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02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环境与发展1.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友好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问题。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当今环境问题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全球。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4.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

2、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5.我国国土空间开发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海洋蓝色空间等。6.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7.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国家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8.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9.我国是海洋大国,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

3、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综合思维)。能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地理实践力)。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环境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清华大学2同济大学3哈尔滨工业大学4浙江大学5华东理工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

4、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结合实地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地理实践力)2.运用资料,分析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及表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2.直接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知识清单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具体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2)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某些环境问题超越国界和地域界限,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1)我国北方沙尘暴愈来愈频繁。(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土壤盐碱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地区(4)我国华北水资源日趋紧张。(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

6、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任务清单一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情境探究情境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探究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2)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提示(1)人

7、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2)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3)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素养凝练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更新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素养应用(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

8、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2)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提示(1)“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2)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3)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在生活中,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向自己周围的人宣

9、传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等。任务清单二环境问题的表现情境探究情境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2014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5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17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18年:“

10、速战速决”。2019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探究 (1)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2)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2)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素养凝练1.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1)资源枯竭环境问题举例原因典型事例自然资源枯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污染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大气污染工业

11、“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市区垃圾场噪声污染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3)生态破坏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物种减少生存环境

12、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2.环境问题的分布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

13、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环境状况大为好转素养应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

14、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为什么?(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5)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提示(1)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2)呈上升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15、,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全球气候变暖。(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5)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课堂学业达标1.生态破坏的表现不包括()A.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大气质量下降B.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D.过度开发导致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大气质量下降是环境污染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属生态破坏问题。答案A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结合所

16、学知识,回答23题。2.该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草原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3.该类植被分布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水体富营养化B.酸雨C.土地荒漠化D.赤潮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该植被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牧区,如西藏、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故推断为草原。第3题,草原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加之一些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易产生土地荒漠化。答案2.B3.C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回答45题。4.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A.森林资源匮乏B.

17、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5.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是()指狐猴生长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B.C.D.解析第4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第5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4.D5.D6.近几十年来,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合理的解释是()A.地壳运动加剧B.太阳辐射减弱C.全球气候变暖D.附近寒流增强解析近几十年来,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温室效应的增强,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导致北极圈附近的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答案C7.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

18、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D.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地区最为严重,试简述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分析其多发的原因。(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解析第(1)题,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应是森林锐减;乙在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处,应是水土流失;丙分布在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应是酸雨;丁主要在江淮下游地区,应是水体污染。第(2)题,水土流失在黄土高

19、原最为严重,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造成植被破坏严重。第(3)题,欧洲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第(4)题,森林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1)丙甲乙丁(2)黄土高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等。(3)丙欧洲经济发达,能耗大,排放酸性气体(SO2)多,且降水丰富,多酸雨。(4)甲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一、选择题阅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4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A.B. C.D.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A.B. C.D.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土地沙

20、漠化的是()A.B. C.D.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如图中环境问题的是()A.B.C.D.解析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2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第3题,土地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第4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答案1.C2.A3.A4.C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57题。5.图中箭头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1、6.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A.B. C.D.7.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A.洞庭湖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解析第5题,图中箭头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6题,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7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和

22、生态遭到破坏。答案5.C6.A7.A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89题。8.A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的比重大,其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B. C.D.9.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B.不合理灌溉,水资源紧缺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8题,A位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D项正确。第9题,B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

23、重较大。B项正确。答案8.D9.B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2题。10.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B. C.D.11.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1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B. C.D.解析第10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

24、030 ,南方近岸海域温度多在此范围;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项。第11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项。第12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答案10.A11.D12.D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 ,如积极行动,

25、仍有可能实现2 升温目标。要实现在21世纪末2 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他建议,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要从国家层次上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d_。(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

26、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14.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

27、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回答问题。(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酸雨频率有三条线,分别是酸雨频率、弱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三者在季节上有高低差异,需要分别进行描述。第(2)题,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较多,降水对大气中的酸性气体起到稀释作用,故夏季该市酸雨pH值高于其他各季。答案(1)季节变化特征: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2)夏季pH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季。原因: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能力提升一、选择

28、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F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H表示废弃物排放H表示生活消费A.B.C.D.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D.解析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

29、案1.B2.D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4.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解析第3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4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则是人口多,增长快。答案3.B4.A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

30、图,回答56题。5.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A.B.C.D.6.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B.C.D.解析第5题,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第6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

31、融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答案5.C6.A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使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冬春季节的一种常见天气。PM2.5是灰霾的主要成分之一。材料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来源广,主要成分有硫酸盐、有机碳化合物、硝酸盐、铵盐等。这种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可以输送的距离也越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解决PM2.5的问题是一个难题。材料三据广东著名灰霾专家介绍,虽然近年来广州空气质量和其他内地大城市相比较好,但

32、附着在细颗粒物上面的有毒物质却比北方多,其中含氮有机颗粒物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近十年来一直增长较快。材料四PM2.5主要来源漫画。(1)我国重工业城市的大气中,PM2.5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和_;广州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4)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减轻空气污染,请你提供合理的建议。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重工业城市中PM2.5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和硫酸盐类物质。广州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第(2)题,主要从PM2.5来源

3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与大气层结构稳定以及风力小等自然条件有关。第(4)题,分析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以及植树种草加强绿化等方面入手。答案(1)硫酸盐类物质汽车尾气(2)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汽车增长量大,煤炭消耗多;PM2.5的污染源多样,源头控制难以实现;PM2.5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物,单项治理成效不大;PM2.5粒径小,输送距离远,治理需要形成跨区、跨省甚至跨国协作等。(3)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地区上空易出现逆温层。(4)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天然气,尤其是水电、核电等能源的比重;控制机动车数量,汽车尾气要达标排放;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废气要达标排放;加强绿化、美化建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