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28KB ,
资源ID:114070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407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A. 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C. 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 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从商代的“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特征发展到西周中期的“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从重神事向重人事发展,C项正确;材料展示

2、的是青铜礼器“装饰花纹”变化,不能说明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开始“衰退”,与青铜器的“功用”无关,更不能说明工官制度遭到了破坏,不再是父子相袭,ABD三项错误。2. 周初,武王把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尚父周公等分封在王畿四周及戎夷附近的边境地区,让他们在封国内建军守土,让这些封国的军队抵御异族的侵扰。从边境到镐京王畿之间,四周封国数百,形成多重封国屏障。这表明西周实施分封制是A. 奖赏开国功臣的客观要求B. 藩屏王室的政治需要C. 效法殷商分而治之的必然D. 社会生产状况的反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武王建立屏障的目的是“在封国内建军守土”“抵御异族的侵扰”、“形成多重封国屏障”

3、,这表明西周实施分封制是为了藩屏王室的政治需要,故本题选B项;从材料来看,分封制有奖赏开国功臣的信息,但是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股商在统治上是分而治之,但是从本材料的信息来看,不明确,故排除C项;材料是从政治上分析分封制的实施的目的和效果,不能说其是社会生产状况的反映,故排除D项。故选B。3.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后又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举措A. 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B. 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C. 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D. 加强了中央政权组织【答案】A【解析】【

4、分析】【详解】材料中“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道路的修建,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故项错误B;C项说法错误;中央政权组织主要是指中央权力机构,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4. 汉初,盐铁任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不问其余。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这一提议是为了A. 发展商品经济B. 抑制豪强兼并C. 应对财政困境D. 满足帝王嗜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盐铁官营的政策,根据“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可得出是为了应对财

5、政困境,故C正确;ABD都不符合题意。5. 有学者认为,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包括遵守国家法令的教育内容等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这里所说的“理学的功劳主要指A. 儒学的社会化和世俗化B. 儒学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 君臣恪守“三纲五常D. 儒家信仰理论重建的完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且推广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反映了儒学思想日益社会化和世俗化,A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并非是三纲五常,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于实现君臣均恪守三纲五常,故

6、C项错误;儒家信仰理论重建任务的是完成陆王心学的出现,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具体内容的推广,而不是儒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排除D项。6. 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 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 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 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

7、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除C项。7.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该材料表明A. 清朝政府已经放弃海禁政策B. 海关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C. 宁波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D. 清朝曾经推行过有条件的对外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乾隆表示要是税收增加,定海也可以像广州一样开放。由此可见,清朝

8、曾经推行过有条件的对外开放,故选D;A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海关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宁波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故排除C。8. 在洋务运动时期,作为最突出的国防建设海军建设而言。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军队之间各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义无统一行动。甚至其高昂造价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此现象表明A. 中国社会转型艰难B. 中体西用的实效C. 政府对海防的重视D. 顽固派的盲目阻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高昂造价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

9、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可知反映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落后,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故选A项;“实效”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描述可知政府对海防并不重视,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顽固派的盲目阻碍,故排除D项。9. 如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推断时间厂名创办人资本关系1897年苏州苏纶纱厂陆润庠(国子监祭酒)苏州商务局筹款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张謇(翰林院编修)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1905年无锡振新纱厂荣宗敬(钱庄主)张石君(洋行买办)1910年上海公益纱厂祝大椿(怡和买办)后改制为中英合资A. 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B. 创办者皆为

10、儒学士大夫出身C. 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 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95-1910年”的时间及此时的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图表的数据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受此影响涌现出一批纱厂的实业家,故C项正确;民国成立于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荣宗敬及张石君等人并不是士大夫出身,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已失败告终,且同维新变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10. 孙中山认为:“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为避免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孙中山提出策略是A.

11、 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B. 建立民主立宪政体C. 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D. 核定地价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因此他还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并希望能够“毕其功于役”,D正确;A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排除;孙中山主张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B排除;C是新三民主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D。11.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 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

12、通。”据此判断A. 中国与欧洲近代化模式基本一致B. 中国近代化道路环节不全C. 中国近代化是从变革人心开始的D. 中国近代化实践次序倒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中国近代化实践与福泽谕吉的观点是“次序颠倒”的,是倒置的,D正确;中国近代化模式是“器物制度思想”,与西方不一致,A错;中国近代化道路既变革人心(新文化运动)、改变政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也有“有形的物质”(洋务运动),环节并未缺少,B错;中国近代化是从器物(物质)开始,C错。12. 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最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

13、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 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B. 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 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26年至1927年”可知,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材料中出现的农民报刊说明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农民运动不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 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

14、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 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 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C. 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 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信息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这是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没有体现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B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不是对农民

15、运动的历史作用的否定,C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的低估,D错误。14. 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要求国民政府承认现有爱国团体的合法地位,扩大爱国 团体的组织于工农商学各界,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主张实行全面抗战B. 力图谴责国民党独裁统治C.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 维护国共党内合作的局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主张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行抗战,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A正确;材料与谴责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无关,B排除;当时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抗日战争上,并未发生转移,C排除;此时第

16、二次国共合作尚未建立,D排除。故选A。15. 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B. 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C. 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敌人D. 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日本全面侵华后的8个月内和后一年中,军费猛增,这可从一个侧面推测出当时日本大举侵华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迫使日本政府不断增加军费开支,据此可推知D项符

17、合题意;材料是战争爆发后的情况,故排除A项;B项“日本经济的畸形发展”无法从材料得出;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16.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 解放军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 解放军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D. 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蒋军处于被动地位”“决定性的战略作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指的军事活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故

18、B正确;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1947年的大反攻之前,故A错误;拉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辽沈战役,故C错误;三大战役之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D错误。故选B。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包括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D. 天津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不包括天津条约,D项符合题意;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南京条约、1860年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都与香港地区相关,

19、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8. 1979年1月,邓小平几次接见萨姆努恩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都说道:“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如果台湾回归大陆,他可以保留自己的社会制度一百年不变。”这些谈话A. 主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B. 体现解决台湾问题政策的灵活性C. 不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D. 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邓小平提出对台湾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台湾回归大陆,可以保留自己的制度一百年不动摇,可知邓小平认为收复台湾以和平为主,但是不排除使用武力,体现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原则性和对台湾政策的灵活

20、性,故选B;材料对台湾以和平统一为主,但是不排除使用武力,A错误;这些谈话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C错误;1992年大陆与台湾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即“九二共识”,D错误。19. 1980年4月5日,邓小平谈到:“关于住房问题,需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 对外开放扩展到十四个沿海城市C. 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渐被打破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80年4月5日”、“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21、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C正确;AB是在1984年,排除;D是在21世纪初,排除。故选C。20. 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千被告人之利益。”罗马皇帝塞维鲁斯说:“被指控者的供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查属实。”据此可知,罗马法A. 主要维护被告人的利益B. 奉行“疑罪从无”原则C. 掺杂着原始习惯法残余D. 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被指控者的供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

22、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查属实”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如果审判中有疑问,应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而且讲究明确的证据,这体现了奉行“疑罪从无”原则,B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习惯法残余,排除C;材料并没有明确说明被告人是统治阶级,排除D。21.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伤害法中规定:夜间在耕地上偷割庄稼或放养牲畜是极大的犯罪。犯者若为成人将被判处绞刑以献祭谷神,这比对谋杀罪的判罚还严厉;犯者若未成年则受鞭刑,并处以所造成损失的两倍罚款。这一规定体现出,罗马法A. 依然按习惯法惩治犯罪B. 严惩偷盗财产的犯罪行为C. 主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 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保护【答案】D【解析】【

23、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材料信息所涉都是以立法形式对农民利益予以充分保护的内容,故D项正确;材料按成文法治罪,排除A项;B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材料包括破坏农作物的行为;农作物不只是奴隶主贵族才有,故排除C项。22. 某同学在整合历史笔记时,主要有“汽船与火车”、“共产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荒凉的村庄”“道德败坏”“经济自由”等内容。此笔记涉及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工业革命的影响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C. 社会主义的诞生D. 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如汽船、火车等。同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24、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材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在谈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不能称之为主题,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3.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A. 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 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C. 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D.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答案

25、】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苏联在19281932年间实施一五计划,而此时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通过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苏联抓住了有利的国际时机,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A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仅仅反映美苏间的外贸情况,不能得出B项的全面改善,排除;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排除D项。【点睛】24. 从1935年开始,罗斯福不顾垄断资本巨富的反对,陆续颁布了许多法令,如1935年颁发银行法,1936年颁布商船法令,1938年颁布民用航空法等,深人到各个行业,以限制少数垄断集团为所欲为,危害

26、国计民生。这些举措A. 体现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B. 表明罗斯福在维护工人利益C. 意在全面改革资本主义制度D. 说明垄断资本干涉国家政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政府立法限制垄断集团的活动,其实质体现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故A项正确;B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C项不符合史实;D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25. 随着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希望欧盟和俄罗斯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阿拉伯国家认为,中东要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欧盟和俄罗斯的介人是必不可少的。这反映了( )A.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 多极

27、化趋势的发展C. 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D. 新的国际秩序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希望欧盟和俄罗斯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等,可得出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理除了美国这一极外,还需要欧盟、俄罗斯发挥作用,而欧盟、俄罗斯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这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看不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排除A项;欧盟不是发展中国家,同时材料中的发展中国家要求欧盟、俄罗斯帮助解决地区问题,看不出他们力量的增强,排除C项;多极化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

28、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从此中国进入百年耻辱灾难的岁月。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

29、路的理由。并结合交通、教育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性质发生的变化。指出1894年这场巨祸后,中国近代社会的时代主题,并指出19世纪末国人实践此主题的重要历史事件。【答案】(1)理由:抵御俄国对西北的侵略;提高调兵运械的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写具体方位不给分)。史实:交通: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教育:招收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开端。(2)性质变化: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成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主题:救亡图存史

30、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维新变法创立兴中会创办大生纱厂或苏经缫丝厂(写无锡保兴面粉厂不给分)【解析】【详解】(1)理由:根据“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得出抵御俄国对西北的侵略,提高调兵运械的能力;根据“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可得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史实:交通:根据所学可从制造轮船、创办招商局的角度概括。教育:结合所学可得出招收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开端。(2)性质变化: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成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题:根据所学,近代中国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史实:可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维

31、新变法、创立兴中会、创办大生纱厂或苏经缫丝厂等进行概括。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民族工业被消灭了,新的工业得以建立;“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所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阐述:资本

32、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积累原始资本而开展航海活动,使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入,工业资本崛起,工业资产阶级为寻求市场和原料而加速对外扩张,使广大亚非拉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该用唯物史观去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解析】【分析】

33、【详解】从材料中的“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及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等信息来看,马克思阐述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表现及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确定论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可以确定“资本主义市场形成带来的影响”等其他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述。如确定论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联系所学,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两次工业革命,一直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等方面来论述。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议会于1721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

34、,但并不禁止棉花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材料二 在早期工业社会的诸多批评者中,社会主义者的声音最为响亮也最有影响力。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减轻由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他们认为在工业巨头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财富差异。因此痛心于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声讨允许劳动剥削存在的制度。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发展了启蒙思想对于平等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法律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期待在

35、未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持有这个基本观点,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才是建立并巩固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道路却各持己见。以上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提炼早期工业化时期社会主义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者对于“建立并巩固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道路却各持己见”的表现。【答案】(1)变化:从制造贸易壁垒到提倡自由贸易。原因: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英国的机织布更具竞争优势;19世纪上半叶,国际经济交流的基

36、本准则逐步确立,世界市场逐步成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主张:认为贫富分化明显;反对剥削制度的存在;强调社会全面的平等(或期待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表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但并不禁止棉花进口”“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可归纳出变化是从制造贸易壁垒到提倡自由贸易。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需要从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加强、世界市场的发展及英国的殖民地优势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主张: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在工业巨头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财富差异”可归纳出认为贫富分化明显;根据材料“声讨允许劳动剥削存在的制度”可归纳出反对剥削制度的存在;根据材料“并期待在未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可归纳出强调社会全面的平等。表现: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