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9KB ,
资源ID:113843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384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6小题,选择每题3分,5、6题各6分,共计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品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

2、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3、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

4、,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问题。

5、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B. 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C. 沧浪诗话是宋代诗

6、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D. 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并纵向写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C. 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

7、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B. 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C. 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 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答案】1. A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8、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主要原因在于真知灼见”分析错误。文中说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的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因此该书被效仿的主要原因是其创立的“诗话体”,不包括“真知灼见”。故选A.。【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

9、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C项,“比喻论证”分析不正确,第三段中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宋代诗话有记述 和评论两种类型”错误.原文中说“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并没有说是宋代诗话的两种类型。C项,“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分析错误,原文中说“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表达的是评点法不以这些作为目的,

10、并不是不能。D项,“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分析错误,原文中只是表现宋代诗话的几个成就,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是最重要的。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

11、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人物契诃夫“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

12、懒腰想道,“苦闷啊!”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

13、!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坐上四轮马车的。”“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

14、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

15、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

16、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注】涅维拉齐莫夫: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B. 小说情节简单,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C. 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

17、俄国官场的黑暗。D. 小说结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5. 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答案】4. B 5. 有奴性,自轻自贱。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很虚伪,口是心非。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不满现实,牢骚满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 6. 动作描写。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环境描写。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热闹反衬

18、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语言描写。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错误,他是九品文官,尽管在官场社会地位低下,但他并不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C项,“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社会现实”内容表述有不准确之处。这一细节无法揭示他永无出头之日的悲剧人生。D项,该项内容错在“贯穿全篇”,文章最后几段并没有人物对话,而是他的内心想法。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

19、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等语句中,人们还以为是在给自己父亲写信,结果却是在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的上司写信,尽管他对这人又恨又怕,却又不得不极尽阿谀之能事,可见他有奴性,把自己置于儿子的地位,自轻自贱;“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信上称呼对方为“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心里却在想“那个混蛋”,可见他口是心非,十分虚伪;“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他那副派头,伙计

20、,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可见,他对现实不满,一肚子牢骚;“要不要去偷?”“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等可见,他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想到的尽是偷、告密等办法,性格卑劣,心理阴暗。【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动作描写,“凑”字,写出他向往街上的热闹;“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是环境描写,与前文“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

21、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的环境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办公室环境的冷清寂寥,从而让主人公“可怜自己”的烦闷苦恼心情更突出;“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运用语言描写,通过主人公的抱怨话语,反映他内心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烦恼。【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

22、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文言阅读 (本题共计3小题,共计38分)(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弛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厓(注)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

23、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

24、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选自明史郝杰传,有删改)【注】棒槌厓即棒槌崖。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D. 时李成梁为总兵

25、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8.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B. 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C.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左迁”指升官,而“右迁”则指降低官职。文中指升任兵部右侍郎。D. 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告病”。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郝杰爱护百姓,敢

26、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B. 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C. 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D. 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答案】7. A

27、8. C 9. B 10. (1)(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2)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朝鲜王,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句意为: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然”为转折连词,其前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或敛兵避”的主语是“李成梁”,“既退”的主语是“敌寇”,“避”之后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8题

28、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左迁指升官,而右迁则指降低官职”错误,“左迁”为降低官职,“右迁”为升官。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项,“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错误,原文说郝杰上书弹劾二人后,“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意思是等候审查,并非“受到应有的惩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本题关键词为:(1)尝,曾经;宰辅器,辅政大臣之才;为所,被;再,第二次。(2)善地,合适的地方;处,安置;周给,接济;报:回复。【点睛】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找名词。

29、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参考译文: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

30、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皇帝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审讯。诏令宦官李祜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

31、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万历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

32、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兵部职位,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9分)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

33、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从幽寂的环境写起,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B. 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C. 诗人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D. 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异曲同工。12. 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

34、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1. D 12. 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枕上作表现了多年来情感的变化:壮年像孟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报国;然而由于备受打击,报国无望,诗人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不得实现的愤激、无奈。【解析】【11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D项,“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错误,尾联说“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然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单看尾联,诗人看似超脱,但结

35、合颈联“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来看,诗人壮年有澄清天下,却因壮志难酬,不得已而羡慕仙家生活,由此可见尾联貌似超脱,实则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人的情感,考生要分别分析冬夜和枕上作中的情感,“不尽相同”指不完全相同,考生要指出两首诗歌中情感的不同之处。先看冬夜,“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意思是“房里的油灯孤零零地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地触动了,枯叶落地发出声响,村里有狗儿走动的声音。八十的将军能够灭地

36、敌虏,虽然已经白头但我依然能够建功立业”,“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能”“欲”充分表现诗人虽然年老却依然不忘收复失地、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看枕上作,诗中同样提到“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但紧跟着颈联说“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前一句提到自己壮年之时也期望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报国之志多次受挫,如今残年只想“慕初平”,即远离尘世,修道成仙,实在不行,也想“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看似诗人想要泛舟江湖,看明月,沐清风,但结合前面诗句的内容可知,最后的清风明月为伴的心愿其实是诗人壮志难酬,无奈之下的愤激之词。考生

37、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对于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命题特点来看,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体设立为12个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有: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变体一:比较更

38、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简易思维如下: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成竹。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分条作答,组织语言要简明、连贯、准确。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三)13. 名篇名句默写(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面对诋毁,他“_

39、”。(2)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_,_”,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_,_”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3)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型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_”,这只鹏鸟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然后“_”。(4)李密在陈情表语言非常生动,他用“_,_”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孤苦无依。【答案】 (1).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木欣欣以向荣 (4). 泉涓涓而始流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7). 其翼若垂天

40、之云 (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 茕茕孑立 (10). 形影相吊【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誉、沮、涓、潦、抟、茕、孑。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

41、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1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 对于世界第

42、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B.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43、,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答案】14. D 15. B 16. C【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此题中“对于”和“关于”这两个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

44、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C两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

45、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

46、应选用“岌岌可危”。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

47、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此题“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故选C。(二)综合运用(共19分)1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上次到你家请教问题,对你的失迎我一点都不介意,我知道你工作太忙了,倒是我屡次叨扰,心中着实不好

48、意思。B. 高中三年,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每次你都鼎力相助,令我至今难忘,你赠给我的照片我也一直惠存着,视若珍宝。C. 丁先生幼承庭训,数十年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学术大师,丁先生说:“我虽不敢言有所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总算没有折辱了祖上声誉。”D. 郑教授70岁寿辰,在国外工作的学生魏某发短信祝贺:祝贺先生为学有宗花甲成庆,德艺双馨恩泽广布。学生不能拨冗前往拜贺,深表歉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句中用于别人迎接自己,不得体。B项,“惠存”,请保存,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句中用于自己保存别人的照片,不得体

49、。C项,折辱:使受到羞耻。可用作谦词。句中使用正确。D项,“花甲”,指60岁,句中说郑教授70岁寿辰,应用“古稀”。“拨冗”,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句中用于自己,不得体。故答案为C项。18.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本题要求考生理解每句中中所体现的传统节日,并且能具体知道该传统节日的时间,然后按照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贫居往往无烟火

50、,不独明朝为子推。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五。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乞巧节,即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是端午节,家农历五月初五。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故选A项。19. 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其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横线的句子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能更好地追求宁静的生活;_;_;_。【答案】 (1). 拒绝名利,能更好地追求淡泊的心境; (2). 拒绝华丽

51、,能更好地追求质朴的天性; (3). 拒绝放纵,能更好地追求完美的自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这几个句子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有拒绝才有追求”,即拒绝某种事物,才能更好地追求另一种;根据例句“拒绝热闹,能更好地追求宁静的生活”,提炼出关键句式“拒绝能更好地追求”;“热闹”与“宁静”是相反的两种生活方式,我们在接下来的三个句子中也要如此选择,如“功利”对“淡泊”,“冒险”对“平淡”,“华丽”对“质朴”,“放纵”对“理性”“克制”,“平庸”对“非凡”等,再搭配恰当的中心词,即可构成与例句句式一致的完整句子。下面是“2012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学生上网普及率

52、小学875%初中914%高中939%学生上网内容玩游戏524%QQ聊天402%学习和其他74%家长对上网的态度反对72%赞成23%顺其自然15%家长反对的原因影响学习54%接触不良信息41%其他5%20. 全面把握图表信息,从学生或家长的角度概述结论。(不超过40字)21. 就你的结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答案】(1)(示例一)中小学生普遍上网且普及率随学段增长,多数人上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示例二)多数家长对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认为会影响其健康成长。(2)(示例一)学生上网应该做有利于学习等有益的事情。(示例二)家长要对孩子上网做正确引导以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解析】【分析】

53、【20题详解】此题先要把图表的内容列出来,然后根据图片的比较归纳概括。若从学生角度,就要从普及率和上网内容两方面概括;若从家长的角度作答,就要从家长的态度和担心的问题两方面概括。【21题详解】在提建议时,可从上网的危害,上网内容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上网要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或者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事情。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点睛】四、写作(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60分)22. 写作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有的人为了见到远方的恋人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的人为了排遣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孤苦之情而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4、”,有的人为了体验“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而登高站在高处,有人会悲伤落泪,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的人会豪情万丈,如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有的人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落寞;有的人则会顾念低处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你登高是为了什么呢?站在高处的你,经历了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请以“站在高处”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答案】站在高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倒不是因

55、为我的学业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未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第二天上午10时许,飞机在跃华机场缓缓起飞。我坐在机舱的舷窗边,眺望窗外的风景,随着飞机的逐渐升高,窗外的行

56、人、车辆、楼群馆舍,在我的眼中不断变小,变小,接着一一模糊了,消逝了。当飞机真正升入高空,我忽然发现舷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何等的景观!透过舷窗俯瞰,白云朵朵。东边原是海峡的惊涛骇浪,这时却如冰湖镜面上浅浅的斑纹,反射着粼粼的波光;西边,山峦田畴,相衬相依,融合成一幅淡青色的水彩画。尤其令人惊诧的是,爸爸指着飞机刚刚掠过的一抹山峦告诉我,那就是令人仰望的巍巍泰山!看着那抹渐渐远去的淡黑色,我的心胸也豁然开朗:大千世界,还有比泰山更加高大的东西吗?但当站在一定的高度时,泰山也会变得如此之小,没有了往日的巍峨和神圣。站在高处看世界,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神清气爽了。扪心而思,我

57、忽然觉得,世界的大小,心绪的好坏,人生的苦乐欢愁,全都取决于你所处的高度。若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名缰利锁的沼泽之中,目之所及便全都是尘嚣纷扰,致使自己的心灵蒙受尘垢,流淌泪水。而站在人生的高处,那么目之所及将永远是壮阔坦荡、清明澄澈;若能够跃上新的心灵台阶,登上新的心灵阶梯,从而抵达高尚、宽容、至善至真的境界,那么人的心胸就更会“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壮美无限了。站在心灵的高处看世界,我不禁仰天而歌曰:运筹帷幄,羽扇纶巾。瑜亮共生,天公睿智也!【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 “站在高处”,根据材料的提示,注意阐释“为什么登高”“登高会怎么样”,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点睛:追问法是命题作文常见方式,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此题可用“追问法”从“为什么登高”“登高会怎么样”,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