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B.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组成的蛋白质就相同C.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D. 蛋白酶能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开。【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
2、细胞核,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A正确;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也与肽链的条数和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C、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C正确;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D正确。故选B。2.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题中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 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3、 400mg/LD. 图甲中 a、b、c 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详解】图乙中,生长素的浓度最大时,豌豆幼苗茎切段比对照组的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图丙中对棉花去顶,有利于棉花侧枝的生长,有利于侧枝结棉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B错误;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mg/L600mg/L之间,不一定是400mg/L,C错误;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茎/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茎的a、b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由于根对生
4、长素较敏感,因此c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根伸长的作用,d处的生长素抑制根的伸长,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和两重性,结合题图进行分析解答便可。3.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植物体基因型为RRDdB. 该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C. 该细胞未被秋水仙素处理过D.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详解】图示中R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没有标注基因,故不能确定该生物的基因型是RR
5、Dd,A错误;细胞中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可以找到4条,说明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图示中含有纺锤体,故该细胞未被秋水仙素处理过,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该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与d所在染色体为姐妹染色体,之所以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的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衰老细胞由于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核体积变小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C. 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有S型和R型D.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
6、“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遗传。【详解】A、衰老细胞由于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A错误;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又将X染色体传递给女儿,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B正确;C、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小鼠死亡,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有S型和R型,该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具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D、由本物种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就是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A。5.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7、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B. 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 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 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其中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细胞;过程通过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其中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b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为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两个过程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
8、b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D正确。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叶绿体B. 花生切片中的脂肪用苏丹检测呈橘黄色C. 将鸡血红细胞放人蒸馏水中制备细胞膜D.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是观察线粒体的理想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细胞膜的制备、线粒体、叶绿体的观察等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详解】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用于对线粒体的
9、染色,A错误;花生切片中的脂肪用苏丹检测,呈橘黄色,B正确;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C错误;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液将其染成蓝绿色,而叶肉细胞含叶绿体,与此颜色相似的叶绿体会干扰观察,D错误。【点睛】制备细胞膜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1)无细胞壁;(2)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可以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二、非选择题7.引发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引起的动 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因此动作电位的产生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阈刺激引起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产生该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 (2)在上图中的
10、X点给予阈刺激,电流表 _(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原因是 _。(3)如上图是排尿反射示意图,则C表示_。【答案】 (1). 由负电位变正电位 (2). 钠离子(Na+)内流 (3). 不发生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C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5). 脊髓【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A是效应器。【详解】(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阈刺激引起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产生该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2)X
11、点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在X点给予阈刺激,电流表不发生偏转,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至传出神经元。(3)控制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点睛】易错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认真审题,区分膜电位变化与膜内电位变化。8.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个组分之间的关系,图2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是指_,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2)图2中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该食物网中人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_。【答案】 (
12、1).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 种群密度 (4). 垂直(垂直分层) (5). 捕食与竞争【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1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D(生产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光能自养型,另一种是化能自养型,故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此外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
13、群落的垂直(垂直分层)结构。(3)鲤鱼和人有共同的食物螺狮,同时鲤鱼又被人吃,故该食物网中人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竞争与捕食。【点睛】易错点: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9.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X物质是_; 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 (写标号)。(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3)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填“增多
14、”“减少”或“不变”)。(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丙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 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_。【答案】 (1). C3(或三碳化合物) (2). (3). B、D (4). 增多 (5).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15、及相关曲线,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详解】(1)物质X是二氧化碳固定的产物、被还原成葡萄糖,因此是三碳化合物(C3);ADP是ATP水解产生的,过程中,只有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 (2) 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 由于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因此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 (4) 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
16、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点睛】甲图: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
17、酸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0.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E、e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B自交,
18、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答案】 (1). 有毛黄肉 (2). DDff、ddFf、ddFF (3).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 ddFF、ddFf【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2、后代分离比推断显隐性关系: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若后代
19、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2)实验1中,有毛白肉A(D_ff)与无毛黄肉B(ddF_),后代全为有毛,说明A的基因型为DDff;而后代黄肉和白肉比例为1:1,因此B的基因型为ddFf;实验3中,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因此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的结果为ddFF、ddFf和ddff,比例为1:2:1,所以表现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比例为3:1;(4)实验
20、3中的子代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表现型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比例为9:3:3:1;(5)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杂交后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点睛】掌握显隐性性状判断的方法,根据杂交实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利用遗传规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1.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2)某同学为了洗去
21、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_(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答案】(15分)(1)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3分)蛋白酶丙(1分)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4分)(2)不合理(1分) 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4分)(3)羧基和氨基(2分)【解析】(1)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如果使用开水,会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由图可知,碱性条
22、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故应选择含有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去除衣服上的血渍。(2)脂肪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会被洗衣液中的蛋白酶水解。(3)蛋白酶和其作用的蛋白质类污渍的氨基和羧基均会发生解离,pH会影响其解离状态。【考点定位】酶的研究【名师点睛】“四步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2)析线:“析线理关系”。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4)判断:“先分后合巧
23、辨析”。对于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12.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相关过程)。请回答:(1)过程将进行培养的上皮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接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应处于_时期。(2)过程利用的技术是_,当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时,可从其_分离出具有全能性的ES细胞。(3)过程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是_,若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利
24、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为了检测ES细胞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_技术。(4)按此方法和图示技术流程,完成Rag2基因缺失小鼠的基因治疗涉及的酶有_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等。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中的蛋白质,用_进行杂交实验。【答案】 (1). M中 (2). 早期胚胎培养 (3). 内细胞团 (4). Rag2基因 (5). 显微注射法 (6). DNA分子杂交 (7). DNA连接酶、限制酶、胰蛋白酶 (8). 抗Rag2蛋白的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过
25、程图解,其中表示核移植过程,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详解】(1)M中期的卵母细胞含有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和环境条件,故接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应处于M中期。(2)过程利用的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故当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具有全能性的ES细胞。(3)图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可推知过程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是(正常的)Rag2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为了检测ES细胞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4)步骤中,在构建含有Rag2基因的表达载体时,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分离、培养ES细胞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PCR技术扩增过程中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基因导入过程中需要用限制性酶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所以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点睛】易错点:目的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