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将答案写在题后的表格中。1.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倡导全民阅读”,又加入了“建设书香社会”的内容。这是基于(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优秀文化决定了民族能否自强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
2、用,错误。:优秀文化对民族的发展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错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因为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文化的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
3、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2.近期,我国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例如,有的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有的利用“粉丝情结”,夸大“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魔力,不加掩饰地激发观众“婚姻改变人生”的白日梦。材料意指( )A. 电影是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物质力量B. 应该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C. 应该用多样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D. 电影应该是没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答案】B【解析】【详解】A错误,电影是精神力量;B符合题意,近期,我国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低
4、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我们应该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市场的低俗化,未涉及应该用多样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D错误,电影有意识形态。故选:B。3.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言曰:“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直。”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文化的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
5、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排除。故选B。4.麦当劳能够将快餐店开遍全球,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对其他国家文化和国民消费心理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每在一个国家开办连锁业务,就会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作深入的调查论证,并且还会聘请一些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作为管理人员和顾问。麦当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经济活动C. 不同国家的
6、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D. 外资效益取决于对一国文化的尊重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AC: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是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B:“其他国家文化和国民消费心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作深入的调查论证,并且还会聘请一些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作为管理人员和顾问”,这是因为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经济活动,B正确且符合题意。D:外资效益取决于对一国文化的尊重程度,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7、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
8、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
9、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5.“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10、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载体。:材料未体现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排除。:“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体现了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正确且符合题意。: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持久,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
11、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6.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 文
12、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材料讲的是人们参观,游览长城的感受和影响,“油然而生”一词充分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对人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本身错误,故排除。选项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7.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确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江苏省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开展了丰富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宪法观念和宪法体现的基本精神将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推进依法治国
13、的进程。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江苏省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宪法观念和宪法体现的基本精神将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推进依法治国,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表述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故选:B。【点晴】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14、的过程。(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8.“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猴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A.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 传统文化在
15、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C:“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猴年到来之际电子红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C项符合题意。A: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错误。B: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错误。D: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
16、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
17、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9. 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 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 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 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A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C主要针对外来文化而言,所以与题干无关应排除;中华书局把自身的定位
18、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并进行了创新,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说明只有创新才能繁荣文化。D符合题意,应选。故选:D。10.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C.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 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材料强调的是
19、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A符合题意。BC:材料阐释的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为什么要创新?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重要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
20、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为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1.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
21、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A.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B. 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C.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D. 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答案】D【解析】【详解】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B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D符合题意,歌曲卷珠帘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表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故选D。【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
22、方面。(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2.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发展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 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 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D. 传统文化缺不是保护而是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A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在
23、于文化创新,并不只是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符合题意,“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表明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D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故选:C。13.“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 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 民族文化始终是维系着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
24、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人心灵、血脉,贯于践行,这是因为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B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不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而不是强调创新。故选:A。14.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
25、、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这说明,作为节日文化,春节( )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 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说明春节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春节不能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春节并没有创新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故排除。故选A。15.2016年1月31日,第37届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在巴
26、黎凤凰马戏表演场内落下帷幕。经过天的激烈角逐,杂技节各个奖项均有归属。中国、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杂技演员表演的杂技节目震撼了全世界,都为之树立了大拇指。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 文化既有时尚的也有经典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A: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但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A不能全面概括题意,排除。B:中国、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杂技演员表演的杂技节目震撼了全世界,都为之树立了大拇指,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符合题意。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27、,但也有自己的个性,C不能全面概括题意,排除。D: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分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由此题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他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6.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 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C. 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世界文化的共性表现
28、出来D.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A:中国民族文化在非洲工艺品博览会上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不符合事实,B排除。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世界文化的共性表现出来”颠倒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C错误。D: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29、所以,文化是民族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1)我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0、。(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17.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风俗、建筑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现出文化 的特点。
31、A. 多样性和公益性B. 继承性和批判性C. 民族性和区域性D. 先进性和时代性【答案】C【解析】【详解】ABD不合题意,均排除;C符合题意,“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风俗、建筑等”,这些个特色的文化,体现出文化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故选:C。18.浙江是文化大省,浙江人摇着河姆渡的小船,穿着丝绸之府的睡衣,捧着南宋官窑的饭碗,喝着卧薪尝胆的老酒,唱着情意绵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要加一则标题,贴切的是()A. 潜移默化,琳琅满目B. 薪火相传,独善其身C.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D.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D:浙江人的文化行
32、为和其地方特色有密切关系,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正确。AC:材料阐释浙江文化的个性、区域性,AC与题意不符,排除。B:“独善其身”表述错误,B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1)
33、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C、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
34、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答案】C【解析】【详解】AB不合
35、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符合题意,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并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故选:C。20.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汉字史书典籍京剧国画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正确。:京剧、国画,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
36、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21. 2014年8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明爱国主义( )A. 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B. 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C. 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D. 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A
37、说法错误,因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故排除;上述材料的主旨是邓小平同志因对祖国的爱而为之鞠躬尽瘁,体现了在爱国主义的作用,故B正确。选项C中的“每个人”表述过于绝对;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立业根基是勤劳勇敢。故答案选B。22.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与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A. B. C. D. 【答案】
38、C【解析】【详解】正确,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错误,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而不是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错误,爱国与爱国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故选:C。【点睛】关于爱国主义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其他方面都要体现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
3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2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因为教育()A. 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 决定一个人的全面发展D. 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A错误。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错误。C:教育不能决定而是影响一个人的全面发展,C错误。D: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
40、,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A、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E、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
41、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共同的消极作用是()A. 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B. 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C.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D.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难以改造或剔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这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共同的消极作用,A符合题意;题目指向是“消极作用”,B不符合题意;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C项是腐朽文化的消极作用,C不符合题意;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D错误。故选A。【点睛】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
42、文化(1)落后文化。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3)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25.畅销小说、商业
43、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A. 文化产业已成为第一产业B.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C. 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 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A:农业是第一产业,A错误。B: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与材料构不成因果关系,B排除。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发展,使得文化生活色彩斑斓,C正确。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与材料语义重复,D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1
4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26.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所有人都在逃离爆炸现场,有这么一群人,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可敬的消防战士!可敬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留给我们的不光是最帅的逆行,最美的背影,更是深深的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 )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了主旋律,给人以力量和鼓舞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消
45、防战士和医护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但不是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不是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符合题意。:消防战士和医护工作者的实际行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具体体现,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7.中共中央最近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把“三个倡导”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这有利于( )促进各种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消除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冲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
46、凝聚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错误,促进各种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说法错误;错误,消除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冲突说法错误;正确,明确把“三个倡导”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这有利于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故选:D。28. 2015年4月,经各市州文明办推荐152名候选人参与“四川好人”评选活动,最终30名候选人入选4月“四川好人榜”,这些“榜样人物”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示范,树立了道德标杆。以模范人物为榜样,青少年要见贤思齐,追求更高
47、思想道德目标 明辨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修养,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重在行动,不尚空谈,要从点滴做起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榜样人物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示范,树立了道德标杆”,因此以模范人物为榜样,青少年要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明辨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加强修养,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要从点滴做起。故选:D。【点睛】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认识误区1误区一:科学文化知识越多,思想道德修养也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该观点夸大了科学文化修养的作用。(1)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
48、养具有促进作用,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也不可相互替代。科学文化修养是一种基础的修养,其他各种修养都离不开科学文化修养。但是,即使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了,如果不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也不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2)一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水平,重视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同时要坚定理想信念,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得到升华。只有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增强为
49、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2误区二: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这种观点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而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29.古有孔孟圣人,今有道德楷模王福昌、于敏等,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这说明()A. 任何道德楷模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B. 任何道德力量都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决定因素C. 社会主义道德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D. 应全
50、面继承和发扬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的孔孟圣人,今天的徐立平、吴锦泉等道德楷模,都是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模范,这说明社会主义道德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道德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说明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与时俱进,C符合题意。A观点绝对化,排除。B夸大了道德力量的作用,观点错误。传统道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D观点片面。故选C。30.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要创造文明,首先要创造文明的人。”为此,国家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培育“四有”公民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符合题意,“要创造文明,首先要
51、创造文明的人”是指要要提高国民素质,因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合题意,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提高国民素质无直接关系;符合题意,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育“四有”公民。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31.有一位农民是种植玉米的能手。每年,他的玉米参加本州的博览会总能摘得最高荣誉。一年,有位报社记者采访了他。农民告诉记者他喜欢把他的玉米种子与邻居们分享。“你的邻居每年都把自己的玉米拿来参赛,和你竞争,你怎么舍得把最好的种子分给他们呢?”记者反问。农民答道:“难道你不知道吗?风
52、会把成熟玉米的花粉吹起,从一片地卷到另一片地。如果邻居种出的玉米不够好,杂交授粉会逐渐降低我的玉米质量。如果我要种出好玉米,就必须首先帮助我的邻居种出好玉米。”(1)请你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2)请你为改变社会上的道德滑坡现象发出几点倡议。【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它有利于人们树立中
53、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倡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扶助弱者,拒绝冷漠。【解析】【分析】本题以种粮高手的思想境界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重量高手与记者的对话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
54、设的重要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为改变社会上的道德滑坡现象发出几点倡议。知
55、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材料,考生可从思想修养的提升、道德实践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56、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32. 材料一:经专家鉴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纪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材料二: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这使他们能够把大量的事实记载下来。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2)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答案】(1)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57、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解析】【分析】(1)本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分析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接着分析材料,即可正确作答。(2)本题要求回答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解答此题首先要回答第一小问,其原因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
58、性;然后解释一下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回答第二小问时,需要分析其意义,即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详解】(1)本题要求分析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接着分析材料,即可正确作答。(2)本题要求回答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解答此题首先要回答第一小问,其原因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然后解释一下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回答第二小问时,需要分析其意义,即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考点:中华文化的
59、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33.中国的家庭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的创作体验是: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叶氏后人延续先生家学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保持质朴文风,启迪人们全方位思考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文学作品绽放时代生活的光芒。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文学作品创作途径的理解。【答案】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要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根本途径,要从“车间”、“田间”等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创造出反映生活的鲜活作品;文艺
60、工作者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和敬业,用自己的创作服务社会。【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的家庭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叶圣陶先生的创作体验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文学作品创作途径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结合试题材料界定文学作品创作关联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文化创作的主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文
61、化创作的主体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学创造要尊重群众,服务群众。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根本途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学作品创作要从“车间”、“田间”等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创造出反映生活的鲜活作品。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艺工作者肩负重要的职责。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和敬业,用自己的创作服务社会。【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
62、,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女传记载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家原住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孟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地,因而定居此处。后来,孟子在书院、孟母的影响下,加之自己苦学,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63、,被尊称为“亚圣”。“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这要求我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防止错误思想和活动对我们的影响,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解析】【分析】本题题目类型启示类,答题范围生活,知识限定为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要求谈谈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解
64、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所包含的具体知识点,即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其次,通过认真审读、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来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再次通过分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总结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即要求我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详解】本题要求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这类题要紧扣材料,提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应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启示。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包括来源、方式、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可通过材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点睛】感受文
65、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