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5315-16人教版(无答案)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基础知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
2、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看拼音写汉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
3、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n wi fn b w qJng bng jin zhng ki g jio jin 2、 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骑乐无穷()默默无蚊()一明惊人()咳不容缓()3、根据提示填空 (1)写出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_。_,家祭无忘告乃翁。(2)按要求写古诗 写山水景色的:_,_。写一种植物的:_,_。写惜别之情的:_,_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
4、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书籍好比_,_;书籍如同_,_。5、看上句,补下句 星星之火,_麻雀虽小,_逆水行舟,_只许州官放火,_6、写出下列四人各属于哪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林黛玉是中的人物孙悟空是中的人物鲁智深是中的人物诸葛亮是中的人物7、东方和西方最大的传统节日分别是_和_ 二、阅读 (一) 她赶紧擦找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里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
5、,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上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_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美丽的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_1、短文选自,是丹麦作家_写的。他被称为“_”。 2、这是小女孩第_次擦火柴,目的是_。 3、人们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这样说的依据是:小女孩的手里_。 4、“她曾经看到过美丽的多么美丽的东西”结合原文说说这美丽的东西是什么? _。5、结合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 6、给短文第三段的空格处加标点符号。 (二) 一
6、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了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在回去!”老婆婆听了,
7、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子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内容。 2、文中第7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第6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9段的理解。 三、习作。 题目:让我自己做 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