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224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 春秋B. 论语C. 史记D. 道德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因此B正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A排除;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C排除;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D排除。故选B。2. 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兼爱非攻B. 克己复礼C. 清静无为D

2、. 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克己复礼属于儒家思想,选项B正确;选项A是墨家思想,排除;选项C是道家学说,排除;选项D是宋代理学的主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思想流派的主要思想。3. 在中国古代,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这一现象体现了A. 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B. 传统思想的理性精神C. 儒学对道家思想的继承D. 儒家思想地位的动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济天下”符合儒家思想的理念,“

3、独善其身”符合道家思想理念,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人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材料未涉及,B选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学对道家思想的继承,C选项错误,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选项错误,排除。4. 汉初是统治思想更换的最重要时期,实现了从法家一道家一儒家的转变,从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朝政治统治的需要B. 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 “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期实行的“

4、独尊儒术”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统治思想更换主要是从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A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独尊儒术”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对儒家思想的敬仰,B错误;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D表述不完整。5.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A. 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

5、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C. 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可知,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吸收了法家、阴阳家、道家等诸家思想,是在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正确;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儒学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思想,故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儒、道思想发展呈现的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合流,C错误;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的“始终”就是错误的,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没有,D错误。6. 在朱熹看来“理只是这一个。道理

6、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熹强调的“理”是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可知,朱熹强调君臣、父子各有其理,这就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B正确;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是老子的“道”,与材料无关,A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与朱熹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朱熹强调的“理”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而且其反对人们对幸福的追求,D错误。【点睛】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7. 顾炎武在坚持

7、孟子“性无不善”论的同时,强调“性发见乎情”,“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在这里,顾炎武A. 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B. 倡导经世致用的必要性C. 驳斥理学家的虚伪性D. 肯定个体私欲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结合所学知识控制顾炎武肯定个体私欲的合理性,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明显不合史实,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B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与驳斥理学家的虚伪性的说法无关,C选项错误,排除。8. 针对当时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

8、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该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陆九渊C. 王守仁D. 顾炎武【答案】D【解析】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误国,对明朝的社会弊病提出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材料主旨相符,故D项符合。其它几项人物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都排除。9.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A.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

9、,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藏书成为科举的内容,体现了李贽仍未能冲破传统诵经致仕的社会观念,故A正确。B项,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说明李贽并不反对科考试,排除。C项,材料反映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并非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排除。D项表述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10. 五代时,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开封、杭州、成都、建康、福州等都发展成重要的出版中心。这表明A. 五代时期文化的繁荣B. 中国印刷术长期领先世界C. 雕版印刷术日趋成熟D. 印刷术有利于文化

10、的传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开封、杭州、成都、建康、福州等都发展成重要的出版中心”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在五代时期,即使是偏远地区印刷出版很发展,说明这时期文化比较繁荣,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五代时期印刷出版发展,没有体现印刷技术在世界的定位,无法得出印刷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水平很高,没有强调雕版印刷技术的日渐成熟问题,故C选项错误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印刷技术促进文化传播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 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A. 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B. 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C. 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D. 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陆九渊的思想,概括其大意是,君和吏都是为“民”服务的,民贵君轻,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才能成为君主,因此,这些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

12、心即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儒学自产生之初,即为政治统治服务,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排除C项;从材料看,陆九渊并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12.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意与人事交相呼应,其中“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说法符合“天人感应”的定义,B正确;A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排除;C体现的是轻徭薄赋,排除;D体现的是等级

13、观念,排除。故选B。13.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泪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这些“滴血的诗篇”A. 音节和谐,句式以四言为主B. 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C. 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D. 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泪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

14、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可知,材料中的诗人是屈原,其创作的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正确;音节和谐,句式以四言为主、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等说的都是诗经,A、B、C错误;14. 康有为说:“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是故黄帝清问下民,则有和宫;尧舜询于刍荛,则有总章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这表明,康有为A. 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B. 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C. 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D. 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

15、“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表明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学来减少改革的阻力,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多方力量的团结,反观维新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选项错误,排除。15. 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A. 宋词B. 元杂剧C. 明清小说D. 京剧【答案】B【解

16、析】根据材料“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等信息可知这描写的是元朝的文人,元杂剧是在元朝时期,故B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C明清时期流行,故C错误;京剧在清朝时期,故D错误。16.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

17、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B项正确;材料“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偏见,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的一面,无法体现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改造传统文化”与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不符,故D项错误。17.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钢人们的头脑,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要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针对该现象,先进

18、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 师夷长技B. 变法图存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觉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旗号是民主与科学,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是洋务派的主张,错误,排除;B选项是维新派的主张,错误,排除;C选项是革命派的主张,错误,排除。18. 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该文是A. 文学改良刍议B.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D. 敬告青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要求用白话文取代

19、文言文,故A选项正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B选项错误;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是陈独秀于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C选项错误;敬告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D选项错误。19.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 提倡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基本内容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

20、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故D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选项。20.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A. 是唯一正确的革命思想B. 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C. 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D. 坚持与错误思潮做斗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当时马克思主义

21、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问题,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问题,D选项错误,排除。21.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国民革命时期,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为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排除

22、;论人民民主专政为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发展内容2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过程。根据所学,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选C。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详解】请此输入详解!23. 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发表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

23、是:( )A. 梁启超B. 严复C. 李大钊D. 陈独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在中国大地上比较全面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所以C正确,AB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家D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代表。24.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 亡国B. 革命C. 帝制D. 尊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忠孝节义”等信息可知,这种思想是指1915年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这是袁世凯在为

24、其复辟帝制作准备,故文中空缺的是“帝制”二字。材料的内容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内容。故选C。ABD不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25.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A. 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 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 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D.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且广大农民深受封建的剥削压榨,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具有很强的反封建要求,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

25、基本条件。”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公十年对峙26. “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A. 阐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C. 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D.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即强调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强调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26、和平与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不正确;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利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党的建设问题,故C不正确;新经济政策没有涉及国家统一问题,故D不正确。27.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 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 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 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首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使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了重要变化,故C项正确。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只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种社会思

27、潮,没有改变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排除A。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而不是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排除B。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斗争的对象也没有改变,排除D。28. 读下图,为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A. 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B.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C.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 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结合井冈山斗争实际写的,著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该时期中共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所

28、以选B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9.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人民,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的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反映了邓小平主张A. 解放思想、实行党内民主B. 发展经济、健全法制C. 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D. 解放思想、探索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的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可以看出要求解放思想。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

29、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明显可以看出是要进行探索和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实现党内民主的要求,A排除;材料内容也没有涉及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B排除;材料除了反映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还要求解放思想,C选项表述不完整。故选D。30.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 邓小平理论B. 科学发展观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31.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

31、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孔子在政治和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等思想。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材料三: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共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柱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32、,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3)根据材料,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答案】(1)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含义: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原因:融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等思想;汉代学者的改造,使儒家思想适应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3)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将儒学通俗化、普及化;用儒学规范人们的行为;重视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孔子想回

33、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政治上推崇周礼,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教育上,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这体现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2)含义:据材料二分析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原因:据材料二“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等思想”得出融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等思想;据材料二“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代学者的改造,使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3)据材料三“

34、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得出,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将儒学通俗化、普及化;据材料三“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柱会”得出,朱熹希望用儒学规范人们的行为;据材料三“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得出,朱熹重视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

35、器万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变政!;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材料一、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3)以材料四中的“

36、两位先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的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发展历程。【答案】(1)派别:材料一代表洋务派;材料三代表维新派;共同之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派别: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相似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3)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解析】【详解】(1)派别:根据所学知识,李鸿章和康有为分别是洋务派和维新派

37、的代表人物;共同之处: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及材料三“采法、俄、日以定国,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派别:据所学知识,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相似之处:据材料二“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及材料三“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可知,两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3)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出自陈独秀敬告青年一文,所以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以“两位先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的运动即是“新文化运动”。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要把握“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一本质,说明其对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冲击、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弘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