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0415-16苏教版(无)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
2、添辉。 一、看拼音写词语(20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
3、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mu fi fn chng bo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 )职 ( )翠 ( )烧 报( ) ( )皮二、修改病句。1他的业余爱好非常广大。_2爸爸的老家
4、是哈尔滨人。_3他会讲三四国的英语。_4我们家种了黄瓜、西瓜、南瓜、茄子等多种蔬菜。_5我将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作业都做完了。_三、缩句。1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_2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过来。_3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_4二十只草船上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_四、照样子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例: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_2他对人这样热心,让我们感动。_五、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
5、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
6、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空格里。(3分)(1) 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2) 不嫌麻烦。()(3) 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2、 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2分) 3、 文章最后一句话属 句式。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3分) 4、(4分)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 。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 。把“草茎”“草根”比作 。把“翻草”比作 。5、 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2分) 6、 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 (4分)六、作文(30分)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不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应围绕一个意思来写。3、写出真情实感,书写工整。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