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509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 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如墨子中对小孔成像、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并不是从单纯的科学兴趣出发,而是要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这反映出,墨子A. 吸收了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B. 奠定了古代中国的科学基础C.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D. 符合上层统治者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指出,墨子所记述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本着服务“生产实践”需要的目的,这既反映了墨家学派的实用价值,又反映了墨家学派的平民化倾向。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强调的是“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没有涉及

2、墨家的思想来源,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墨子的自然科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强调劳动人民的生活追求,虽然墨子对古代中国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奠基,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的是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 下表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类别数据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2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77.39158368钢(十万吨)

3、42019186.8425.1592.7粮食(百万吨)144.452.51133123.3111.6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B.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C.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D. 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19131932年沙俄、苏联的工业总产值、钢的产值均很大,粮食产量明显增多,表明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根据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经济政策。故答案为B项。A项,苏联社会制度的转型是在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

4、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仅从工业总产值、钢、粮食几个方面不能得出苏联经济全面提升的结论,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和孤立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 古希腊人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来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 竞

5、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 成年男性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D.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彰显父辈和城邦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反映了以竞技比赛为核心的公共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城邦的力量,有利于公民集体荣誉感的产生,故选D;材料主旨是强调重大公共活动的作用,而不是主要突出人文主义精神,故A排除;成年男性不全是公民,如奴隶、外邦人中也有成年男性,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英雄人物的塑造和竞技比赛会有相关性,但是否就是源于竞技比赛,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断定,排除C。4. 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道:“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

6、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A. 体现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B. 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C. 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D. 使罗马法由公民法走向定制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共同体”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法律指的是十二铜表法,它的出现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故选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它并没有革除习惯法的立法基础,排除B;习惯法是罗马法的起点,因此C项中的“开启”的说法错误,排除;十二铜表法还是属于公民法的范畴,故排除D。5.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

7、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起,洋务企业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官办体制转变为由政府委派商人、招徕社会资本承办的官督商办体制,由独资经营方式转变为股份公司合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A. 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 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C. 推动了商人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D. 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洋务运动中出现官督商界企业,商人以入股形式加盟洋务企业,推动了产业资本的形成,故C项正确。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绝对,排除A项;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是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B错误;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说法绝对,排除D项。6. 甲

8、午战败后,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物”的层面上升到“智”的层次,传统知识分子群体转向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从而引起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开始了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材料表明A. 知识分子完全传承了西方的启蒙思想B. 维新思想承载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C. 近代中国进入全方位社会变革的时期D.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详解】A项错在“完全传承”此时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康有为托古改制等,故A错误;根据材料“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可以看出维新思想既有思想的启蒙又有救亡图

9、存改革政局的历史使命,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全方位学习西方时期,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故D错误。【点睛】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

10、台。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A. 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 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C. 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D.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故C正确;由材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可知中国摒弃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故

11、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维护主权意识而非发挥中国的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解答。8. 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李鸿章此行A. 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B. 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D. 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描述了“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仍然

12、在为“清廷”效力,并且能认识到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表现了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A项。BC项,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并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已宣告破产,材料只是写到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并没有点明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且由于阶级属性所致,李鸿章也不可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但只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真正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排除。9. 1954年,刘少奇曾如此评价苏联(俄)某一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精神在于使

13、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人阶级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具体办法来使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以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该政策A. 巩固了工农联盟的政权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 促使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个政策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最终使工农联盟政权得到了巩固。故答案为A项。B项推动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指的是斯大林体制,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促使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制度,排除。1

14、0. 秦朝公文书制度相当严密,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转达)”;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这一制度为汉代所继承。这反映岀秦汉时期A. 统治思想一脉相承B. 职能部门分工明确C. 文书是行政的基石D. 文字发展日益简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公文书制度。依据材料“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可知,国家公务注重文案书写,说明文书是国家行政的基石,故C正确;秦朝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汉初以黄老思想为统治思想,汉武帝后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当时职能部

15、门分工明确,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字发展的问题,而是说明文书是国家行政的基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行政公务注重文案书写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 陈独秀在1915年9月敬告青年一文中,要青年尊崇实际,摒弃虚文,敢于怀疑那些被人奉为天经地义但不切实用的陈腐教条,用理性和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判断其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据此推知,敬告青年A. 呼唤了思想解放高潮的到来B. 为青年指明追求未来的方向C. 鼓励民众敢于抛弃传统文化D. 运用启蒙思想改

16、造中国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时间1915年9月可知,敬告青年一文发表于新文化运动初期,材料中“敢于怀疑那些被人奉为天经地义但不切实用的陈腐教条”是号召青年不迷信经典和权威,有助于推动思想解放,A项正确。陈独秀强调的是青年要怀疑陈腐教条,并不是为青年指明未来追求方向,也不是要人们抛弃传统文化,B、C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并不是运用启蒙思想来改造社会,D项错误。12. 1975年,工党领导下的英国政府举行全民公投,67.23%的英国民众支持留在“欧共体”;2016年,保守党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再次举行全民公投,51.89%的英国人支持脱离“欧盟”,自此开启漫长的脱欧之路。这一变化反映

17、出英国A. 对待欧洲一体化态度犹豫不决B. 两党交替执政致使政策不延续C. 试图建立英欧新型伙伴关系D. 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从1975年的超过六成赞同“留在欧共体”,到2016年超过一半赞同“脱离欧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欧洲内部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1975年英国“留欧”是因为更多英国人认为留在欧共体利大于弊,而2016年选择“脱欧”则是更多人认为“留欧”损害了英国利益,如移民问题、福利政策等等。所以“脱欧”与“留欧”反映的是英国面对国内外形势为保障自身最大权益而作出的不同决定。故答案为D项。A项,两次公投结果相异并不能充分体现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犹豫不决,这仅是

18、两个不同阶段英国人的不同态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两党交替执政,公投是英国全体公民的决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留欧”“脱欧”上的纠结,未涉及英国与欧盟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又亲自编定明大诰。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

19、欧阳伦,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

20、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初年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最终结果及出现这一结果的症结。(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断反腐惩贪的认识【答

21、案】(1)举措:皇帝亲自下谕旨告诫;设特务机构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借鉴前代经验;制定严刑峻法;严于自律,一视同仁;赏罚分明,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结果及症结:结果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症结是朱元璋(封建君主)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众多官员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更不可能触动滋生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2)特点:完善反腐机关设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和警示作用;把防腐与反腐败相结合;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从严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把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相结合。认识:反腐治贪,

22、是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反腐败问题,一靠监督,二靠制度,三靠自律;在当前,反腐治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动群众是推进反腐惩贪的得力措施【解析】【详解】(1)举措:由材料“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可归纳为皇帝亲自下谕旨告诫;由材料“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可归纳为设特务机构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由材料“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又亲自编定明大诰”可归纳为借鉴前代经验,制定严刑峻法;由材料“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可归纳为严于自律,一视同仁;由材料“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可归纳为表彰廉洁自

23、律的官员;由材料中欧阳伦和小吏不同的结局可知,赏罚分明,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结果:结果可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分析;积极方面,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消极方面,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症结:结合所学可从专制制度的本质进行分析;朱元璋的统治是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本质决定了朱元璋推行的措施所起到的效果必然是有限的,他不可能解决众多官员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2)特点:由材料“毛泽东告诫全党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归纳为把防腐与反腐败相结合;由材料“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

24、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可归纳为从严惩治贪污腐败行为;由材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可归纳为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由材料“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可归纳为把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相结合;由材料“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可归纳为完善反腐机关设置;由材料“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可归纳为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和警示作用。认识:结合所学可从为什么要反腐治贪、如何反腐治贪两个角度进行说明。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表列

25、举了近现代史上中国与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世界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开始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5年后,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9年,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

26、建立。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19-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受到西方较大的影响。19-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过程既有其内在因素,又有其外部推动力。19世纪中,随着欧美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鸦片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欧美列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又加紧了资本输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和民族

27、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经济结构的转型,即中国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快融入世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标志着在经济体制的转型上迈出重要一步。综上所述,19-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受到西方较大的影响。(说明:也可以从中国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进而推动世界发展角度或从某个具体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分析和探讨,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材料引用了近现代史上中国与世界的重大事件,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获取 “中国”和“世界”方面的相关信息;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28、,结合近现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观点为“19-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受到西方较大的影响”;再次,结合19-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历史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围绕主题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5.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把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复兴北方作为首要任务。移民垦荒、减免赋役、遍设军屯等奖励的措施,使全国耕地面积迅速增长;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与此同时,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通过贸易输入中国的银圆,至少有一亿

29、元以上。加之长途贩运的发展,国内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因而开封城内得以汇聚全国各地的商货,“京城、临清、南京、秦安、济宁、衮州各处客来贩卖不断”,极大地丰富了开封的消费市场。曹兰明代开封消费市场初探材料二明朝中叶以后,明朝人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我们今天称之为“由俭入奢”。到了晚明时代,人们转为了追求纵欲与奢靡。这起初只是官员与商人们的追求,然后是自上而下,很快便影响到整个社会,造成“士凤俭薄,民风奢侈”的世态晚明竞奢风气的意义不仅在于竞奢本身,而更在于对于社会奢侈风气的全新的论点,因为这才体现出了高品生产冲击下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现象。正当晚明奢靡风气盛行,而人多以为忧的时候,在松江府(今上海松

30、江县)一个名叫陆楫的人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上)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代开封经济发展的条件。(2)面对晚明这种“奢靡”风气,材料中陆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答案】(1)统治者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明代长途贩运把各地的特产集中到开封。(2)陆楫认为:奢靡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与此种奢靡相关的生产服务,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生产从而养活更多的人。这种公开为奢侈消费辩护的理论,代表着工商业的价

31、值取向,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关,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解析】(1)从“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把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复兴北方作为首要任务。”可以看出统治者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是当时时代的大背景,有利于开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通过贸易输入中国的银圆,至少有一亿元以上”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促进了其发展;从“加之长途贩运的发展,国内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因而开封城内得以汇聚全国各地的商货”可以看出明代长途贩运把各地的特产集中到开封,这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观点:从“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

32、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可以看出他是以积极的角度来看待的,他认为奢靡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与此种奢靡相关的生产服务,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生产从而养活更多的人。我的观点: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它是基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的,并未从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点睛:解答本题第一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

33、前后,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但在战争发生后却没有追随轴心国集团参战,而是奉行中立政策。佛朗哥说:“我不能为了报恩而把我的祖国拖进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中去,而且这场战争的结局还很渺茫。我永远感激他(指希特勒)给我的帮助,但是我没有必要用西班牙人民的鲜血作为报答,拿祖国的独立去冒险。”后来丘吉尔指出:“我们从西班牙那里得到的简介版主对我们具有极大的意义,贸易是宝贵的,利用阿尔黑西拉斯停泊地和利用直布罗陀周围的中立地区对我们既有价值,特别是在采取有名的“火炬”军事行动以前的危机中更是如此。德国人想占领直布罗陀,由此进入非洲,西班牙度这种均是行动拒绝给以方便,佛朗

34、哥将军对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方式是忘恩负义的不朽范例。”摘编自倪学德近年来国内关于二战时期西班牙中立问题的研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二战中西班牙中立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中立的影响。【答案】(1)西班牙内战后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内政局不稳危机重重;希特勒的战略重心东移;英美的笼络和牵制;佛朗哥的个人作用等。(2)一定程度上在不列颠战役、北非战场和地中海战场对盟军有利;使西班牙逃脱了二战的巨大破坏;二战后佛朗哥政权得以继续长期存在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材料“佛朗哥说:“我不能为了报恩而把我的祖国拖进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中去,而且这场

35、战争的结局还很渺茫”并结合西班牙的国内状况以及德国、英美的政策来分析答案。 (2)从材料“利用阿尔黑西拉斯停泊地和利用直布罗陀周围的中立地区对我们既有价值,特别是在采取有名的火炬军事行动以前的危机中更是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中立一定程度上对盟军有利,也使西班牙避免的战争的破坏,使二战后佛朗哥政权长期存在等。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

36、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37、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答案】(1)领导开展了核基础理论研究;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并参与核试验;推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成功。(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科技专家与年轻科研人员弘扬爱国精神;发扬学术民让、激励群体智慧和创新精神;苏联的援助。【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邓稼先是两单的元勋,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理论上的贡献,二是实践上的贡献即可。(2)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党和政府的重视、决策的正确、邓稼先等人的辛苦努力、创新精神以及苏联的国际援助,此类问题既要考虑到个人因素、又要考虑到党和政府的因素以及有无国际帮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