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274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配套课时训练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C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外国皮靴”、“对襟褂子”可以判断出服饰特点应为“中西合璧”,故选B项。答案:B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视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最能体现()A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B政治革

2、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C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了生活习俗的变化,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D项说法错误。答案:A3“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到20世纪初期以后,中国人的这种装束有了显著改观。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维新派的提倡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的措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时间信息“20世

3、纪初期以后”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新思想的宣传、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都促使中国习俗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都符合题意。答案:D4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大人、老爷”是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相称咸以官职”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故选B项。答案:B5.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

4、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女性积极参政,这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平等意识增强的表现,故选A项。答案:A6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纱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服饰的变化发式的变化礼仪的变化是否缠足的变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比两幅图片可发现,近代习俗在服饰、发式、礼仪、缠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A71913

5、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自主择偶,故选B项。婚礼简约、自由恋爱和夫妻平等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8下列图片所示居室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近代中国同时并存。其中,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特征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从图中可看出里弄中的建筑为西式,而里弄又是中国的传统,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是中国的传统建筑。答案:B9吕思勉在中

6、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信息“中国服饰较适宜”、“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可判断A项正确。答案:A10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馆种类繁多、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

7、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中西餐食用情况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主流”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介绍了张德彝在途中吃西餐的情况,但无法说明西餐馆具体的地理位置,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D项。答案:A11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漫画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

8、教育和商品可知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故选B项。当时中国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非普通民众,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中国市场在西方各国海外市场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西化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答案:B1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故选C项。答案:C13家庭是社

9、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祈求。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材料三1950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

10、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问题:(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材料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原因有哪些?(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应首先阐明观点,再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第(3)问可以从经济基础、

11、传统观念、思想局限、妇女地位、教育水平等方面进行归纳。第(4)问可以从离婚率的提高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两方面加以分析概括。答案:(1)经济上:工业革命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的思想,妇女知识素养不断提高。(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不矛盾。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3)原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观念浓厚;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

12、相对低下。(4)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离婚率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14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材料一服装与古代政治“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也。”材料二服装与民国社会生活1912年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分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1912年10月3日,“男

13、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材料三服装与新中国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服装发展简表时间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主要服装特点变化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布列宁装、布拉吉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革命的60年代绿、卡其布军装初醒的70年代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军装、喇叭裤开始流行开放后的80年代多种颜色搭配多种布料旗袍、西装、两用衫、裙子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搭

14、配各种高档服装面料服装种类繁多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问题:(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作用。(2)阅读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3)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上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国50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材料一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在此基础上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服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辛亥革命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归纳。第(3)

15、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即可。答案:(1)史实:穿着服装不可颠倒,要遵守制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作用: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君臣庶民、尊卑长幼的关系。巩固统治。(任意一点)(2)特点:采用西式;要用国产衣料;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任意三点)(3)基本情况:50年代经济恢复和发展,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60年代经济建设有成功有失误。70年代经济总体出现衰退,但也有所发展。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任意一点)认识:政治从更始到极权、到宽松、再到开明。经济从恢复到停滞、到调整、再到快速发展。中西文化从隔绝到交流、再到融合。中国科技从落后到片面发展、到全面进步、再到与国际竞争。中国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