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作业:第7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2、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实行三大政策的时代特征及目的的理解。A项是对另起炉灶的理解故排除;C项是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颁布故也应排除;故选B。答案:B2(2014福建泉州一模)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图所示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解析:从图片中的“人民解放军”即可从时间信息上排除A、B两项,“斯大林万寿无疆”即可排除D项;此时斯大林已经逝世,且中苏关系已经恶化,选择C项。答案:C3(2014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3、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答案:A4(2013湖南怀化二模)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4、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解析:从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文告,看出此次会议解决了越南问题,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排除A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是万隆会议,排除B项;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接见印度缅甸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C项。答案:D5(2014湖南长沙一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5、。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D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根本原因。国与国的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分析出发点。美国是推行霸权主义的的国家,故A项说法错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态势是美国处于劣势,故B项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一个因素,但不符合“最主要”的题干要求,反而说明中美两国在对苏联问题上有着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共同利益”,C项正确;D项是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原因。答案:C6(201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
6、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A中德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解析:趋势图反映19世纪40年代两者关系走向敌对,二战期间趋向友好,新中国成立后,又趋向敌对,大致70年代趋向友好并长期曲折发展。二战期间,日本与德国都是法西斯国家,中德与中日关系是敌对的,A、D两项排除,近现代以来,中苏关系一直以来较友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C项排除;依据中美关系演变来看,中美关系符合题意。答案:B7(2014安徽黄山高三七校联考)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企图否定全世界反法西斯
7、战争胜利成果。下图政治漫画的本质寓意是()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B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不免发生摩擦碰撞C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D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应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钓鱼岛与中日关系的理解能力。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发动过侵略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那时主要是因为我们弱小,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嚣张;而今天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不反思侵略历史,以收购中日有争议的领土,其实质是国内经济改革无出路,极右势力猖獗,经过改革开放强大起来的中国人民一定要勿忘历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亦希望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能够一道抵制日本挑衅行为。答案:D8(2013北京丰台高
8、三期末)下列是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从票数的变化来看,呈现的是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因是亚非拉越来越多的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解放,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是国际上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是中国得以恢复合法席位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而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是在1971年以后,B、D两项排除;依据不结盟运动的知识点,其不是原因,C项排除。答案:A9(2014辽宁大连一模)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
9、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材料反映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体现。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首要的任务,“平衡两大阵营”与不结盟政策不符合,故A项不正确。B项“疏远美苏两国”说法不正确;D项不能反映材料内容。答案:C10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强
10、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抗ABCD解析: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国家利益,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导致的矛盾,但新时期中国强调国际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A11(2013陕西宝鸡二模)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
11、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相关历史内容作答。结合教材及题干强调的“在联合国。”等内容能看出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选项不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C选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特点不符。D选项“不结盟”,也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答案:A12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我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调整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BCD解析:“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这一外交原则自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调整过,而是一以贯之的,排除;都属于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在朝鲜战争
13、中,苏联空军没有掩护或配合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而是在美国人所称的“米格走廊”(在鸭绿江与清川江或大同江之间的地区)保护后方交通线。而且,与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不同,苏联空军完全独立于中国军队,他们与中国的地面部队“没有任何合作”。这意味着,斯大林始终没有满足中国领导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希望苏联空军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
14、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根据材料一,简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6分)(2)材料二所述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行为是否符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精神?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你的理由。(6分)(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中俄(苏)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注意材料的时间“1950年2月”并结合材料内容,联系时代背景归纳答案。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选择明确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一、二中的内容说明理由。第(3)问
15、首先要明确材料一体现的是结盟关系,材料三中则是合作伙伴关系,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变化的原因。答案:(1)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军事合作;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利于保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出两点即可)(6分)(2)答案一:不符合。理由:条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援助,双方忠诚合作,而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始终没有配合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答案二:符合。理由:战争发生在朝鲜境内而不是在中国境内;中国是以志愿军名义而不是以国家军队名义参战的;对手是“联合国军”,而不是第三国。(答对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分)(3)变化:由政治军事同盟关
16、系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原因: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总体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俄罗斯改善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扩大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中国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和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实现中俄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答出三点即可)(10分)14建国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
17、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8分)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政治背景”注意从中美双方的角度分析,“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从经济和外交两个角度,外交方面突出“融入”的含义。答案:(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0分)(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