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练习一、选择题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取消产品义务交售制3“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
2、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作了适度调整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4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念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
3、误5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6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B是一个坚定
4、的社会主义者C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D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8“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9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10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满怀希望地
5、去了苏联,却带着失望而归。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从苏联归来,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红苹果虽红但生了虫,就不能吃了。“生虫的红苹果”喻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生产力水平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渐趋减弱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了经济发展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6、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材料四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 830326谷物(万吨)7 3009 55031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办法”是什么?你认为这一“办法”错在哪里?(2)根据材料二,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斯大林时期又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怎样正确评价这一政策?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俄国十月革命
7、后初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于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核心举措就是余粮征集制。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当时农民反对苏维埃实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判断农民反对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之后,苏维埃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为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4答案:B解析:在公式中,放在第一位的是“苏维埃政权”,其他的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说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合理的因素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权。这和马
8、克思的建设理论是相通的。C、D两说法没有事实依据。5答案:C解析:由“能雇佣劳动力”“列宁”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讲的是新经济政策,它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B、D两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6答案:C7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赞赏苏联以五年计划为表现形式的计划经济模式,材料无法看出作者主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因此可以排除C项。A项无法判断,B项表述错误。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这里的“渔”应该理解为收获,“他们是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破坏环境为代价。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
9、A项错误;“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民生问题,B项符合要求;C项指的是1918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指的是19211928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故应该排除C、D两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把握材料中“1936年”这一关键信息。当时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即材料中的“红苹果”有光鲜亮丽之意。但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即材料中“但生了虫,就不能吃了”之意。11 参考答案:(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战争结束也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运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体制(模式)。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