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321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试题三(含解析)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3第一、二单元全部及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2.试卷结构:共六大题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阅读下面文言,完成小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 选出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

3、 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砯崖转石万壑雷(冲击)B. 请以战喻(请您) 此情可待成追忆(哪能)C. 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寻声暗问弹者谁(悄悄)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2.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蜀道之难,难于青天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 相同B. 相同C. 相同D. 各不相同3. 下列各句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 非我也,兵也4.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B. 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诗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D. 子规:即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 文章结尾是说大王

5、不要归咎于年成,行仁政、王道,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答案】1. C 2. D 3. B 4. B 5. C 6.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A项,“或”,有的人;“砯”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做动词,冲击的意思,正确。B项,“请”,请您允许我做

6、某事;“此情可待成追忆”意思是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可”理解为“可以”。D项,“颁”通斑,头发花白。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此题主要考查介词“于”的意思。句中的“于”,介词,对;句中的“于”,介词,到;句中的“于”,介词,比;句中的“于”,介词,在;句中的“于”,介词,与。因此可知,几句中的“于”各不相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抓住各种特殊句式的构成特点,结合翻译来判断。古代汉语中的句

7、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本题中例句句式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意思是,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A项,宾语前置句,“胡”是疑问词,放在“为”的前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B项,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与例句句式相同。C项,省略句,“以”后省略“之”,译为: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它)经常吃到肉食了。D项,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故选B。【

8、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说法错误,孟子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在这里是批评一些国君不实行王道,国家没

9、有强大,不检讨自己的原因,反而归罪于年成的现象。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此句中,第一个“食”,动词,吃;“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 “非我也,岁也”,判断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10、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

11、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

12、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

13、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二)课外文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遇,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

14、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

15、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

16、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B. 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D

17、.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B.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C. 贞观七年,魏征因为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D. 太宗看到魏征家没有正厅,就留下自己准备建小殿的材料替他建造正厅。10.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答案】7. D 8. B 9. A 10. 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

18、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中,“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项;“朕”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项;C项,“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项。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19、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错误,“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的“公”,是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之一。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一开始”不正确,根据原文“召征责之曰”可知,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

20、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所谏”,谏诤的事情;“称”,称合;“非”,如果不是;“若是”,像这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21、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

22、:“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

23、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

24、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和裴迪登蜀州

25、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本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迪到蜀州的东亭送别客人,看到早春梅花开放,怀念杜甫并写了一首诗寄给他。本诗是杜甫就裴迪之诗的答谢之作。B. 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C. 颔联写杜甫看到雪想到裴迪送客时的情形,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D. 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

26、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12. 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1. C 12. 忆友之情。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暮年之愁。从颈联中“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思念故乡之愁。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27、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看到雪”错误,此处诗人以“雪”比喻梅花,并非真的是看到“雪”。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概括诗句内容,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理解诗意,结合注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作答。本诗首联赞美装迪味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进在扬州梅那般高雅。领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

28、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尾联写的是,江边的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都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若你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这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怎能不白?此诗通篇都以早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

29、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4)琵琶行中运用类比联想,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_,_。(5)锦瑟中感叹“才而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句子是:_,_。【答案】 (1). (1)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2)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3)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0、7). (4)嘈嘈切切错杂弹, (8). 大珠小珠落玉盘 (9). (5)沧海月明珠有泪,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

31、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盈、摧、作、沧、钩。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村大厨黄佩华深秋的桂西北高地,早晨起来呼吸都带有淡乳色的雾气了。八达镇上的人们都穿上了冬装,各种各色的羽绒服厚外套亮煞了美食节。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八达镇,傍着驮娘河,西连云南北邻贵州,各色传统美食五花八门,独具边地特色。周边更是名产荟萃,云南广南的八宝米,罗平的牛干巴,贵州兴义的高粱醇,广西隆林的黑山羊,田林的八渡笋,西林本地的黑猪麻鸭沙糖橘真是让食客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一大早,李金光熬不住老伴生拉硬拽,也搭上早班公共汽丰,到镇上去看热闹。其实,他们到镇上

32、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来看看元生是怎么在镇上丢人现眼的。李金光与别人的装束不一样,他身穿一件草绿色的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只空鸟笼,一副旧时赶街人的模样。而老伴穿得略有些单薄,还是一身秋衣秋裤,头上也只是套了顶腈纶毛线编的帽子,胳膊上挂的竹篮里装的是三十只还粘有粪迹的麻鸭蛋。李金光的鸟笼和老伴的鸭蛋,还没等他们走到街边就被明眼人给买走了。老伴不仅卖掉了蛋,还有一个外乡客看上了她的旧竹篮,一番软缠硬磨之后,硬是以两百块钱的高价给买走了。这样,两个老人得以一身轻松顺着人流逛进了临时搭建的美食街。进入街市,人山人海。他们担心走散,两个人不得不手拉起手,就像年轻时他们互相牵手过河一样,生怕脱手

33、了。他们还约好了,两人一个看左边,一个望右边,看看元生是不是如他所说,真的在这里做火锅卖腊肉。可是麻烦很快就来了。他们刚走进美食街时,人流密度还不算太大,还能够看见两旁的铺位。但是越往里边走,人流就像筷条筒里的筷子,一个紧挨住个,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有别人的肩膀和后脑勺,不用说看两旁的铺位了。李金光意识到,这样走下去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找不到元生不说,还有可能被人流冲撞踩伤的危险。于是,他一边抓紧头上的竹帽,一边把老伴慢慢扯出人流,在一个卖山羊肉的铺位前停下来。李金光忽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这是一种混合了肉香和发酵过的草香味道。好多年以前,他第一次受邀到德峨苗山上的老同家做客,热情的老同为他宰

34、杀了一只山羊,苗胞们把羊肉和羊骨砍成块煮成汤锅,把羊杂羊血和羊小肠剁碎炒干,与羊胆汁一起熬煮,号称羊瘪汤。他第一次吃这种羊杂汤,当老同给他打了一小碗,让他先尝试吃一勺时,一股难闻的味道从舌尖迅速蔓延向喉咙,冲击他的味蕾,扰得他差一点吐出来。然而,只过了几秒钟,一股爆炒羊肉杂碎特有的香气和一种苦尽甘来的味道,同时溢满了他的口腔。那一次,他竟不顾脸面,在众人面前连续吃了三碗羊瘪汤,后来成为寨上的一个笑话。他一时禁不住诱惑,干脆和老伴坐下来,点了一大碗羊瘪汤,外加一份炒羊肉,两个人当成早饭吃了起来。吃过饭,眼看来参加美食节的人越来越多,李金光和老伴决定不再寻找元生的铺面,赶早回家去了。第三天晩上,一

35、脸疲惫的李元生被一帮朋友簇拥回到家里。阿牛还把一尊用红布包扎的东西搁在神龛前八仙桌上。众人兴高采烈地鼓噪,试图让李金光去亲手揭开红布,却被他拒绝了。母亲禁不住大家的鼓动,也是出于好奇,壮起胆子过去揭了,原来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照得她眼睛都模糊了好一会儿。老毛顺手解开一个纸筒,摊开在两位老人跟前,得意地说:“阿叔阿婶,你们看看,这是两张奖状,都是奖给元生的。一张是他的火锅入选八达镇十大传统名佳肴,另一张是他做的火锅拿了美食节亚军。厉害吧!”“那,羊瘪汤呢?”李金光将信将疑。“羊瘪汤?做的人太多了,最高也只是得了个优秀奖,好几十个铺位呢。”阿牛抬起鼻孔说李金光晓得,儿子这一次应该是真做了一个好火

36、锅,就如同当年他吃到羊瘪汤一样。但不过,做一个好火锅又能怎么样呢?能当饭吃吗?会做火锅就能娶到老婆吗?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就能领工资了吗?他不信。他心里只清楚地记得,这个鬼仔还欠他三头大肥猪呢。(有删改)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不吝笔墨地罗列各色传统美食,点明了这些美食的边地特色,体现出了美食节规模之大,为故事的开展提供了社会背景。B. “就是想来看看元生是怎么在镇上丢人现眼的”,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李金光对儿子做火锅成功的怀疑埋下伏笔。C. 外乡客高价买走李金光夫妇的旧竹篮,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存在很多商机从侧面交代了李

37、元生能够取得成功的外部条件。D. “李金光和老伴决定不再寻找元生铺面”,这一情节设置看似突然,仔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人物形象的特点。15. 结合文意,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李金光与别人的装束不一样,他身穿一件草绿色的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只空鸟笼,一副旧时赶街人的模样。做一个好火锅又能怎么样呢?能当饭吃吗?会做火锅就能娶到老婆吗?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就能领工资了吗?16. 小说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写羊瘪汤?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外貌描写。军用雨披、竹编油帽空、鸟笼等传统的装饰,体现出了李金光的传统与古板。心理描写。李金光在得知儿子的火锅成功后依然有很多

38、的疑问,体现了他封闭落后,思想根深蒂固。 16. 写羊瘪汤美味可人,最后只得了优秀奖,情节起伏推进。衬托出李元生火锅的成功;羊瘪汤是传统美食,李金光喜欢喝羊瘪汤。侧面体现出李金光的传统保守的一面;羊瘪汤和火锅分别是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代表,表现了父子两辈的生活理念的隔阂,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详写羊瘪汤的做法与味道,让读者口舌生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9、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同时为下文李金光对儿子做火锅成功的怀疑埋下伏笔”中“怀疑”说法错误,据文章最后一段“李金光晓得,儿子这一次应该是真做了一个好火锅”,可知“怀疑”说法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本题要求结合文意,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仔细阅读画线句子,第句“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只空鸟笼”这些内容通过典型的侧面描写,展现

40、出的是一种传统古朴的生活特点,极其形象别致突出了生活上的特点,展现出一种美感和精神力量。第句“做一个好火锅又能怎么样呢?能当饭吃吗?会做火锅就能娶到老婆吗?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就能领工资了吗”是一连串的心理描写,同时又是典型的问句,通过这些具体的内容,展现出得知儿子火锅做成功之后,内心的疑问依然如此,极其形象而别致,凸显出其思想的封闭落后,突出其根深蒂固的思想特点。据此分析即可。【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

41、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写羊瘪汤。通读文章可知,羊瘪汤的味道十分美味,但最后评出的奖项却不高,只有一个优秀奖,这一具体的情节通过这些内容进行层层铺垫,极其形象而鲜明地展示出李元生火锅做得极为成功。羊瘪汤是典型的传统美食,李金光喜欢喝羊瘪汤,通过李金光喝羊瘪汤的这一具体事实,展示出李金光在思想上有着一种传统保守的特点,这种特点是李金光与羊瘪汤之间的一种互相共融的体现。小说中的羊瘪汤和火锅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主要是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些不一样的生活,表现出父子两代人思想上的一种隔阂,小说就

42、是通过羊瘪汤这一具体的内容呈现出小说两代人之间隔阂的这一主旨,详细论述羊瘪汤的做法和其具体的味道,展现出的是文本的核心感染力,突出文本的内涵。据此分析即可。【点睛】文本情节的作用:与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题目。与人物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情基调。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背景、缘由、悬念、伏笔、首尾呼应等。五、语言文字应用17.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阜盛(f) 敕(ch)造 惫(bi)懒 宫绦(tio)B. 两靥(y) 罥(jun)烟眉 间(jin)或 少不更(gng)事C. 俨(yn)然 讪讪(shn) 蹙(c

43、)缩 拗(ni)他不过D. 牲醴(l) 星宿(xi) 喧豗(hu) 钿(din)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和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A项,“绦”应读“to”;B项,“间”应读“jin”;C项,“讪”应读“shn”。故选D。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很为之苦恼。B.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C. 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

44、盗。D. 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对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此处属对象误用。B项,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此处说读诗是针对一个人说的,不存在师徒间关系,对象误用。C项,开门揖盗:打开大门,恭敬地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符合语境。D项,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此处望文生义。故选C。19.

4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B.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C.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D. 土地的长度和面积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来计算,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一寸、一撮来衡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

46、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B项,“切忌”与“不要”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会使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属否定不当,可去掉其一。C项,句式杂糅,“据”与“显示”杂糅,去掉其中一个。D项,“来衡量”造成句式杂糅,应去掉;同时,土地长度和面积不能用“一撮”衡量。故选A。20.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 , , , ,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湖山迎接

47、朝阳和大海。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时隐时现,游向远方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此题,如果是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从语言的本身找到一些标志,帮助我们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如果是主观题,就要先研究所给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关键词语及句意来排列句子。本题要求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所填的五

48、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前后顺序,可确定在前,在后。故选D。21. 对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我们可以这样看:泪美人,守高洁不媚不俗,却不敌世俗与污淖,焚稿断魂显自尊。请仿照示例,补写出你对下面作品人物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补写字数不超过30字。祝福中的祥林嫂:【答案】示例:苦命人,保贞洁千方百计,实难耐冷艳与无知,雪夜逝去显凄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表达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

49、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本题要求写“祥林嫂”,首先要熟悉祥林嫂的人物特点,了解她的悲剧命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形象,最终惨死在鲁镇新年的雪夜里。再具体说明,同时注意句式相近,尤其是例句中的“泪美人”“显自尊”等,在仿写时注意所用词语的词性,另外字数不超过30字。22.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

50、回答:“_。” 【答案】没经验时,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命题者应将此题视为一个区分度较高的题,考生初一看题,可能完全没有思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看懂原文,比如本材料带有一点寓言的性质,寓言肯定就会有其寓意,然后再去思考具体的事物的寓意。本材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哲理小短文,那么它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呢?这也是一个思考的方法。平时广泛的阅读是解答这类题的最好方法。此题有要弄懂“第一次”“第二次”“高处”“低处”的象征义。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语境。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

51、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答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韩信忍胯下之辱,张良忍拾履之羞,终成伟绩;有人说,祥林嫂忍受不了鲁镇人们的冷言冷语,终发疯死去;有人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忍的智慧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52、。万仞高山易塌,千丈巨树易倒。古往今来,锋芒毕露者往往在最璀璨时堕地,令人唏嘘不已。其实,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将拳头收回,方能更好地打出去!忍,能带你启达成功之境。战国乱世,枭雄层出。织团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俱是“天下人”,但却无一善终,原因无它,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忍”的道理,总是以“神”自居,引得诸侯同伐,身死人手,为天下所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忍让的人才能拥有这天与海!勾践忍了十年,“三千越甲”吞吴;大流士忍了二十年,成就波斯帝国;歌德“忍”了六十年,巨作浮士德传世!忍的智慧,无所不在。忍,能带你享受生活之美。高位者眼中,永远只有那天下,征服的欲望从未停歇,其实,感悟

53、这山水,又何尝不是赏心乐事呢?陶渊明“忍”世俗尘杂,于清涧旁收获金菊人生;庄子“忍”生死之障,笑傲于天地之中,逍遥于六合之内;惠能“忍”门弟观念,寄情山水,成就禅宗大盛。其实,世界如此美丽,又何必在意那寸土寸金呢?忍去此等凡物,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岂不更好?各大宗教之中,以“忍”为个人重要品性的例子比比皆是。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忍去心中杂念,勿用人心去改造自然,佛曰:“一切有为佛法,皆如梦如露如幻如电如影。忍得红尘万千悲痛,方证菩提心常明。”忍的智慧,在这些黄钟大吕的言语中早已是经典。忍,是味忍让退避吗?错!忍是随势而动。知不可为而为,知不可为而不为只是庸俗之见。忍,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对那些强大的

54、事物,我们要暂时隐忍,蓄力退避,力争赢得最后一战。量与质的关系,有着忍的智慧。反观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费力蛮干而无甚效果,学习中也只见出力不出成绩,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忍,忍一忍吧,既然前方风暴不停,后面海阔天清,何不退一步呢?生活更美,因为免去了争斗之虑,成功也更易握住,因为力量已足。看,忍多有效!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看破成功之路,握紧生活之美,皆因懂得忍,不如意之事甚多,通通涌出岂不坏事?忍一忍吧!忍得人生悠悠烦叨事,方得红尘滚滚称心意。忍一忍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要读懂材料

55、,全面把握。要深入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审题】本则材料提到韩信、张良因能忍辱,负重前行,最终成伟绩;祥林嫂不能忍受冷言冷语,终发疯死去。以此把关键点放在一个“忍”字上,可确定写作的中心与“忍”有关。参考立意:小不忍则乱大谋。耐心等待才能成功要善于控制自己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忍得别人忍不得的,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行文结构: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然后举出历史中因“忍”而最终成功的事例,接下来再从反面论证“不懂得忍”的后果。最后收束全文,强调“忍”的重要性。素材: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一门艺术,讲究气度。凡事忍让谦虚也算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凡

56、事也有可忍与不可忍之分。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叫做普罗米修斯的神,他为了让人类免受苦难,便从上天偷了天火送给人类,并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给人类,从此人类不断强大,拥有自己的文明。但这件事激怒了“众神之神”宙斯,他把普罗米修斯绑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都有秃鹰来啄食他的肉体,普罗米修斯一一为人 类而死的伟大的神,他忍受巨大的痛苦,成全人类的幸福,宁可死,也不做宙斯的奴隶。忍小通常都是为了成其木,但也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者充满了豪情壮气,“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朱自清家境贫寒,晚年又得了严重的胃病,使他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他全家12口人吃都吃不饱,更别提拿钱看病了。当时,吴晗让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政府

57、扶助日军并拒绝美军提供的粮食”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毫不犹豫地签了字。他临终时对妻子说:”就算死, 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为了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不能丢,骨气不能丢,尊严不能丢,别的可以忍,甚至饿死也可以忍,但是民族的魂魄不容许有丝毫的侵犯,与其有关的都不能忍!往往说到忍耐,就会出现众说纷纭的解释。有人说,忍耐是毅力的考验;有人说,忍耐是衡量心胸宽广与否的标准;有人说,忍耐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有甚者,把忍耐看成是胆小鬼、孬种的代名词。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忍耐能使人廊然无累,真正地解脱,亦能使人实现人生的价值。生活中有苦有乐,哪怕有一天不幸降临你的头上,哪怕是生命的重击,你都要去面对,都要去

58、忍耐。忍耐挫折,你将得到一个美丽的春天。我想说,忍一时不一定风平浪静,退一步也未必就会海阔天空。有些时候,忍耐就是示弱,让步就是自掘坟墓,自甘跳入其中。在大是大非面前,岂是一个“忍”字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我坚信中国人有风骨,也知道忍耐很多时候是必不可少的调和剂。可是,一味忍让只会让别人更加瞧不起你,更易受到欺负而已。所以,不要一味忍让了。 鲁迅说过,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吧,中国!【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 一、首先要“读”: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

59、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