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2013江苏泰兴期中)亚洲许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其体现的思想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解析:修己爱人、诚信谦和体现了儒家的仁的思想,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而法家主张集权、法治,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2(2013广东六校联考)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
2、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属道家思想。答案:A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依据题目信息可知,此思想家主张以慈悲为怀,且认为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天性。孟子主张“性本善”,故选B项。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爱护;墨子的“兼爱”指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3、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答案:B4(2013长沙高三月考)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答案:C5(2013长沙高三月考)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
4、、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C中围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答案:C6(2013南昌一中、十中联考)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
5、哪些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名家杂家兵家A BC D解析:注意题干中涉及到的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中人物涉及到:儒家(孔子、左丘明、屈原)、法家(韩非)、杂家(吕不韦)、兵家(孙武)。答案:D7(2013北京西城区期中考)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两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授予厚禄;君主的亲属没有功劳的不能获得富贵。因此引文体现了墨子“尚贤”的思想,说明希望提
6、高自己政治地位的主张。A项为道家思想,C、D两项为法家思想。答案:B8(2013北京西城区期中考)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A项是墨子思想,B项是孟子思想,D项是荀子思想,C项是法家集权观。答案:C9(2013北京西城区期中考)“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
7、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容易联想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战国时期的法家没有提出这种观点,故A项可排除。西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属道家观点,强调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与材料中的观点也不一致,故B项排除。宋朝程朱理学晚于西汉董仲舒,故D项排除。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10(2013北京西城期中)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
8、汉武帝的“大一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需求,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统治思想。答案:D11(2013长春一模)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句话
9、是指“天”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也就是使君主有所畏惧。A项应是巩固君主专制制度。B项应该是汉武帝的尊儒措施产生的直接效果,D项应是哲学观。答案:C12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民间认为孝经(儒家著作)可以治病,说明儒家著作在民间已经被神圣化,故选A项。答案:A13(2013河南
10、五市十校联考)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
11、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
12、现象出现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概括能力。依据“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是反对战争,互助友爱;第(2)问依据材料“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概括即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问依据材料“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
13、归纳;第二问从儒家文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答案:(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14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4、一“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材料三在西汉以后的1 000多年中,儒、法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问题:(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
15、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2)综合材料一所述,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经济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人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有人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综合两种观点,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看法。答案:(1)孔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2)内涵: 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关爱;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3)出现“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5)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是社会的转型时期,分封制崩溃,生产力发展,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与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