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121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2015.4.1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小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 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 【答案】 C考点:文化常识。结合所学,公元前 2070年为公元前21 世纪,故选C。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

2、,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答案】C考点: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 【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科举制度相关内容明清“

4、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错误;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主题“科举制度”无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答案】B考点:考查郡县制。依据所学,春秋时期,县制才刚刚出现,故A、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说明这时中央集权雏

5、形开始出现,故B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统治臣民。所以应选B。 5、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答案】C考点:材料说明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故 A、B 说法正确。根据材 料中观点:“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

6、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反向分析D 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朝的暴政。故选C。6、右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 配有字联,为“葛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靳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充斥着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 B批判清政府投降于外来侵略者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 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答案】D考点:义和团运动。从材料“葛箭射猪身”、“刀靳羊头”和材料的时间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有明显的迷信色彩,盲目排外,故选D。 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

7、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答案】D 考点:马关条约。材料“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的阶段,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即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D符合题意。 8、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

8、合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C它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D它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精神而制定 【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容易判断选D。A、B、D均为对辛亥革命的准确定位。 9、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当指A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 B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C由愚昧走向科学 D由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共有三次历史巨

9、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改革开放,中国富强。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干要求。 10、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他所说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种情况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国民革命时期指1924-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指1937-1945年

10、;人民解放战争指1946-1949年。 11、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解读材料信息,“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12、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

11、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答案】C考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三个方针,即“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材料“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可以知道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符合题意。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亚非会议 C.雅尔

12、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答案】D考点:新中国的外交。中国政府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因此选D。 14、中国某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有如下表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该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答案】C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指的是对资本主义工

13、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故选C。 15、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A项错误;熊猫

14、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是倒向西方,故B项错误;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C项正确;日本于中国建交是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1979年,故D项错误。16、下图中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可能是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C“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答案】B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根据图片中给出的时间是1980-1991,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应该联想到国家的对台政策,A只是宣布用和平方

15、式解决台湾问题而已;C的内容是一个重原则;D的时间是2008.12,与题干时间不符,B一国两制推动下,两岸经济往来频繁,正确。 17、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C考点:克里斯提尼改革;郡县制。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对政权的影响

16、,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因此两者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正确;B项主要是郡县制的作用,D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排除。 18、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组成“四百人会议” 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 B C D 【答案】C考点:梭伦改革。结合所学,解负令的颁布免去了债务奴隶的

17、债务,属于经济措施,与民主政治无关,所以排除,其他三项都是梭伦改革的政治措施,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所以选C 19、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为了保护平民的利益 B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C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D使贵族和平民都受到的法律约束 【答案】A 考点:罗马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上看,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迁。其中,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作用: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统治的巩固。因此A 表述 不正确。 20、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到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

18、能和叛卖,己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A.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首都的无产者,目 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 年,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 惨败,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 同时, 调集军队, 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人民奋起反击, 成立了巴黎公社。 符合材料描述。 2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

19、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该材料A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B体现了全球化思想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D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中没有涉及阶级斗争学说,故A 项错误;从“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 世界性的了”“ 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 赖所代替”,可以看出其全球化思想,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故C 项 错误;材料没涉及消灭私有制,故D 项错误。 22、“(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

20、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考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可以判断这部宪法是在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下确立的共和制,这符合法国政体的特点。故选C项。 23、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传: 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

21、。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答案】C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前苏联宣传,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等,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真伪及解读”的认识。针对十月革命,出现“发生过大规模武装冲突”与“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可知,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方式存在疑问,故,有待继续考证。分析、判断选项,可

22、知,AB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关于前后两种观点是否是真相,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4、“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A.关贸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考点:解读材料信息,“国外清偿力不足”、“ 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据此可以判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

23、、协助重建欧洲复兴计划 25、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答案】A考点:当今国际局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等信息可以得出作者主张推行政治一体化,建立世界联

24、邦和世界政府。A符合题意,故选A。 26、1987年欧共体根据签订的单一欧洲法,着手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对此,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即将失去海外市场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C欧洲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D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 【答案】D考点:欧洲共同体。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中可以看出,西欧的联合有利于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这样使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所以答案选D。27、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

25、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第3章 欧洲的复兴第4章难以安定第5章 冷战结束第22章 旧欧洲新欧洲第23章欧洲的多样性第24章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欧洲A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 B二战后欧洲的历史变迁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D多极化趋势中的欧共体 【答案】B考点:走向联合的欧洲。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欧洲的复兴、冷战的来临到欧盟成立”可知选B项。A项不全面;C项材料信息看不出进程的加速;D项也不全面,没有看到冷战前的欧洲变化。 28、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

26、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对这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是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 【答案】D考点:西欧的崛起。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指欧盟的旗帜,材料体现了对欧盟的抨击,这反映了英国消极对待欧洲一体化。 所以答案选D。29、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该声明A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B表

27、明中美准备结盟反对苏联C反映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 D宣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A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可知是中美共同反对苏联的扩张和霸权主义政策,所以A正确;B表述错误,不是结盟关系;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说明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对立;D没有显示出美国霸权主义。3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

28、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B.C.D. 【答案】C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本题考查学生读史料分析能力。依据所学,“中国梦”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可以看出是有别于西方争霸的;故错误,中国的强大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故本题选择C。 二、非选择题(31题13分,32题16分,33题11分,共40分) 31、(13分)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

29、,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开明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人们已经感觉到,和平、富饶、公共幸福统治着我们,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伏尔泰巴比伦公主材料二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 黄相怀 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伏尔泰眼中的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30、6分)(2)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加以阐释。(4分)(3)请结合近代中英两国的民主制度评述材料三的观点。(3分) 【答案】(1)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王权受到限制;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共掌立法权;实行法治。(6分)(2)阐释:进行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4分)(3)观点:民主制度有相似性,也有多样性。(1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近代英、中两国均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体现了民主制度的相似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这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多样性。(2分)考点:伏尔泰的思想;辛亥革命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

31、分析:国王“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开明国家的首领”,可见国王统而不治;贵族重臣、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见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共掌立法权;“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实行依法治国。(2)“革了皇帝的命”,即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强调政治革命的影响即:进行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辫子是满清贵族强加给汉人的,象征着民族压迫,因此“革了辫子的命”强调民族革命的影响即: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3)民主“只有近似值”,中英两国都通过革命建立了民主制度,这是其共性;民主“是一个多选题”,两国确立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出各自

32、的差异性。根据所学近代中英两国的民主制度相关知识论证民主制度有相似性,也有多样性。 32、(16分)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

33、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

34、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英国反腐败机制材料四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4分)(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6分)(3)

3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6分) 【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4分)(2)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进步之处: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6分)(3)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实意义: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6、(6分)考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建设。(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归纳”,所以由材料一中的“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可以概括为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由“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可以归纳为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由“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则可归纳为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2)题目要求“据材料三概括”,所以由材料三中的“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

37、。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等信息可分别归纳为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进步之处: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宋英宗不顾封驳官钱公辅的进谏而一意孤行的任命自己想任命的人为官,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当时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专制的结果;而材料三体现的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的监察制度。所以后者更具有进步性。考生从两者所处的时代和政治制度角度回答即可。(3)应该结合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抗日任务角度思考,当时边区政府制定相应的反腐败条例和法规

38、以及采取的奖惩措施,有利于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实意义应该从今天我们党和政府进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即当时的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3、(11分)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材料二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

39、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

40、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2分)(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1分)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答案】(1)政策:联合苏联。(1分)

41、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1分)(2)原因:古巴紧邻美国,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1分)原因:都想避免核战争;积极磋商,相互沟通;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3分)(3)变化:由对抗到缓和。(2分)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1分)影响: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可以

42、分析出此时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是联合的,是盟国关系,是为了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的。(2) 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地理位置上看古巴紧邻美国,苏联在此部署导弹直接威胁中美国的国家安全。第二问从“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可以分析出都想避免核战争;从“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可以分析出积极磋商,相互沟通;从“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可以分析出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3)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可以概括出中美关系的变化:由对抗到缓和。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变化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的影响(由于西方国家为美国马首是瞻,所以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外交局面的打开)和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有材料可知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利于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两个角度作答。-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