、色彩绚丽的特点。很美。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荡漾”“招摇”“揉碎”“沉淀”,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三、课外拓展。 所以,康桥是徐志摩灵魂的故乡,我们通过这首诗能感觉到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与康桥永不分离的感情。下面我们来欣赏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全班同学齐读) 1、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2、诗一开始,就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对立的意象恰当地重叠在一起,使我们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 3、接下来,就的互道珍重,我们体会到诗人的那种离别之情。 4、大家看看这一句:“甜蜜的忧愁”,忧愁怎么会是甜蜜的呢? 甜蜜和忧愁在感情上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样写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 5、这首诗是谁别谁?(诗人别日本女郎) 日本女郎的名字是什么?(沙扬娜拉) 她的名字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翻译。“沙扬娜拉”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十、布置作业: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