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向一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及其特点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进和主要的水利灌溉工程,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命题规律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有: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主要的水利灌溉技术和水利工程等;主要同手工业和商业混合考查,继续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较少出现材料题。例1【2014年山东文综,题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
2、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例2【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题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2. 讲基础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工程(1)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的粗放耕种到铁器牛耕精耕细作)(2) 耕作技术的进步(包括不同时
3、代的耕作工具进步,播种工具,灌溉工具)(3)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是井田制和均田制)(4) 古代中国主要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井渠)(5)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3.讲典例【例1】【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题5】“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
4、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趁热打铁】【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届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题5】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上游中游下游西汉153101136东汉160142124唐代13999811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明代111242936清代65613283268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例2】【江西省五校高三上
5、期第二次连考试题历史,题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C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D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B项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看出,应排除;C项中与题意不符,题干只是说在秦、魏等国,并未说明在战国时期的所
6、有地区,应排除;由题干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墓葬中出土大量铁农具的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这有利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故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趁热打铁】【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1】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这实际上就是A.俸禄制的雏形 B租调制的雏形C.均田制的雏形 D迁都洛阳的先声4. 讲方法 对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生在复习本考向时要注意细化知识点。特别注意耕作方式的变化,耕作技术的演进,耕作工具的进步;同时注意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即为先秦时期的井田制,北魏到唐的
7、均田制;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对黄河的治理等。在细化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宏观上把握知识点,即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注意和今天的三农问题等社会热点相结合;总之考生在复习时要宏观、微观结合,经济和政治、思想文化相结合,整体上来把握本考向。5.讲易错【题目1】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 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题目2】(2013年新课标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
8、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考向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1. 讲高考(1)考纲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 命题规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内容比较繁杂,但是是高考的必考和常考内容之一,考生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命题常以混合题的形式出现,题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考生在复习时注意整体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例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题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
9、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波斯锦”“胡锦”“番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A说法绝对;B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材料中没有显示比较信息。例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题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
10、所调整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州县不得置市”“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不准设置市,后期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本题选择A项;B、C和均不符合题干信息。2. 讲基础关键词:经营形态、手工工场、“市”、“坊”、“交子”、“商帮”、“工商业城镇”(1)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 丝织业(特别是汉、唐、宋、明时期)、冶金业(先秦、汉代、南北朝)和陶瓷业的发展(汉唐、宋代)(3) 古代中
11、国商业发展概况(特别注意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对出现的“市”的类型和管理)(4) 古代中国的商业都会(先秦和汉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和商帮(5) 币种的演变(秦朝的“半两钱”,汉朝的“五铢钱”,唐的“开元通宝”,北宋的纸币,明朝的白银)(6)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迁移过程和规律3. 讲典例【例1】【2014年新课标2文综,题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
12、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趁热打铁】【2015届湖北省武汉市39中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题30】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例2】【2014年浙江文历史,题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
13、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难度较大。对于中国的称谓“China”,一种说法是认为中国盛产瓷器;另一种说法认为“China”是秦的音变。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有影响力的大国;西汉时期,中国的瓷器开始远销海外,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两种说法都有依据。考古研
14、究、先进的科技手段、民主方式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B、C三项;解决这一分歧需要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故选D。【趁热打铁】【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题1】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可以判断规模大、耗资多的特点。A项符合历
15、史事实,但与材料不相符;B项和D项都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4.讲方法本考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间以材料题。考生在复习时注意整体上把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应对材料题。对于手工业的成就、商业中的不同时期的“市”的类型以及历代政府对其的管理机构时考生注意选择题。总之,考生在复习时注意整体把握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同时细化到每个知识点,做到统分结合。5.讲易错【题目1】【浙江省温岭市2015届高三十校联考试题历史,题4】三位教师对开元通宝是何时期钱币有不同看法。甲教师以旧唐书中记载:“武德(唐高祖年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由认为通行于唐朝;乙教师以唐玄宗年号为开元,认为应属
16、于唐玄宗时期;丙教师以中国古钱目录和钱币实物等进行考证,得出并非仅指唐朝钱币。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以唐代史籍记载为据,甲教师认识准确 B.以当时皇帝年号分析,乙教师立论可靠C.立足文献和实物考辨,丙教师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教师的研究方法与看法都存在较大的缺陷【题目2】【2014年浙江文综历史,题38(2)】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
17、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题目3】【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
18、诊断性测试历史,题14(2)】材料三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城市化率统计表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时间公元前300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6.9%(2)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大致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考向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工商管理”和“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命题规律 本考向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是历来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考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考生要注意从当时的政治、经济
19、和对外关系上来把握。本考向对于材料题和选择题都有涉及,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例1【2014年江苏单科历史,题4】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本题
20、选择B项; C项说法明显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况且朝贡体系瓦解是在清末,时间不对。故选B。例2【2013年浙江卷文综历史,题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2.讲基础(1)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3.讲典例【例1】【2014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历史,题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
21、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趁热打铁】【辽宁省沈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题4】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是A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使得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更加成熟,故选A。民营
22、手工业在汉武帝时期受到打击,无力与国家抗衡,B排除。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排除C。冶铁技术的先进才使得铁农具广泛使用,D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例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题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
23、农抑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趁热打铁】【成都七中2014届“三诊”适应性测试文科历史,题2】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A 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D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4.讲方法 本考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辅之以材料题。考生在复习时应掌握基本的史实,以备选择题之需;同时考生应该提
24、高自身的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平时注意练习时应该多注意。在掌握本考向的基本知识时,应提高学习的难度,注意本考向的经济政策同前两考向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同时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即与同时代的政治和文化相结合,与同时代的西方相对比。5.讲易错【题目1】【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两者
25、主张的差异。(4分)【题目2】【2013年浙江卷文综历史,题38(1)】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请回答:(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错因】考生复习时不注重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常犯割裂知识的错误。【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