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专 题 九近 代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的 新 方 向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北伐战争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一、五四运动 导火线: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爆发年 月 日 北 京 学 生 汇 集 天 安 门 前 举 行 游 行 示 威 揭开五四运动的序幕高潮上海 的 三 罢 斗 争 把 五 四 运 动 推 向 高 潮 中 国 工人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迫使军阀政府 罢 免 了 曹 汝 霖 章 宗 祥 陆 宗 舆 的 职 务 参 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经过兴起 年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国民革命军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年 国民政府决
2、定北伐经过 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歼灭吴佩 孚 孙传芳部主力 革命势力发 展 到 长 江 流 域 年 初 国 民 政府迁都武汉 国民革命的失败:年 月 日 蒋介石 在上海发 动反革命政变 月 日 在 南 京 建 立 国 民 政 府 年 月日 汪精卫 在武汉发动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 民革命失败四、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南昌起义背景 国 民 革 命 的 失 败 使 中 共 认 识 到 掌 握 军 队 的 重 历史意义五 四 运 动 是 一 次 彻 底 地 不 妥 协 地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革 命 运动要性昌起义经过 年 月 日 周恩来 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 意义 打
3、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青年学生是先锋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 始 走 上 同 工 人 相结合的道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诞生的条件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广 泛 传 播 及 其 同 中 国 工 人 运 动 的 日 益 结合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 一大” 召开:年 月 日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游船主 要 内 容 通 过 了 党 纲 确 定 党 的 名 称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 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党的中心工作是 组织 工
4、 人 阶 级 领 导 工 人 运 动 大 会 还 成 立 了 党 的 中 央 机 构 中央局 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原因 中共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 人 必 须 建 立 革 命 统 一 战线 中共 三大 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实现 年 国 民 党 一 大 的 召 开 标 志 着 国 共 两 党合作形成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年 月 日 汉口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 组织涣 散 中 的 中 国 共 产
5、 党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秋收起义年 月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中心 城市长沙受挫 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年 月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工农武装割据” 思 想: 武 装 斗 争 土 地 革 命 和 根 据 地 建设 土地革命内容 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影响 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反“ 围剿” 斗争:毛泽东 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 围剿 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 华 苏 维 埃 共 和 国 临 时 中 央 政 府 成 立:年 江 西 瑞金五、红军的长征 原因:由于中央领导人的 左 倾 错 误 红
6、军 第 五 次 反 围 剿 失利 遵义会议:年 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 倾 军 事 路 线 错 误 肯 定 毛 泽 东 的 正 确 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 为 政 治 局 常 委 取 消 博 古 李 德 的 军 事 指 挥权意义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长征胜利:年 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年 月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历 史 意 义: 使 中 国 革 命 转 危 为 安 铸 就 了 伟 大 的 长 征 精 神 革命新局面开始六、伟大的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年卢沟桥
7、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敌后战场 中共制定了 人民战争 路线 即全面抗战路 线 八路军 新四军进入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 国 民 政 府 组 织 淞 沪 会 战 太 原 会 战 徐 州 会战 武汉会战等 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 失去华北 华中 华南和华 东 的 大 片 领 土 年 月 广 州 武汉失守后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日军的滔天罪行年 月 日 军 攻 陷 南 京 对 南 京 的 和 平 居 民 进 行 大屠杀 被杀的军民超过三十万人年 日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 立 专 门 研 究 细 菌 战 的 七 三 一 部 队 用 中 国 活人作试验
8、抗战的胜利年下半年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 取得 百团大战 的重大胜利年 中国 政 府 派 遣 远 征 军 到 缅 甸 同 日 军 作 战 确 保滇缅公路 年初 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年 月 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最终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 对 外 来 侵 略 斗 争 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战场是世界 反法西斯 战争的东方主战 场 中 国 人民的抗战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七、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抗战 胜 利 后 迫 于 国 内 外 要 求
9、和 平 的 压 力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商讨 国内和平问题 毛泽东等赴重庆 国共 双 方 签 署 会 谈 纪 要 即 双 十 协 定 协 定 规定 和 平 建 国 坚 决 避 免 内 战 召 开 政 协 会 议 保 证 人 民 权利 等政治协商会议 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 民的政协协议 内战的爆发年 月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 战爆发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 集中优势兵力 打歼灭战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从 年春开始 国民党军队对 陕北 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几个月后 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反攻 年 月 刘 伯 承 邓 小 平 率 晋 冀 鲁 豫
10、 解 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 津 战 役 国 民 党 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北平谈判 年元旦 蒋介石发出 求和 声明 月 国共双方在北平谈判 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最 后 修 正 案 但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渡江战役 年 月 日 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 国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历史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迎来了一个人民企 盼已久的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 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
11、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示意图考点二 民族工业的高峰与衰落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方针 开展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运 动 鼓 励 发 展 工 业 农 业 和交通运输业概况 各行业都有较大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抗战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在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 制 强 化 对 经 济 的 全 面控制 官僚资本 迅速膨胀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 与 美 国 签 订 中 美 友 好 通 商 航 海 条 约 美 国 取得了在华的政 治 经 济 等 特 权 美
12、国 商 品 大 量 涌 入 中 国 市 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挤压民族企业 滥发纸币 导致 通货急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专题九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 运动和民主革命运 动 提 供 了 社 会 基 础 也 促 进 了 无 产 阶 级 队 伍 的壮大 为新民主主 义 革 命 的 到 来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建 立 准 备 了 阶级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正 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思 想
13、 文 化 的 传 播 提 供 了 社 会条件马克思主 义 的 传 入、新 三 民 主 义 与 毛 泽考点三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 五四运动的促进 概况年 李大钊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 他主张学习俄国 改造中国 率先 举 起 社 会 主 义 旗 帜 年 李 大 钊 又 发 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并建立了一 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年 以
14、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二、新三民主义 背景:孙中山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希望 共产国际和 中共的帮助 确定:年 国 民 党 一 大 接 受 中 共 的 反 帝 反 封 建 主张 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 大 政 策 旧 三 民 主 义 发 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中 国 民 族 自 求 解 放 二 为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和 国 民 革 命 时 期 的旗帜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三、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的探索从中共成立到国
15、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撰写了 中国社 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等文章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 导 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思想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 毛泽东发表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等文章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 科 学 概 念 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年召开 的 中 共 七 大 上 毛 泽 东 思 想 被 确 立 为 党 的 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 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6、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年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方针 政策和总任务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 规定了 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 经过共产党 领导的 以 工 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 泽 东 思 想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中 国 革 命 实 际 相 结 合 的 产物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它们 在立场 观点 方法 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 的 具 体 化 民 族 化 它 不仅在内容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
17、 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创新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自己的民族 形式表现出来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主题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史料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 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 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私人所 有 土 地,由 地 主 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 收 买 之,此 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 业,或 有 独 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 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 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 各阶级所受痛苦
18、,以农民为尤甚。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 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年) 史料 这种 新 时 期 的 革 命 的 三 民 主 义、新 三 民 主 义 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 是 伪 三 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或 真 三 民 主 义,必 须 是联俄的 三 民 主 义。 如 果 舍 联 俄 而 联 帝, 那 就 必 须 将 “ 革命” 二字取消,变成反动的三民主义第二,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或 真 三 民 主 义,必 须 是联共
19、的三民主义。 如不联共,就要反共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或 真 三 民 主 义,必 须 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不要农工政策,不真心实 意 地 扶 助 农工,不实行 总理遗嘱 上的 “ 唤起 民 众” ,那 就 是 准 备 革 命 失败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读史指导史料 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 特点史料史料新三 民 主 义 与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的主旨关系续表信息 解读史料 论述了 新 三 民 主 义 中 民 生 主 义 的 内 容 表 明 孙中山主张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史料 阐 述 了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20、大 政 策 在 新 三 民 主 义中的具体表现 表明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 联共 扶 助 农 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 离开三大政策 就不是新三民主义历史 结论新三民主义与 三 大 政 策 相 辅 相 成 缺 一 不 可 但 不 可 混 为 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 命 纲 领 理 论 基 础 是 民 主 革 命 奋 斗 的 目 标 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 义 革 命纲领的核心 方法和手段 史料应用 据史料 归纳孙中山的 民生主义 内容的新发展及其目的 答案 发展: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目的:国计民生;发展经济;避免贫富不均;稳定社会秩序。 据史料 指出毛泽东判断三民主义真伪的标准是
21、什么 具体 依据有哪些 毛泽东认为 不要农工政策 不真心实意地扶助 农工 不实行 总理遗嘱 上的 唤起民众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 败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标准:是否体现“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依据:如果不联 俄,就 会 联 帝;如 果 不 联 共, 就 会 反 共; 如 果不扶助农工,就会因失去群众支持而归于失败。同意。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没有“ 唤起民众” ,从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结合以上史料和 所 学 知 识 说 明 新 三 民 主 义 成 为 国 共 合 作 政 治基础的原因 答案 从性质上说,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
22、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国共 产 党 的 民 主 革 命 纲 领 也 属 于 资 产 阶 级 民 主革命纲领,两个纲领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是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共合作政治基础的根本所在。从内容上看,新 三 民 主 义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民 主 革 命 纲 领 的 若干基本原则一致。由于当时共产 党 的 力 量 比 较 弱 小,为 了 团 结 一 切 可 以 团 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就需要在新 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国共合作。专题九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主题二 从“ 以俄为师” 到“ 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 年 月以后,同时 出现了 两 条 道 路 的 选
23、 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 暴 动,如 南 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 武 装 暴 动。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 有 前 例的。 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据石仲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等整理 史料 因 为 强 大 的 帝 国 主 义 及 其 在 中 国 的 反 动 同 盟 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 须 把 落 后 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 上、政 治 上、经 济 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 命 阵 地,借 以 反 对 利 用 城 市 进 攻 农 村 区 域 的 凶 恶 敌 人
24、,借 以 在 长 期 战 斗 中 逐 步 地 争 取 革 命 的 全 部胜利。 在这 种 情 形 下 面,由 于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由于中国土 地 的 广 大 ( 革 命 势 力有回旋的余地) ,由于中国的 反 革 命 营 垒 内 部 的 不 统 一 和 充 满 着 矛 盾,由 于 中 国 革 命 主 力 军 的 农 民 的 斗 争 是 在 无 产 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 样 就 使 得 在 一 方 面,中 国 革 命 有 在 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史料 主旨史料 中国革命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史料 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
25、域首先胜利的可能信息 解读史料 表明当时中国还没有 形 成 一 条 适 合 中 国 国 情 的 革 命 道路 城市武装暴 动 与 农 村 武 装 暴 动 反 映 了 大 革 命 失 败 后 党内存在着 以 农 村 为 中 心 的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道 路 和 以 城市为中心的反对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分歧史料 论述了 在 农 村 建 立 革 命 根 据 地 的 必 要 性 和 可 能 性 阐述了中国革命走 农村 包 围 城 市 的 道 路 是 由 中 国 的 特殊国情决定的读史指导续表 近代以来 资产阶级 照 搬 西 方 的 民 主 制 度 失 败 了 无 产 阶 级照搬俄国的革命经验失
26、败了 以毛泽东为 代 表 的 中 国 共 产 党历史 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 体 实 际 相 结 合 走 结论 上了 农村包 围 城 市 的 道 路 取 得 了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 因此 我们在学习 外 国 先 进 文 明 成 果 时 要 根 据 国 情 进行选择和改造 不能照搬照抄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 和所学知识 指出十 月 革 命 开 创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道路的特点 答案 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根据史料 和所学知识 归纳影 响 我 国 民 主 革 命 道 路 选 择 的 具体因素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所做的贡献
27、 答案 因素: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的 社 会 性 质; 敌 人 力 量 在 城 市强大;中国各地政治经济发展 不 平 衡;中 国 土 地 广 大;反 革命营垒不统一;农 民 是 无 产 阶 级 的 同 盟 军; 以 城 市 为 中 心 开 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贡献:发动 秋 收 起 义; 创 建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形 成 了“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 归纳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与 中 国 新 民 主 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答案 俄国 是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中 国 是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俄国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再转 移 到
28、 农 村,中 国 革 命 是 农 村 包 围城市;俄国 是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紧 密 相 连,急剧发展,而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 革 命 时 间 较 漫 长;俄 国 是 推翻资产阶级临 时 政 府,中 国 是 推 翻 帝 国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和 官僚资本主义。主题三 百年国耻,一朝洗雪抗日战争读史指导史料 年 月中旬,周 恩 来 将 中 共 中 央 为 公 布 国共合作宣言 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 ( 一) 孙中山先 生 的 三 民 主 义 为 中 国 今 日 之 必 需,本 党 愿 为 其 彻 底 的 实 现 而 奋 斗。 ( 二) 取 消
29、一 切 推 翻 国 民 党 政 权 的 暴 动 政 策 及 赤 化 运 动,停止以暴 力 没 收 地 主 土 地 的 政 策。 ( 三 ) 取 消 现 在 的 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 期 全 国 政 权 之 统 一。 ( 四) 取 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 编 为 国 民 革 命 军,受 国 民 政 府 军 事 委 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 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 民 众 内 部 深 深 蕴 藏 着 的 那 种 无 穷 无 尽 的 力 量,特 别 是 当 中 华 民 族 处 于 生 死
30、关 头 时 那 种 万 众 一 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 侵 略 者 眼 中 看 到 的 只 有 武 器 而 看 不 到人。 他们只 从 两 国 军 事 力 量 的 对 比 出 发,以 为 只 要 给 中国有力的 “ 一 击 ” ,只 需 要 几 个 月 就 可 以 使 中 国 屈 服。 可 是,他们的算 盘 完 全 打 错 了, 结 果 大 大 出 乎 他 们 意 料, 深 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史料 主旨史料 抗日战争的特点史料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信息 解读史料 阐明了 中 国 共 产 党 与 国 民 党 共 赴 国 难 实 行 全 民 族 抗战 表
31、明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情 况 下 中 国 共 产 党 做 出让步 愿意接受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领 导 和 改 编 体 现 了 中 国 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最大诚意史料 从民族凝聚力 军事力 量 对 比 民 众 的 斗 志 等 角 度 分 析了抗日战争中日 本 失 败 的 原 因 说 明 日 本 对 中 国 实 行 速战速决的战争策略历史 结论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 要 原 因 抗 日 战 争 的 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 概括指出 中共中 央 为 公 布 国 共 合 作 宣 言 的 主 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32、 答案 不同:取消武装反 抗 国 民 党 政 权 及 在 农 村 进 行 土 地 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 地 位;取 消 苏 维 埃 政 府;红 军改编。 根据史料 和所学知识 指出日 本 侵 略 者 对 中 国 形 势 的 错 误估计 并举例说明 民族凝聚力 在政治 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答案 错误估计:日本认 为 中 国 国 民 革 命 失 败 导 致 内 战 纷 争,忽视了中国人 民 会 再 次 团 结 起 来; 日 本 认 为 其 在 军 事 上 强于中国,忽视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现:政治上:国 共 两 党 合 作, 结 成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军 事 上:国民政府组织
33、正面战场抗战,共 产 党 领 导 敌 后 抗 战,战 略 上相互配合。 有学者认为 抗日 战 争 的 胜 利 是 中 华 民 族 复 兴 的 枢 纽 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加以说明 答案 说明:抗日战争的 胜 利 促 进 了 中 华 民 族 自 我 意 识 的 觉醒,增强了中华民 族 的 认 同 感 ( 激 发 爱 国 热 情 ) ;抗 日 战 争 的胜利是中国人 民 一 百 多 年 来 第 一 次 取 得 反 对 外 来 侵 略 斗 争的完全胜利,大 大 提 高 了 中 国 的 国 际 地 位, 增 强 了 民 族 自 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争的胜利 为 民 主 革 命 取 得 胜 利 奠 定 了 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民族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