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频次卷别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卷2017T36(2)(3)(4)2016T37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 。2主要原因(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毁林。3影响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间接后果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造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频繁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 3原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4影响(1)危害人类健康。(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三、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污染物燃煤中: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2酸雨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因工业排放的含硫污染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的亚硫酸和硫酸危害毁坏森林,酸化河湖水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酸化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注1】(1)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气温持续升高,而是呈波动上升趋势的,是大气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2)全球变暖在中高纬度地区表现更为显著,
3、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相对更大一些。【注2】除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外,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空洞。【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洛杉矶是第一个产生此烟雾的城市,又被称为“洛杉矶型烟雾”。【注3】酸雨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北方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南方以硝酸型酸雨为主。【记】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土壤呈酸性,有色冶金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地形多低山丘陵,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 考点一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对应学生用书P
4、2)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对策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毁坏森林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
5、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燃烧大量煤、石油、天然气排入大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有效措施 集训过关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冰,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期间()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B北极年海冰面积速度不断加快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D北极年海冰面
6、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解析:1.C2.A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右侧纵坐标数值向下增加,左侧纵坐标数值向上增加;从图中可看出北极年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温室效应越明显,海冰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第2题,海冰面积减少,可减少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海水温度升高,辐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导致北极气温升高是全球气温变化的2倍,即“北极放大
7、”。读全球海洋CO2浓度及海水pH值变化图,回答34题。3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4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解析:3.D4.A第3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第4题,海洋酸化,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测得的数据要大12%。据
8、此完成56题。5数据表明()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B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仍在扩大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6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病人数明显增加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解析:5.B6.C第5题,新西兰在南半球,距离南极大陆近,在新西兰测得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得的数据要大12%,说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仍在扩大。第6题,紫外线辐射增多,会使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病的人数明显增加。考点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对应学生
9、用书P2)(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随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
10、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2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
11、溉等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森林破坏等3自然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典题精研典例(2017
12、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
13、施。解析第(1)题,从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材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围绕该角度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即可。第(2)题,结合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分析其煤炭运输特点,进而分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3)题,本问为措施类设问,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分析解决该类问题的共性措施;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找具体措施。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
14、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方法规律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考查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类型、表现及分布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从题目所给的图、表
15、、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成因分析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后果与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解决措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
16、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集训冲关1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2)图2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两图对比观察,能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与生态环境极危急区有对应关系。这是因为人口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必然大,可能造成环境问题。从轮廓和经纬度可看出,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则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在大兴安岭西侧,
17、降水较少,为传统草原区,近年来由于放牧过度等原因,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答案:(1)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泉,是济南的灵魂。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
18、华的载体,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材料二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题,关键是看图,明确泉涌量曲线,其变化特点很明显,呈下降趋势,究其成因,自然层面(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其根源在于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2)题,着眼点在于增加、保护济南的地下水。答案:(1)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
19、年增加。(2)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课时跟踪检测(对应检测卷P281)一、选择题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面积年际交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增加最明显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 D非洲2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在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不同程度扩张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增加C人口分布的变化 D农业技术的进
20、步解析:1.C2.A第1题,读图可知:亚洲、非洲耕地面积波动下降,欧洲变化幅度不大,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波动上升,其中北美洲上升幅度最大,选C。第2题,高纬度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在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不同程度扩张的趋势”,说明热量条件得以改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选A。(2019衡水中学测试)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拯救北极气候。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千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21、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35题。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增强 B升高,增强C降低,增强 D降低,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5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A昼夜温差变大 B海冰加速融化C海水蒸发加剧 D极地东风加强解析:3.D4.B5.D第3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
22、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第5题,北极地区,大气的尘埃颗粒增多,白天气温降低,晚上保温作用加强,昼夜温差减小,A错误;温度降低,海冰融化不会加速,B错误;温度降低,海水蒸发减弱,C错误;温度降低,冷空气势力加强,极地高压势力加强,极地东风加强,D正确。读三江源地区气候生产力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图,完成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江源地区温度呈逐年上升趋势B三江源地区的降水与气候生产力呈正比关系C三江源地区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D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主要受降水影响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江河湖泊的流量减小 B天然牧
23、草生产量提高C水稻得到大面积种植 D青稞的播种时间推迟解析:6.C7.B第6题,三江源地区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逐年上升;三江源地区的降水与气候生产力不呈正比关系;三江源地区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与气温、降水关系都较大。第7题,降水量增加,会使河湖流量增大;据图中信息判断气候逐渐变得“暖湿”,有利于天然牧草的生长;水稻对热量和水分要求高,虽然气候有所变化,但达不到水稻生长的需求;温度呈上升趋势,青稞的播种时间提前。读我国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图,完成89题。8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事件,它反映的是()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9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
24、因主要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多云雾,易形成酸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A BC D解析:8.A9.A第8题,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第9题,西南地区酸雨严重与这里的工业生产及自然地理状况有关。盆地、山间低地的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降水和湿度大也大大加剧了酸性气体的溶解。城市风道,又称为城市通风廊道。下图为北京市未来规划的6条城市风道。读图,回答1011题。10北京城市风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雾霾天气 B分散城市职能C缓解交通拥堵 D合理利用土地11关于图中北京部分城市风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道的东南方向可建化工厂B风道主要沿绿地、公园、河湖布局C风道需大量
25、拆迁高大建筑物D风道不利于保护故宫解析:10.A11.B第10题,城市风道建设的目的是加快城区空气流动,加快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空气流动,加快城市雾霾的消散,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A选项正确。第11题,化工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局在北京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北京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故化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西南方或东北方,A错误;图示风道沿线主要分布有植物园、昆明湖、昆玉河、玉渊潭等,B正确;风道主要沿西五环建设,沿线地区为北京西郊区,建筑高度一般较低,故沿线只需加大绿化即可达到风道建设需求,没有必要大量拆迁高大建筑物,C错误;风道建设大致从南北方向穿越故宫,
26、但是故宫等建筑高度不高,所以风道建设对其破坏力较小,D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9唐山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如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1
27、)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
28、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第(4)题,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
29、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个(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1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贵州安顺市(如图)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1)分析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析石材
30、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3)请对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石材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产品笨重,要发展石材产业必须原料储量充足、种类丰富。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石材产业发展耗水、耗电多,要求必须水源和电力丰富。第(2)题,从采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以及废矿处理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第(3)题,根据石材的资源属性和安顺石材加工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可分别从科技、产业结构等角度采取合理的措施。答案:(1)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水能丰富,煤炭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2)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原料、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