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太原模拟)如图是一张二战后国际形势示意图(黑色为其成员),下列符合此形势图所反映的信息的是()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C.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
2、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013浙江模拟)“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作为”的表现是()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14洛阳模拟)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
3、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2014湖北名校联考)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其采取的方式就越是残酷和无情。”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
4、和平 (2014江西南昌模拟)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D.西方文明
5、优于东方文明2004年执政的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盖尔诺特埃尔勒认为:“目前世界格局介于冷战格局消失的后期和多极化形成的初期,在超级大国美国之外,正在出现一些次中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所谓“次中心”就是多极格局中的一极B.美国对“次中心”的出现持欢迎态度C.未来一段时间世界不会再有“中心”存在D.“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014济宁一模)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4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引爆了它们的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
6、领导者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2013年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B.C.D. (2014新乡模拟)1945年斯大林预测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7、。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在“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中,最主要的是()A西欧与东欧的对抗关系B战胜国内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C美苏两国的利益冲突D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 (2014河北重点高中模拟)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二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2014安徽六校模拟)
8、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2: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材料3: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
9、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4: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材料5: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
10、“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奥巴马东京演讲请回答:(1)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2)据材料3、4,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与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2014周口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胜利已使美国人
11、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文(1945年)材料2: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定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材料3: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
12、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中美国为“领导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2中尼克松主义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材料1与材料2、3相比,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解析:A从图上国家分析,其成员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由此分析应是由第三世界国家主导的不结盟运动。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13、的宗旨,选C。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解析: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欧)各国皆弱”,这一现象出现于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作为”指乘西欧衰落之机,控制西欧,其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其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对抗苏联。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
14、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解析:选D。“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是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解析:选B。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在古巴建立了导弹基地,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苏联退让,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说明了当时美苏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A、C、D三项说法错误。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认识。从材料信息“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20世纪50年代”“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
15、地东山再起”等,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冷战,但题中问的是这种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什么,即这种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A项是原因,B、C两项是表现,D项表述错误。解析:D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所谓“次中心”应该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而非多极格局中的一极,故A项不正确。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对“次中心”的出现不会持欢迎态度,故B项不正确。“一超多强”局面还要存在一段时间,故C项不正确。“次中心”代表的是多个力量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国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故D项正确。解析:C材料说明法国执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但是A、B两项都夸大了
16、这一现象的作用。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D项错误。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主张和平崛起,“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这必将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大国之梦是建立在侵略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推行霸权主义。故表述错误,正确。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世界局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与苏联,两国在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关系会分裂,故选C。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提到美苏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实质是为美国对苏联
17、“冷战”政策作辩护,双方虽有意识形态的差异但并不是不可合作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二 、材料阅读解析:本题考查美日关系的演变。国家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同时还受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家性质等的影响。第(1)问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可以看出是美国控制日本。第(2)问依据材料概括变化即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从经济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把握日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按时期划分即可。认识结合所学回答。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国)。(2)新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18、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3)轨迹:控制竞争伙伴。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时间信息“1945年”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第二小问要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第(2)问,要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军事和对外关系调整等方面加以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要认真对比三段材料,结合背景知识概括作答;第二小问要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答案:(1)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世界长期处于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2)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3)不同: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两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为战略目标;称霸策略随实力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