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304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17下学期第二月考高二语文 命题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 (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

2、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

3、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

4、. 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 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 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 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 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B. 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

5、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 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3.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 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 苏、李的尊体论,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答案】1.

6、 D 2. A 3. B.【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概念理解题,传统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对于文本中的概念,我们必须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做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回归原文。首先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本题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

7、词”的。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D项根据文本第四节内容“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可知,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 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

8、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可知,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

9、,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

10、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 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 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D.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5.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11、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D. 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

12、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7.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答案】4. C 5. D 6. C 7. (1)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2)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人规模达到了几百家。【解析】4.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13、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济:完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采用排除法, “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

14、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赵君实之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

15、字词的翻译:(1)于时、群、独全、句子大意;(2)众庶、悲泣、句子大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

16、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二)诗歌鉴赏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17、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情感主旨和手法的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本题可以作答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字放在诗歌中

18、谈效果,本题可以作答为,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三)名言名句默写.9.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作答)(1)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塞上长城空自许, 。

19、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2)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答案】(1)六宫粉黛无颜色;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2)此情无计可消除;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重点的字词有“衰鬓”“粉黛”“暂歇”“杜鹃”“沧海”。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

20、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 错误。三.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病人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

21、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了“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

22、口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

23、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啊,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10. 这篇小小说的标题是“病人”,综观全文,你认为小说中到底谁是真正的“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11. 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围绕“她”,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归纳。12. 文章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0. 真正的“病

24、人”是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人。冷漠、自私自利,把别人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当作是有病。表明思想上、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更需要治疗。批判当今社会人们的冷酷和自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11. 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不下去,她主动从中间挤了出去,等下一趟。 农民大伯要去7楼却上错了双层停的电梯,她主动把他送到了单层停的电梯 主动告诉不清楚口腔病房在哪的小伙子楼层和方向。 一个姑娘下电梯的时候丢掉了一支玫瑰,她捡起了玫瑰并追出电梯送还给她。 12. 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前文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或:首尾呼应),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

25、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解析】10. 试题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

26、读兴趣。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试题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是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在形式上(主要指情

27、节本身上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贯穿全文,有线索作用。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第卷 表达题 (共60分)四.语言文字应用1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B. 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C. 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 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答案

28、】B【解析】B.yn/xn,do/do,jn/qun;A.y/ji,chng,z/z;C.gng,pi/p,d/t;D.zhun/chuan,kng/kng,y。14. 下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观瞻 电线杆 黔驴计穷 姹紫嫣红B. 赡养 钓鱼竿 意气用事 沧海一粟C. 倍增 录像机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D. 备至 照相机 招聘启示 自作自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计”应为“技”;C

29、项“踏”应为“沓”;D项“示”应为“事”。15. 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B.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持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C. 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D.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耳提面命,

30、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16.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 ).A. 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B. 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C. 漫步小径,清风送来一阵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静静地释放出幽香。D.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经

31、历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的功能也会跟着退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项成分残缺,“做好”

32、缺少宾语,同时搭配不当,“考核”与“教学成绩”不搭配,课改为“我们一定要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B项搭配不当,应改“改善”为“解决”;C项不合逻辑,“释放出幽香”不能看见。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我们喜欢陶潜的为人,多是由于爱好他的诗篇。 “吟咏风月则有余,操天下之柄则不足”,就是陶潜一类人的最好评语。社会上有一二个陶潜,或者人们觉得有趣。挂冠而去,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都是读书人使性子的办法,有什么可取?而他的处世态度,并不值得效仿。我们生活在社会网中,社会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不能不管不问。如果我们有了十万

33、个陶潜,那就不知道要乱到什么程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句中的“而”紧承上文,构成转折,要放在最前面;是本段文字的总结,放在最后;句中的“如果”紧承句。所以选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 常用熟语,有时变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意境。请参照示例,写出下面熟语的另一种看法,表达形式可以不按示例套写,要求简洁、生动,有说服力,两题

34、选其一作答即可。【示例】无欲则刚 无论是走仕途,做生意,还是钻学问,欲望往往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器。(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_ _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_ 【答案】示例:只要志存高远,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事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说错话,说错了,改了就好。19. 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相等。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示例:平凡是沙石,孕育着宝藏,只要你肯锤炼;平凡是大地,孕育着生机,只要你

35、肯创造;平凡是种子,孕育着生命,只要你肯播种。【解析】试题分析: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注意题干中“三句话”“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的要求。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写作20. 阅读下面关于“门”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

36、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具体,要运用联想和想象。【答案】轻轻推开那扇门作文幼时学会了游泳,那天,赶上是双休日,自然想到了要去游一把。站在巨大的泳池旁,看着加入胆矾之后蓝汪汪的一片水,我不免一小学四年级作文大全阵兴奋,随即扑到水中。扑腾了片刻之后,老爸叫住我,让我跟他走,我听话地跟着,七拐八拐后来到一个高大的平台处,我惊讶地发现这里高到足够看穿整个游泳馆,正要再往前走的时候,我的双脚一下子迈不开了,像灌了铅似的,全身竟战栗起来,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是10米跳台。我颤颤巍巍地探了探头,好高耶,从上往下看,下面

37、的游泳池竟只有奶酪般大小,心中又不免一阵打颤。缓缓地离开跳台的边缘后我拔腿就跑,我想放弃,还是去游泳吧,边走嘴里边嘀咕着,不料老爸似笑非笑地堵住了出口,眼睛里投给我鼓励和期许的目光,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男子汉,千万别知难而退,今天得勇敢地跳下去。我又折返到原地,定了定神,再一次故作镇定地向下望着,好让自己的双眼能够习惯眼前的这份景象。冷风机在一旁徐徐地送着惬意的凉风,但吹得我的小腿更加颤抖,一次又一次,向前又向后,我的双腿就这样前后挪腾着,心里还是打着鼓,就是无法坚定地迈开双脚。老爸的目光还是那样,一点没有责怪的意思,此时,旁边一位帅气小伙子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笑嘻嘻地说:“我是这儿的教练

38、,我已观察你很久,我相信你有足够的胆量完成你有生以来的第一跳,加油!”我咬了咬牙,决定放手一搏。我毅然决然地走到跳台边,慢慢地把一条腿伸了下去,紧接着是另一条腿,双腿悬空的感觉真的让人好生害怕,地面又很滑,但那个时候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我竟硬生生地“扒”住了地面。我又一次回头看了看下面的泳池,再看看老爸,他脸上还是不变的笑容,我单手整了整泳镜,拉下泳帽护住双耳,闭上眼睛,松开了双手。说真的,当时我什么都不敢想,只记得脑袋一懵,跳到了空中,紧接着“咚”的一声掉到水里。我觉得头顶上的水仿佛变成了一片片云彩,我的身体一直往下飘,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突然,我醒悟过来,想起自己还在水里,便拼命地往上游。当我露出水面的时候,老爸在上方为我鼓掌叫好,那位小伙子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我战胜了恐惧,就在那一刻,我轻轻地推开了那扇勇敢之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寓言性现实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立意和分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门,也可以是抽象的理想之门。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即可实写也可以升华。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