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721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8.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理解语句1(2010重庆卷原文见第一节)“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_解析:理解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要把这句话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也就是联系上下文。要重点理解关键词,“仿佛整个春天里”,怎么理解呢?感觉虽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但是有深厚的积淀和底蕴。“仰”的含义也很丰富,表面看是仰望之意,实则还有敬仰之情。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2(2010全国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_(2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1)该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关键词是“沟通”,阐释句是第二段的第二句和第六段的第一句。要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联系主旨,即知大河家不仅沟通了地理区域,更沟通了中国民众的精神与心灵。(2)该句是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也暗寓了文章的主旨,理解这类句子,要看作者因何而抒情议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由韩三十八老汉引发感慨,因大河家而抒情。那么作者要我们去大河家住一阵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寻找文化的根及人生的真谛。答案:(1)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

3、,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词语的含义多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和语境义以及词语的表达效果,所以理解、体会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010四川卷原文见第一节)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 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的作用一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二

4、是体现全文主旨,由此可推知标题中“自然”的含义是针对全文而言。文中第四段,作用只限局部,其中“自然”的含义结合具体段意理解即可。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答案:标题“自然”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2010浙江卷原文见第一节)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1)拍拍:_(2)喝令:_(3)挺直:_解析:分析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来展开,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人物

5、在特定场合中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特点。答案:(1)“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2)“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3)“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1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使用词语指代(包括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词语指代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的提法出现的。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词语指代的内容,

6、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测试理解语句或段落内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时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不多也不少。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2推断词语的情景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晓它在语境中是如何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

7、的新义。对词语的语境义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不要受词典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词典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语境义。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3理解词

8、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如:“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加点词不仅起准确作用,更有形象性作用,表现出大水的气势、壮观、声威。还有,如叠词就具有音节美的作用。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

9、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铺”二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起表达严密的作用。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句子含意多考查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包括: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或情感的句子。(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灯 火 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

10、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

11、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

12、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

13、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

14、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究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注】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_(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

15、迷失在灯与灯之间。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1)句从比喻的本体和比喻义及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情感角度考虑作答,第(2)句要紧紧抓住“迷失”来分析作答。第(1)句,结合上段“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一句,可见当时它对一个普通家庭的重要性;而祖孙牵系,灯下苦读的温馨画面,更是作者倍感珍惜的精神财富。第(2)句,“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作者独对万家灯火,怅然若失;而今万灯闪亮,但却“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答案:(1)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2)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

16、在何处的怅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1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这在句子的理解、体会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2从分析修辞入手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 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3从特殊位置入手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

17、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以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懂得了这些,就容易解释句子的作用和意义了。4从文本主旨入手中心思想(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体会时可以结合主旨来进行。5从相邻句子入手有些句子不在文章、语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语段结尾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要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

18、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6从结构层次入手有些句子结构较复杂,如附加成分较长的单句,可通过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如果是一个复句,如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一个偏正关系的复句,句意当然放在“正”部分,但“偏”部分绝不可忽视,忽视它,可能丢失要点。以上几种解读句子的方法既可以独立运用一种,也可以视情况把其中几种结合起来运用,总之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解读句子是没有定法的,句子的理解最重要的前提还应是结合文本,立足文旨,否则就是空谈。对语言的综合鉴赏一般是就文中某个段落或段落中的几个句子进行鉴赏。鉴赏可从炼字炼句、运用手法及语言风格几方面展开。(20

19、10湖北卷原文见第一节)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_解析:此题应从“切入角度”“语言特色”两方面作答。“切入角度”就是指作者笔墨的着眼点,写的是哪方面内容;“语言特色”就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遣词用句的特点及语言的风格。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 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特色中体现出的特点。答案: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1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是就词句的表达效果而言的,是一种对词句准确性、形象性、生动

20、性的鉴赏。因此作答时既要写出词句的表面义,更要写出词语所在的语境义,还要指出这样写的效果。2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用。(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手法的运用: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其他表现手法。(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

21、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技巧归纳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可用“三步三看”来概括。1所谓“三步”,是指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应分为三个步骤,即揣摩具体的语言环境,找准关键词语,整合信息进而归纳作答。2所谓“三看”,是指看语句位置,看语句特征,看上下语句。“看语句位置”,即看其处于文章结构首、中、尾的哪个位置。例如,文章结尾的语句一般起“点化”文章主旨的作用。“看语句特征”,即看其是比喻句,还是言外之意句或含蓄句。如比喻句,其喻体便是关键词语;含蓄句,其含蓄特征最为典型的即是关键词语。“看上下语句”,即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含意的句子,考生只须把它拿过来,稍加变通,即可准确作答。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