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55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春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练习检测:专题七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知识点一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这一方针的特点是()A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取消新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A、B两项是苏联模式的特点,排除。D项与农业集体化相关,与工业化无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项。答案C2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第二次世界大

2、战迫在眉睫D协约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解析从题干的材料信息判断,A、C、D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下开始的,这样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必须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知识点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解析把是否加入农庄当作敌我矛盾处理,这个口号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了过激的情况。答案A4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

3、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其原因和背景不包括()A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B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C斯大林的主观认识D苏联模式的形成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农业集体化实施的背景,苏联模式形成于1936年晚于“全盘集体化”。答案D知识点三 苏联模式5.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排斥市场调节经济管理中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A BC D解析题干明确要求的是“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限定在“经济”方面,均为经济上的表现。答案A6以下有关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最全面和确切的是()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A BC D解析是从这一体制的积极影响方面分析的,主要是这一体制的消极影响。答案D综合拓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材料二

5、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世界历史杂志请回答:(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3)依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一种问题情境,以便提出新问题。第(1)、(2)问从列宁、斯大林两个领导人切入考查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如

6、何”的“结果”应是探索的结果,不是指其客观效果;第(3)问应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1)列宁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模式。(3)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实行一党专政。一、选择题1右图是苏联工业化的宣传画,这一运动的基本特点是()A农工轻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

7、力量解析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联共(布)十四大的决议,工业投资绝大部分用于重工业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具体表现;基本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2苏联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农业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为了给工业化积累资金,苏联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集体化。故选C项。答案C3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的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苏联模式具有优越性重工业发展

8、速度快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1932年和1937年是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间,苏联模式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根据表格数据,从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与重要工业品在世界及欧洲地位的变化可知解读正确;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苏联模式关系密切,解读正确;在表格数据中不能体现。故选C项。答案C4右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A二五计划完成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C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D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解析苏联工农业总产值从来没有跃居世界第一

9、位,故选C。答案C5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后还有所下降。这说明()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 B C D解析本题提供的材料反映了苏联20世纪30年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根据当时采取的经济政策分析农业滞后的原因可知的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应为D。答案D6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A战时共

10、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物价这样的事情。价格的统一,说明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答案C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苏联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特征解析题干材料中苏联发明的“国家公式”指的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排斥市场,但能够通过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

11、了工业化。故答案为C。答案C8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解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

12、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

13、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答案(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认识: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