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991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

2、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只能证明早其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2.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汉字艺术的产生B. 邻里关系的和睦C. 多元文化的发展D. 宗法观念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区分亲疏远近关系的标准是父系血缘,因此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宗法观念的形成,故答案为D项;这一文化现象与汉字艺术、多元文化无关,排除A、C项;这一文化现象反映的是

3、血缘关系,不是邻里关系,排除B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中的不同称谓词反映的是以父系血缘为标准区分出的亲疏远近,因此这一文化现象与宗法观念有关。3.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 同姓诸侯国格守分封义务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时期,

4、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A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B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4. 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A. 孟子B. 荀子C. 墨子D. 邹衍【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D与题意相符;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A、B与题意不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与题意不符。【点睛】

5、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5.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和私学的出现、民间学术活动的兴起、社会变革以及由于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士受到重用有关,说法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6. 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 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

6、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 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 暴政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可知,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统治,故选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农业社会有其合理性,并不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故排除A;实行皇位世袭制度与秦朝灭亡没有因果联系,故排除B;实行郡县制,控制地方,是历史进步,故排除C。7. 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秦朝以郡县制取代西周的

7、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郡县制的主要进步性,排除;郡县制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8.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设立中央官学,以教授儒学为主,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正确;BCD项与汉代太学的设立无关,排除。9. 有史学家指出:“

8、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A. 设置丞相B. 设立御史大夫C. 推行郡国并行D. 实行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所述可知,该举措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AB均是中央机构,不能起到材料所述作用,排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故C不正确。10. 下列功绩和措施哪些是隋朝的A. 取代北周,建立隋朝B.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 开创三省六部制D. 创立科举制【答案】ABCD【

9、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杨坚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后来又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所以ABCD都是隋朝的功绩和措施,故选ABCD。11.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政策A 外交政策B. 经济政策C. 民族政策D. 政治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贵中华,贱夷狄”指的是古代传统的民族政策,C选项正确。材料和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无关,AB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2.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有利于A. 促进农产品商品

10、化B. 放松人身依附关系C.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说明,唐朝两税法不再以人丁作为税收的主要标准,这有利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故B项正确;材料和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做法并不能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C项;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标志着中国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 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北通涿郡,南至

11、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B选项符合题意;大运河在内地,与边疆地区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两岸城市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并未起到巩固隋朝统治的作用,D选项排除。14. 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 匈奴、鲜卑、羯、氐、羌B. 蒙古、鲜卑、羯、氐、羌C. 匈奴、靺鞨、羯、氐、羌D. 南诏、蒙古、羯、氐、羌【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氏、羌以及鲜卑五族,答

12、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5.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 农业生产的发达B. 对外交流的繁荣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来自世界各地的蔬菜大量种植,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发达、对外交流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只叙述了唐朝蔬菜品种的丰富,不代表整个农业生产的发达,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域都护府,C项错误;丝绸之路不涉及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D项错误。16.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13、、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知府D. 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枢密副使为枢密院副长官,其权力与宰相相当,故选D;转运使是主管运输事务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兵部员外郎掌管兵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知府是地方行政长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17. 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削弱宰相权力C. 缓解边境压力D. 解决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

14、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措施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力,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8.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 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 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详解】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

15、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19. 两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B. 沈括编著梦溪笔谈C.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 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梦溪笔谈是一部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撰写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该著作主要讲述的内容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故B项正确;A项

16、是元朝,排除;C项是东汉,排除;裴秀是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20. 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设置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称藏族地区为乌思藏,采取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方法管理军民事务。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是在清朝前期。综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或,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

17、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21. 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A. 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B. 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C. 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D.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

18、】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日本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做出重要贡献,故选D;戚继光、俞大猷抗击的是日本倭寇,而不是欧洲殖民者,故排除A;戚继光、俞大猷是明朝名将,而不是清朝人,故排除B;郑成功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不是戚继光、俞大猷,故排除C。22.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

19、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故选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西学传入中国是当时思想活跃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并非经济因素,故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项为政治方面的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形成原因,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甄选选项的主次,确定好谁是经济因素即可。23.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

20、东渐”A. 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B.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C. 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D. 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答案】C【解析】【分析】晚明时期中国科学家主要是从“欧洲科学文化著作、科学理念以及科学文化”传播到中国,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故C项正确。A中的普遍说法绝对,排除;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并不是因为一两本书就会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开启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的新思想萌发,故D项错误。【详解】2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时期机构西汉西域都护唐朝安西都护府、

21、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行省A. 西藏B. 库页岛C. 新疆D. 南海【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由此可见,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是新疆地区,与西藏、库页岛和南海无关,排除ABD。25.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A. 宋代农业B. 唐朝的金融C. 元朝的外交D. 明朝的

22、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手工业底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分别指的是明朝时期外来农作物的引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外贸易的大量出超以及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等经济现象,故材料主题是明朝的经济,故D项正确;宋朝、唐朝、元朝均没有引进甘薯、玉米,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等经济现象,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从秦确立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余年。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时出现了“三公”、“左右辅助弼”的现象。西周中后

23、期,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开始设置专门的辅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辅政方式虽各不相同,但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属,独立行使权力,可以说他们是在“主政”与帝王分庭抗礼。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有名门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门的。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居多。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编自郑石桥中国职官制度中的内部控制考略等(1)结合秦朝、唐朝、清朝的相关史实,分别对这三个朝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皇权与相权的

24、演变趋势。(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枢机构为皇帝辅政的积极作用。【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清朝军机处:充当皇帝顾问,完全听命于皇帝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3)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为近现代政治建设提供借鉴等。【解析】【详解】(1)材料中所述及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宰相三省参议辅政制、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题干中要求结合秦朝、唐朝、清朝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秦朝属于“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模式,如秦朝

25、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属于“宰相三省参议辅政制”模式,如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互为补充;清朝属于“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模式,如清朝军机处,充当皇帝顾问,完全听命于皇帝。(2)据材料“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时出现了三公、左右辅助弼的现象。西周中后期,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开始设置专门的辅政机构”可知其演变趋势是不断完善,逐步专门(职)化;据材料“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有名门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门的。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居多”可知其演变趋势是辅臣构成由以贵族为主到出身多元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宰相辅政制度的演变

26、趋势还包括“辅臣权力由可与君主抗衡到完全服从于君权”这一点。(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宰相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并且在材料中述及到宰辅制度的积极作用,即“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此可知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该制度还为近现代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2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2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儒家思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积极接受和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才能适应阶级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获得常新的生命。摘编自陈炎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

28、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3)结合汉朝和宋朝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选贤任能,行仁政。 (2)论述:君权神授。地位影响:逐渐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 (3)汉朝: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

29、理想政治。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答题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由“民惟邦本”“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和“君舟民水的关系”可知其主要内涵为: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通过“见贤焉,然后用之”和儒家的“仁政”主张可知其理想政治是: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由“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并结合董仲舒这一信息可以得出其关于君权的论述是:君权神授。联系所学可知,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使得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

30、)思想。(3)本问可结合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和宋朝理学形成的过程和内容进行作答,如汉朝: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

31、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答案】(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32、(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科技文化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得出农产品(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程度高;根据“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得出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形成;根据“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得出海外贸易发达(繁荣);根据“北宋铸币量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得出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出现;根据“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得出城市商业繁荣。(

33、2)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需要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经济重心的南移。29. 请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选官标准。【答案】原始社会:禅让制选贤举能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血缘关系封建社会:军功爵制军功官僚制皇帝选拔任命察举制、征辟制道德、品行、才能九品中正制初期:家世、道德、才能后来:只注重家世科举制考试成绩【解析】【详解】本题较简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问可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选官标准一一进行解答即可,如原始社会:禅让制选贤举能;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血缘关系;封建社会:军功爵制军功官僚制皇帝选拔任命;察举制、征辟制道德、品行、才能;九品中正制初期:家世、道德、才能,后来:只注重家世;科举制考试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