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苏教版(无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rngqi kngki lzh shugu t c n y 二、根据所给词语的意思,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6分) 1、 兄弟: 指“兄”和“弟”。“ 兄弟”应读(xing d xing di)。 指弟弟。“ 兄弟”应读(xing d xing di)。 2、 照应: 照料。“照应”应读(zhoyng zhoying)。 呼应,配合。“照应”应读(zho yng zho ying)。 3、 利害: 剧烈、凶猛。“利害”应读(l hi l hai)。 利益和损害。“利害”应读(l hi l hai)。 三、请写出与
2、下列古汉语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8分) 元( ) 无( ) 同( ) 即( ) 但( ) 翁( ) 乃( ) 吾( 四、请将诗句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连接起来。(6分) 但悲不见九州同 手舞足蹈 漫卷诗书喜欲狂 依依惜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悲痛欲绝 春风得意马蹄疾 夜不能寐 孤帆远影碧空尽 心花怒放 遗民泪尽胡尘里 死不瞑目 五、按要求改写下面得句子。(8分) 1、请根据“运气(ynqi)”和“运气(ynq)”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写两句话。 2、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3、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业绩,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改为
3、反问句) 4、儿童乐园里,碰碰车最好玩。(调换句子中的词序,原意不变。)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的郑成功,的肖邦,的陆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写的,他被誉为“”,这首诗是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就是通过“”来表达他的爱国情感的。 3、我们爱你啊 中国这首诗中像我们介绍了几个少数民族:“竹楼”代表的是傣族,“布达拉宫”代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是代表,“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是代表。 4、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他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
4、收下吧!”(选自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里的“特殊礼物”是指,埃斯内尔把这一“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是因为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晋代的祖逖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x j)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b f)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
5、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jin jin)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
6、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1、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给短文定一个题目,写在“”上。(2分) 2、 给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3、 结合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3分) 贫乏: 辅佐: 欣然: 4、本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2分) 5、祖逖是怎样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的?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4分) 八、作文。(30分) 放假了,我们可以不用顾及上课的铃声,不用考虑迟到;可以独自静静欣赏窗外的夏日妖娆;可以和家人团聚,体验家庭的温馨;可以尽情地享受着属于自己恬适的生活让我们感到自在、轻松、愉悦 放假,给我们带来的,有说不完的好。从你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年起,至今,你也曾度过了许多个假日,一定也饱尝过假日的滋味。那么,就请你以“放假真好”为主题,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己定。作文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