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向往奥运人教版今天上向往奥运一课,我从学生的反映中看出了这堂课收到了效果,片断如下:一、全神贯注:这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朗读的文章,堂上我叫了许多同学起来读,因为之前在课文导入时学生已经投入,所以在听的时候都很仔细,有的还悄悄跟着读,同学读错音很多学生马上出口纠正,如杨岚把“沁入心脾(pi)”读成(bei),其它同学马上指出来,并说(bei)是口字旁的,我趋势复习这两个形近字;再如王甜田把“是体育才能给(ji)予我的情感”中的“给”读成(gei),好些同学马上指出,我于是把这个多音字也出示让学生记住。(反思)学生在堂上的专注会产生许多资源,他们可以边学边自己在复习积累旧的知识
2、。二、开动脑筋: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罗列一下课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写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地方,我专门提问一些平时学习一般或不怎么好的学生,他们也开动脑筋,讲得很准确:“你的心情会怎样?我说我当然会很高兴,很激动。”这是设问的修辞。(詹梓诚)“我知道那是只有体育才迸发的旋律,是体育才具有的魅力,是体育才能给予我的情感。”这是排比的修辞。(吴浩荣)“忽然觉得那一瞬间旋律如水般清澈圣洁。”这是比喻的修辞。(钟紫君)(反思)在堂上如果学生能自己找出带修辞的句子,能在文章众多的句子当中判断出来,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几种修辞的用法。三、大胆质疑:快下课时,我让学生再带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在学
3、习课文时归纳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激动、兴奋、自豪,我让他们找出句子说说。读完后,刘志强提问:我从最后一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看到作者是兴奋自豪的。可是为什么句子后面不用感叹号,而是用句号?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对呀,这是一句饱含感情的句子,为什么不用感叹号呢?我在备课时没想过这个问题,还有几分钟,我马上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于是下面沸腾一片两分钟后,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作者的感情已经在“终于”两个字里面体现出来了,不需要再用感叹号;有的说:作者在整篇文章中都是很有感情的,所以最后他认为不用感叹号也可以;有的还说:这说明申奥成功是画上一个句号。我没有太多的评论,只是表扬他们肯开动脑筋。是的,有些问题也许不必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关键是学生开动脑筋去想了,只要不是有很大的偏差,都应该给予肯定。反思:何谓课堂的实效性?我认为一是学生的全体参与,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学生能开动脑筋、有所收获,三是能在当堂课中完成一些知识点的训练和巩固。在堂上老师的脑子要跟着学生转,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利用学生在堂上生成的资源。这堂课我看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