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十月革命【素养探究】1.背景史料一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彼得格勒苏维埃。苏维埃是在沙皇被迫退位时成立的,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则将注意力放在战争上。临时政府深受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的影响,想在农民士兵完全分裂前,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摘编自美南森巴伯欧洲史(1)据史料一,分析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略目标及对俄国政局产生的影响。(史料
2、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画线部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可知出现的政治局面;从画线部分“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战略目标;根据所学指出影响。提示:局面: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目标:在前线发动进攻,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影响:前线的进攻遭到失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史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列宁选集(2)据史料
3、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史料实证)【点拨】应注意画线部分“落后”“战争”“腐朽”“1905年的传统”等关键信息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国内危机,沙皇的腐朽统治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特点史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1)史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一中画线部分“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
4、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结合十月革命的过程作答。提示: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的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史料二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2)据史料二,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两种方式。最终选择的是哪一种方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点拨】 根据史料二中“和平发展”和“彻底消灭”归纳夺取政权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回答最终选择
5、的方式。提示:和平发展与暴力夺权。暴力夺权。3.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史料一“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便利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便利了城市无产者去影响农村中无产的贫苦劳动阶层,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我们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十月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结合史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条件。(史料实证)【点拨】史料一抓住“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这两个信息去理解。提示:革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工人阶级和广大
6、农民结成同盟军。史料二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它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来一统天下的巨大危机;它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用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把一个愚昧、落后、腐朽的三流国家改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国(2)据史料二,概括十月革命的影响。(历史解释)【点拨】据史料二关键信息“理论”“突破”“工业化”,从思想、政治、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概括即可。提示: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历史进入了两种制度并存竞争的时期;为俄国工业化强国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史论阐释】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因素:(1)俄国资本主义
7、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2)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2.主观因素:(1)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2)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二、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系二月革命
8、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三、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角度看: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成功,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认为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从革命道路看:所走的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3.从革命阶段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斗争方式看:是由设想和平夺权到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主题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素养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
9、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思考: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点拨】从画线部分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史料这一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
10、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思考:根据史料,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史料实证)【点拨】史料中画线句子说明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 提示: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含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3.苏联模式史料一
11、“苏联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1)史料一反映出苏联模式有何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注意画线部分中信息“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指令性计划”归纳“苏联模式”的特点。 提示: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史料二史料三在苏联,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2)史料二、三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
12、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点拨】史料二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史料三画线部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提示:史料二中的图表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料三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史论阐释】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1)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单一公有制(1)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
13、济;(2)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续表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苏联模式”的形成原因及特征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特征:(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2)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3)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4)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