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50.50KB ,
资源ID:11435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43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校推荐》河北省衡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校推荐》河北省衡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

1、【课题】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内容解读】(1)结合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2)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两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3)分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归纳其再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认识其实施的经验教训。【教材地位】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通过相对简短的

2、两课,概述了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以及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较长的历史阶段苏俄、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线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经济政策的调整共同构成了世界现代史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道路,体现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代特征。本节课重点叙述了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作用,体现了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济政策的变化。这种变化,各有侧重,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

3、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斯大林模式”则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了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强大的工业国的转变; 同时,“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弊端日益严重,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在课上分析、讨论,从而从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三维

4、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原因,以及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展示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是非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随社会发展不断调整。(2)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5、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教学难点】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教 时】一课时【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史料研习法、思辩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教学过程】导 入 设 计 播放前苏联的图片导入过渡:苏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究竟是怎样探索的呢?它给人类社会留下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审视的目光,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新课讲授:打出课题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推进新课:材料:新生的苏维埃面临哪些困境? 内忧外患,国内战争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

6、苏维埃政权外有协约国集团的武装干涉,内有反革命叛乱,并且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极度匮乏。苏维埃政权正经受着严峻考验。于是1918年9月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采取了“非常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一环节 困惑中追随理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背景(学生归纳) 内忧外患,粮食严重匮乏,国内战争2内容:(学生自主学习)(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材料: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过渡:战时共产主

7、义政策,既是战争环境下的应急措施,又与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非常接近,因此兼有“”和“”的两种特点。3 特点 :“ 战时”和“共产主义” 4 评价: 合作探究一: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 1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a) 现实角度:(1)功劳:集中了全国力量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材料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 卢布国家零售价30 卢布黑市价格200 卢布 (2)消极影响: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3. 喀琅施塔得要塞士兵暴动

8、1921年2月28日,隶属于苏维埃政府波罗的海舰队的喀琅施塔得要塞的 喀琅施塔得要塞士兵暴动2.7万名水兵发动起义。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起事。起义士兵公开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夺取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水兵起义震动了苏维埃俄国经济危机政治危机1)积极: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2)消极: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

9、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过渡: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日益严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正视现实,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第二环节 挫折中直面现实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1. 历史背景(学生归纳)喀琅施塔得兵变说明经济危机已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也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度重视,于是1921年3 月俄共(布)十大通过有关实物税的决议,标志着新经济政策正式开始。2. 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1)、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部分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3)、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

10、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与技术。(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 特点合作探究二: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单一

11、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行政军事管理 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商品货币关系4. 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公有制为主体)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 来建设社会主义5、意义讨论探究四:新经济政策有哪些重大历史意义?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9446(万公顷)6620 (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 量39.79(亿普特)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

12、,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是一条适合苏俄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入和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过渡语:既然苏俄人民找到了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那么会不会长久地沿此前行呢?第三环节 无奈中回归理想 斯大林模式1. 历史背景:(1)1922年,苏联建立。(2)列宁逝世(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经济上,虽然恢复,但总体相对落后。材料一:列宁逝世后的苏联正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中,孤

13、立无援。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斯大林断言:“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4)国际形势:苏联仍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2表现(1)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轻工业为其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特点)(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开展一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3、评价展示资料(见课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模式是非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

14、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积极:开创了经济建设新模式。引起西方关注。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本课小结】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经历了追随理想、直面现实、回归理想三个阶段。

15、虽然有许多不足,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都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合作探究: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带来哪些启示?要立足国情,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道路是坎坷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板书设计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 1、背景 1、 背景 2、目的 2、内容 2、表现 3、内容 3、特点 3、特点4、特

16、点 4、实质 4、评价 5、评价 5、意义【课堂练习】1、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内跑完这短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3、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是( )A.调动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B.战胜了德国组织的进攻C.集中了全国力量保证军事上的胜利D.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途径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A.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们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分层次作业】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2、优化学案基础训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