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备课资源1.(2014江苏高考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选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
2、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B、C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2.(2014福建高考T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解析】选B。题干把时间限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空间限于城市,对象针对女装旗袍,设问限于“社会原因”。A中的“西式服饰”显然不符合旗袍特征,且“完全西化”过于绝对,不符
3、合史实,排除。C表述缺乏材料信息支撑,排除。D符合旗袍的特征,但不能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变化建立联系,排除。只有B揭示了中华民国成立对解放人们思想的社会功效,最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3.(2014浙江高考T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析】选B。两张图片反映的是清初的蓄辫和民国初年的剪辫,从图片信息中可知蓄辫和剪辫等生活习俗的变化背后都有政治力量的介入,前者反映的是清朝初期满族对中原的统治,后者反映的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封建专制王朝统治的结束。4.(2
4、014安徽高考T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解析】选B。材料中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巨大发展,商人投资过多,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纱复纷至沓来”体现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正确。这一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故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故也不正确。5.
5、(2013安徽高考T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选A。B不太准确,戊戌变法思想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模式借鉴日本和俄国的变法;C太绝对,应是变法不能完全依赖朝廷;D表述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只是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6.(2013海南高考T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
6、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析】选C。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7.(2012北京高考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解析】选C。清政府晚期革命力
7、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8.(2012福建高考T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选D。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A、B、C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9.(2012新课标
8、全国高考T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选A。具体分析如下:A身为状元,弃官而办实业,说明是毅然冲破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符合题干主旨;正确。B投入民族工商业竞争,既不能说明张謇的状元身份,也无法印证张謇的那句“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排除。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张謇那句话并不是说要冒险追求利润,不合题意;排除。10.(2014江苏高考T22)(13分)1
9、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
10、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找出所要答案。第
11、(2)题,本题是观点型论述题,首先是明确观点,王韬课士的方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论述。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1.(2014保定模拟)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B.法制法规的健全C.出于对议会政治的渴望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解析】选C。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
12、形式肯定了人民“结社自由”的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组党热情,有志之士纷纷建立政党,“为数几至近百”,渴望在中国推行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参与政治活动,故C正确。2.(2014孝感二模)下图是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A.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其宣言B.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C.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D.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解析】选B。“学会、学堂、报馆”说明维新派行动与宣言同步进行,故A错误;从宣传的形式和分布来看,说明维新派比较注重开启民智,故B正确;维新运动只限于上层知识分子,故C错误;从地图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大城市,故D错误。3.(2014泉州质检)据19世纪末20世纪
13、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判断,这一时期() 类别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减少B.中国外贸总体呈现出超态势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明显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解析】选C。“原料”一栏的数值是递增趋势,故A错误;表格只是出口商品分类的比重,没有提供进口商品的比重,看不出外贸总体的态势,故B错误;结合表格“原料”“手工制品”和“机器产品”在1893年、1910年和1920年所占比重的变动,说明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和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中国社会
14、的经济结构变化较明显,故C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未完全解体,故D错误。4.(2014菏泽一模)“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选C。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错误;从“转向传统观念求助”的信息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正确,
15、D错误。5.(2014大连模拟)谭嗣同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唯有朋友一伦对人无弊而有利,因为它自由而平等,于是他主张将其他四对关系都变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他还认为“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谭嗣同()A.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B.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致C.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传统思想D.具有托古改制消极保守的一面【解析】选C。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的是封建等级秩序,谭嗣同主张民主平等,故A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谭嗣同认为朋友一伦对人有利,故B错误;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他主张用民主平等代替封建等级观念,故C
16、正确;材料主旨是表现民主平等的观念,D不能反映本质,故错误。6.(2014苏锡常镇一模)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
17、利多弊少”。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材料二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维新志士陈炽大兴商埠说材料三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王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
18、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国人主张“自开商埠”的原因。(3)据材料二、三,概括维新志士与清廷主张“自开商埠”的相同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发展历程。【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即添数口,利弊各半”“利多弊少”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2)题材料一中“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可以归纳出受欧日强国的启发;材料二
19、中“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可以概括出御敌自强。第(3)题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和材料二中“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开埠主动和被动角度分析主权的不同。第(4)题从口岸开放的决策者变化、口岸开放方式和开放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轨迹:从认为开埠对中国危害很大到开埠“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2)原因:被迫开埠通商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受欧日因通商而强国的启发;有识之士御敌自强的愿望。(3)意图:发展经济;抵御侵略(维护主权)。不同:主权不同。(4)过程:从个人主张到政府决策;从初步设立到逐步推广。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