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2.50KB ,
资源ID:114518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451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doc

1、文言(3)虚词李仕才文言虚词导学案(一)【考纲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两点考纲都涉及对文言虚词的考查。2010年安徽省未考查虚词,以后三年在以上两项考查中共涉及14个虚词,每个虚词的考查频率按以下顺序排列:以、而、因、于、之、乃、为、者、所、与、则、何、其、且。其中后四个词每个词仅考查了一次,因此,本导学案针对前十个虚词引导同学们复习。【学习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2.准确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先学习世纪金榜关于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四种技巧,再参考以下方法,努力理解并运用到做题中。【典例剖析】(2

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

3、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四个选项中后一个句子,即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四个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结合文言文本提供的具体语境,来确定每个选项前一个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两相比照,选出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根据语境推断:A项,前一个的意思是“他的”

4、,作定语;后一个的意思是“他”,作宾语。B项,前一个相当于连词“而”;后一个是介词,用。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D项,前为指示代词,这;后为结构助词,的。【方法归纳】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1.语法分析法:有些文言词兼实词、虚词的双重性质,或具有多种词性,借助语法分析看其在句中的位置,从而判断其词性,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择师而教之。 判断方法:“之”位于及物动词动词“教”后面,充当宾语,所以,应为人称代词“他”。2.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判断方法: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

5、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3.结构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噫吁嚱,危乎高哉!判断方法:乎”和“哉”处于对应的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也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4.标志(固定结构)确认法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判断方法:与“见”一起组成固定搭配,“见于”表被动。5.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吾其还也。判断方法:“其”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 “其”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其”表祈使(商量)语气,译为“还是”。6.看句式特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如:多于南亩之农夫石之铿然有声者何以战竖子不足与谋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判断方法: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介词“凭借”。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介词“和、跟”被动句,表被动,介词,“被”。7.看删换变化:有

7、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如: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俅以幸臣躐跻(li j越级上升。)显位木欣欣以向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判断方法:先确定“以”词性,然后具体分析。“删除法”删除“以”,句意表达受到影响,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推断“以”是介词,“以”是连词。“以”表凭借,“以”表工具,意义不同。“以”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替换法”。把“以”用“而”替换,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推断“以”是介词,“以”是连

8、词。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我的疑问】合作探究研读剖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2014浙江卷A随人而问章句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2.2014安徽卷A乃不敢引疾 / 臣乃敢上璧 B御制诗以纪其事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去而人爱思之 / 临清流而赋诗3.2014山东卷A不与市中儿嬉敖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 具告以事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 及其所之既倦 D其

9、见称如此 / 其皆出于此乎4.2013山东卷A人因号之为“匡山” /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饮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5.2013天津卷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汝亦为此恶行乎 /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 于是赵乃斋戒五日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 烟光凝而暮山紫6.2013安徽卷A陆生因说佗曰 / 伺者因此觉知 B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 独

10、籍所杀汉军数百人7.2013湖南卷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我聊以忘忧耳 / 如惠语以让单于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2012上海卷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我的收获】延伸阅读积累知识【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11、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余船以次俱进。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忽魂悸以魄动。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其盾以撞。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

12、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四)动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皆以美于徐公。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六)通假 1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日以尽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