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367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连城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卷 出题人:黄辰斌 傅开容 审题人:范水金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 , 。”(2)诗经氓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在文中集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 。”(3)诗经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_ , 。”(4)涉江采芙蓉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却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 。”(5)兰亭集序中,作者写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

2、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晚秋唐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2.(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从诗中的哪两个意象可以看出写的是“晚秋”季节?(2分)_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_ (3)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_三、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完成第3-11题。 (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沛公安在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

5、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同。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_(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

6、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因寄所托 因:随着 B暂得于己 暂:一时C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D况修短随化 修:美好8.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能喻之于怀B

7、.当其欣于所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俯察品类之盛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0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痛”的观点的一组是(3分)(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 B C D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

8、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

9、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

10、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

11、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

12、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爷爷

13、、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

14、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棵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

15、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选文有删改)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

16、”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1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_1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

17、,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6分)_15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8分)_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说(shu) 洗涤(tio) 颓圮(p) 殒身不恤(sn)B、偌大(nu) 漫溯(sh) 浸渍(z) 忸怩不安(ni)C、横亘(n) 卮酒(zh) 模样(m) 叱咤风云(zh)D、长篙(go) 莅临(wi) 百舸(g) 舐犊情深(tin)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和霭 编辑 广有羽翼 桀骜锋利B蹒跚 膺品 纷至沓来 绿草如茵

18、C笔锋 弥漫 迥乎不同 风神潇洒D惆怅 招摇 传颂一时 含蓄蕴藉18.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烈们那种“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殒身不恤的高风亮节,将永垂青史,激励千千万万个后人。B月日下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召开的吴冠中纪念座谈会在文化部举行,众多文化界和美术界的人士长歌当哭,缅怀吴冠中先生。C梁启超演讲颇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气质,潇洒自如,旁征博引,再加上深厚的功底,夸夸其谈,纵横捭阖。D周简段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19、是(3分)(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20、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21.对联两题。(1)为上联“心平浪静, 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根据必修1的课文内容写出下联。(2分)上联:执政府前爱国女子坚强勇毅 下联:_ 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2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连城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答题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文总分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每空0.5分)(1) , (2) , (3) , (4) , (5)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2.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从诗中的哪两个意象可以看出写的是“晚秋”季节?(2分) _(2)颈联表达

22、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_(3)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_三、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11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3.( ) 4.( ) 5.(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_7.( ) 8.( ) 9.( ) 10.( ) 11.(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_14本文标题为“枣

23、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6分) _15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8分)_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6. ( ) 17.( ) 18.( ) 19.( ) 20.( )21(1). ( )(2)根据必修1的课文内容写出下联。(2分)上联:执政府前爱国女子坚强勇毅 下联:_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半期考答案一、名句名篇背诵默写1.每题1分,每句0.5分。(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反是不思,亦已焉

24、哉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二、诗歌鉴赏2.(1)稀疏的柳影(或凋落的柳叶);初来的北雁。(2分)(2)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离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分析2分,感情2分)(3)对比,用典。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用意2分)三、文言文3.D解析:D项 “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4.B宾语前置句 (AD判断句,C被动句)5. D解析: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25、6.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是”,这;“过”,过错;“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陪”,增加。第一句是判断句,第二句是反问句。(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7. 【答案】D 修:(寿命)长 8. 【答案】A 【解析】A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B项,“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为”,都是动词,是。D项,“以”,都是介词,因。 9. 【答案】D ,感慨,古今意思均为“有所

26、感触而慨叹” 10. 【答案】D 【解析】表现人生之短;表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表现人难免一死;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排除即可。 11【答案】B【解析】B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14天津卷)12.AE 解析A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通过奶奶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E没有心理描写。13.排比、反复,衬托; 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14.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

27、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注意:两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脱离文章进行分析)15. (示例 1)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历来浓厚,因此“空巢老人”问题还应通过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解决。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老人更看重的是心灵的慰藉,所以家人的关爱、 亲情的温暖才是抚慰老人孤寂内心的灵丹妙药。 (示例 2)“空巢老人”问题不单是家庭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帮助“空巢老人”排解内心的孤独,,重新树立独立生活的自信。 社会的力量让老人能够找到

28、更多家庭之外的快乐,让老人空巢不空 心。 可选角度:个人、家庭、社会、政府,伦理、道德、法律,等等。五、语言文字应用16.C 17.C 解析:A.和蔼 B.赝品 D.传诵一时18. C 解析:A、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B、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C、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用在这里不恰当,应用“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D、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19.D (2016山东卷)解析: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用来修饰“自然美景”很明显是错误的。B.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29、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C.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不符合“多年未见的战友”的人物关系。D。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20.A (2016山东卷)解析:B不合逻辑,既然“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就不能说是“优势明显”。C.成分残缺,应在“自救互救”的后面加上“的方法”。D.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21.(1)(2009湖南卷) 答案 A。可从对仗、结构、平仄三个方面来分析。C项“鲲鹏展翅” 与“秋月芙蕖”结构不同,可首先排除。B 项“荷花”为偏正结构,而“芙蕖”为

30、联绵词,且二者所指物同,故可排除。D项“松竹”为并列结构,所指为二物,也可排除。 (2)【示例】橘子洲头热血青年壮志豪情(取自课文1分,内容基本符合要求1分,共2分)六、作文(2016北京卷)解析:作文:这是北京市2016年高考作文题。题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写作要求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且写作的依托是与学生读书活动紧密相联,如果学生平时不爱读书,对读书没有什么感触,那么想要完成这样的题目恐怕就无从下笔了,更不用说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了。这也是从另一角度提醒学生,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阅读与积累,没有平时的付出,就不会有考场上的丰厚回报。例文1神奇的书签 北京一考生九月

31、深秋,西风萧瑟。在满地落叶中,一枚鹅黄色的书签突然映入我的眼帘。我把它拈起来仔细打量:质如木,薄如纸,轻若片羽,味如秋香,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朴淡雅之气。“你好,我是书之精灵,我能为你连通书中的世界。”这枚神奇的书签竟然开口说话了。我一愣,随即觉得十分有趣。载满深奥文字的书籍对于我来说是毫无生命的存在,何来一个“世界”呢?夜阑人静,灯火已稀,我将这枚书签随手夹入一本诗经,随即沉沉睡去。一阵麦穗的清香把我唤醒,睁开眼,脚下是连绵起伏的田野。我已化作一阵轻风,漂浮在碧蓝的空中。鹅黄色的书签引领我吹过百里田圃,田野中一群群正在劳作的农夫感受到了清风的吹拂,纷纷抬起头寻觅我的身影,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我

32、听见远处传来几句歌谣:“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不是诗经七月里的句子吗?千百年前,先民们用简陋的农具在华夏大地上艰难地耕耘着,用汗水铸就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根基。生活在物质丰足时代的我感到一阵愧疚,只能化作一阵清风,为他们拂去脸上的汗珠。那枚书签看到这一幕,赞许地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阵悲凉的吟哦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扭过头去,看到那枚书签正巧落在一个旅人的行囊上。他的身上穿着破旧的战衣,脸上写满了饥渴疲惫,正在凝望远方。这是诗经采薇里的句子啊!我不由得接口吟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

33、伤悲,莫知我哀!”采薇是一首思乡的歌谣,背井离乡的战士在异乡征战,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从战场归来的游子啊,你可知道,你这声声呼唤,触动了后世多少游子的故园之思!“思乡”始终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往往是中国儿童最先学会背诵的一首诗。那枚书签仿佛读懂了我的沉默,轻轻地对我点了点头。就这样,在诗经的世界中,我自由地穿梭着。我看到一群辛劳的工匠,他们在清澈泛着涟漪的河边坎坎伐檀;我看到了乘着一叶柏舟的少女,她的眼中闪动着爱情的光芒;我看到左顾右盼的年轻人,他正徘徊在蒹葭苍苍的河畔,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我看到采集芣苢的女人们

34、,平原旷野,风和日丽,鲜嫩的芣苢真多啊,看,她们采得多么高兴啊叮铃铃突然,一阵闹钟的声音把我惊醒。睁开眼睛,一时恍然如梦,竟有一阵庄周梦蝶的迷惘。翻开那本诗经,那枚神奇的书签已经踪影不见,难道它也是梦境的一部分?我恍然了。但我知道,无论这枚神奇的书签是否存在,书中,都有一个大大的世界。例文2神奇的书签北京一考生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

35、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

36、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

37、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角度新颖、启示深刻、结构严谨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1角度新颖,条理清晰。本文以“神奇的书签”的视角,纵观历史的变迁,用简洁凝练并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截取三个历史节点,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文化发展的脉络,结尾结合实际点题升华,结构严谨。2紧扣现实,启示深刻。本文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签的畅游上,在叙述中紧密联系现实,深刻地折射出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对阅读的忽视。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时代性。3内容充实,底蕴深厚。本文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尽显文化底蕴,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多达十几处,足见平日书香浸润,功力十足。成功公式:角度新颖+启示深刻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