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12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1课标全国卷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3、2011江苏卷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

2、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2011北京卷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

3、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2011山东卷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8、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4、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9、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 B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C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0、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A为了监察地方 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

5、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2、2011山东卷 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1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

6、导致礼乐制度崩溃1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15、2011天津卷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6、(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

7、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A. B. C. D. 17、2011海南卷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8、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

8、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主张实行海禁 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19、2011广东卷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念源于A“

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21、2011课标全国卷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 “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23、2011江苏卷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

10、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4、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A重视商业发展 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 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25、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1

11、4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摘自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

12、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1分)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3分)材料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4)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13、2分)27、(11分)2014江苏南通二模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

14、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孙国栋唐宋史论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6分)(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5分)28、(13分)2014北京东城高三联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

15、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

16、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6分)(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5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实际上,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变法走在了最前列,它的“总设计师”是魏文侯。魏文侯的改革,成就了战国时代一位重要的改革家李悝。在政治上,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提出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土”。这是

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世袭制度发起的挑战。经济上,李悝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简单说来,“尽地力”就是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平籴法”是国家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甚贵而扰民,或甚贱而伤农。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法经这部奇书后来没能存世,我们无法知道它的具体内容,但它在魏国产生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无须怀疑。如果魏惠王把魏文侯和魏武侯制定的改革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可能就是魏国,而不是后来崛起的秦国。在这场龟兔赛跑中,魏国跑在了前头,又在魏惠王那里停住了脚步,他笑得太早了,以至于把已经到手的优势拱手让人。摘编自祝勇变革者的咒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国改革的最终结果,并谈谈你的看法。(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