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胜利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看呐,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兴奋)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骤雨一样,如急促的鼓点; ;火花一样,如闪射的瞳仁。它震憾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惊诧/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呐,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
2、幻/变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对她感到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躁热 羁绊(bn) B震憾 闭塞(s) C磅礴 颤栗(chn) D元气 戛然(ji)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亢奋 惊异 变幻 B兴奋 惊异 变换 C 兴奋 惊诧 变幻 D亢奋 惊诧 变换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旋风一样,如飞扬的流苏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B旋风一样,如飞扬的流苏 一声渺远的鸡啼回响耳畔 C旋风一样,如流苏的飞扬 耳畔
3、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D旋风一样,如流苏的飞扬 一声渺远的鸡啼回响耳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河西走廊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B明清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C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D“互联网+预防接种”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
4、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国内外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C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自细腻。D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增长模式”纳入重点议题,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促进创新发展,谱写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宗族是一个由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这是宗族的名词含义;宗族还另有一个动词含义,即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
5、承认、尊敬、支配、管辖和服从。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但就“宗族”的制度(即形成系统性规范)形态而言,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中,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中国汉族的宗族制度,的确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不仅历史上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汉族)来说,“宗族”既是一个可以藉此理解自己祖先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的重要话题和途径,也是一个为当下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圈子提供注解、要求及理由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外的宗族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随着经济全球化
6、、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强调以上事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中国社会” 本身却不是“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即使在宗族、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政治、婚姻、礼仪、文化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的周代,其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不能这样归纳,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宗族的包容范围和宗法的实施范围从来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宗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实体,就在于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但是同为一族之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之间分出这种权利、义务等级,并
7、心甘情愿地认可?只有也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在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下,比如在王国维所说确立了“立子立嫡”“世卿世禄”的周代,这一“任天而不参以人”的世系距离,就构成了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获得某类政治身份的前提,就导致了周代“宗法”的形成有了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的政治身份,就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而这一性质的政治制度一旦发生变化,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就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取或失去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宗族的世系关系就要回归宗族本身。虽然某些概念如“别子”“继别”“大宗”“小宗”等还会被人们继续使用,但它们原有的历史内
8、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这就是宗族、宗法两者关系的大致形态。 (摘编自钱杭“类型学”视野下的宗族制度研究)6关于“宗族”,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宗族的含义一方面指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另一方面指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一些规定。B虽然宗族制度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但是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C宗族中的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政治身份,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D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使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
9、取或失去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7关于“宗族”的形成与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宗族在国外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B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C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宗族才成为一个实体。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使同为一族之人心甘情愿地认可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级。 D宗族的世系关系回归宗族本身时,“别子”“大宗”等概念原有的历史内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0、一项是A没有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宗族”的制度形态方面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B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借助“宗族”理解自己祖先的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同时“宗族”也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人脉资源。C虽然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不能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D现在过春节时,同一家族的人们还按辈分串门拜年,还一起上坟祭奠,说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头脑中。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
11、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菟苗祢狩,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
12、、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即位,辅臣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以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
13、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注】肴馔:祭祀的酒食。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菟苗猕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圣祖:清康熙帝。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徙:迁移B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 逸:奔跑C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 发:揭发D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辟:开垦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 其皆出于此乎B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C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D朋党之患,酿于草野 鄙贱之
14、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民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 光的欣赏及推荐。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责骂,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C杨雍
15、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 纳了他的意见。D杨雍建为解决贵州米价高的问题,采取了设立营制、征调军粮、禁除官吏私派、鼓励开荒耕种等措施。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3分)(2)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3分)(3)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16、。【注】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 闻袁宏咏史处)。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 赏析诗歌颔联的“空”字。(4分) (2) 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无尽情思的。 (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_,_”形容自己四处漂泊,形单影只的凄凉处境。(2)苏轼的赤壁赋中“_,_”一句,写出茫茫江水,浩瀚无际,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象。(3)姜夔的扬州慢中“_,_”一句,写金兵数次南侵,
17、造成扬州城一片废墟,令人厌谈战事。五、 (12分) 16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11月4日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省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省长登台,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为品牌农产品代言。为了推荐马铃薯,河北和宁夏的领导现场“PK”起来。河北省副省长沈小平说:“河北马铃薯有三品,一是品质,二是品种,三是品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毫不示弱,笑道:“宁夏是我国的马铃薯重要产区,欢迎各位到我们宁夏吃土豆!”各位“推销员”的代言金句迭出。“砀山酥梨皮儿薄,掉到地上找不着”,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拎了一篮砀山酥梨自豪地说。重庆市副市长刘强夹起一筷子三峡
18、库区生态鱼用地道的家乡话说:“品过都说好。”东道主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在发言时幽默地说:“云南的优质农产品非常丰富,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推销员”的辛苦很见成效:淘宝网、苏宁易购等30家采购商团队现场订购优质农产品,共订购马铃薯和果品975.8万吨,茶叶547.9吨。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宋词的婉转清雅,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
19、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 ,而不愿意提笔写字。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18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家长会邀请函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高三。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孩子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帮助您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享有极高盛誉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请勿缺席或迟到。(1)为了表达简明,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和_。(2分)(2)文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得体,分别是_和_。 (2分)六、(18分)阅
2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宋凡平死后的第四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来到了李兰的家门口。他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和汗衫站在门外,不说一句话,老泪纵横地看着屋里的棺材。他就是宋凡平的父亲,来接他的儿子回家了。这一天的上午,他们的手臂戴上了黑纱,腰间系上了白布条,宋凡平的薄板棺材放在那辆破旧的板车上,老人低垂着白发苍苍的头,拉着板车走在前面,李兰拉着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走在后面。他们走出了南门,走过了一座嘎吱嘎吱响着的木桥以后,听到了知了的鸣叫,他们知道已经走上了乡间的泥路。中午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升起了缕缕炊烟,夏天的田野里空空荡荡,仿佛天空下面只有他们四个人,还有躺在棺材里的
21、宋凡平。宋凡平的老父亲终于发出了他的哭声,他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在颤抖。他的哭声引爆了孩子们的哭声,他们虽然双手捂住了嘴巴,可是哭声从鼻子里一阵阵地喷发出来,两个孩子害怕地抬起头来,偷偷看一眼李兰,李兰对他们说:“哭吧。”说完后李兰的哭声首先响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她尖利凄楚的哭声,她尽情地哭着,仿佛要把自己全部的声音哭出来。他们四个人放声大哭地向前走,田野是那么的广阔,天空是那么的高远,他们一起哭着,他们是一家人。李兰像是在看着天空似的,仰起了自己的脸放声痛哭;宋凡平的老父亲弯腰低头地哭,仿佛要把他的眼泪一滴一滴种到地里去;孩子的眼泪抹
22、了一把又一把,甩到了宋凡平的棺材上。他们痛快响亮地哭着,他们的哭声像是在一阵阵地爆炸声,惊得路边树上的麻雀纷纷飞起,像是溅起的水花那样飞走了。他们哭着走了很久,后来宋凡平的老父亲哭得实在走不动了,他放下了板车,跪在地上,他把自己的腰都哭疼了,哭得不能动了。他们站住了脚,直到哭声渐渐平息下来。李兰擦干了眼泪,说她来拉板车,宋凡平的老父亲不答应,他说儿子的最后一程让他来送。后来的路上他们不再哭泣,他们无声地走着,只有板车在嘎吱地响着。他们走进了宋凡平出生的村庄,宋凡平就埋葬在村口的一棵榆树下。几个衣着破烂的亲戚等在村口,他们已经挖好了坟墓,拄着铁锹站在那里。这是一个无声的下午,那几个吃完饭的穷亲戚
23、走了以后,他们四个人在茅屋里还是无声无息。李光头看到了屋外的树木和池塘,看到了麻雀在树上跳跃,看到了燕子从屋檐里飞出去,宋钢也看到了。两个孩子很想出去看看,可是他们不敢,只能坐在板凳上,偷偷看着悲戚中的李兰和宋凡平的老父亲。后来李兰说话了,她说该回去了,要在天黑前赶回城里。宋凡平的老父亲颤巍巍地站起来,走到那个破衣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罐,手伸进去摸索了一会儿,抓出了一把炒熟的蚕豆塞进了李光头的裤袋。他们又来到了村口,宋凡平的坟墓上多了几片树叶,李兰捡起树叶扔在一旁。李兰没有哭泣,两个孩子听到她低头对着坟墓说:“等孩子长大了,我就来陪你。”李兰转身走到宋钢身前,蹲下来摸了摸宋钢的脸,宋钢也伸手
24、摸了摸李兰的脸,李兰一把抱住了宋钢,忍不住哭起来,李兰对宋钢说:“儿子,你要好好照顾爷爷,爷爷年纪大了,他要你留在身边儿子,妈妈会经常来看你的”宋钢不知道李兰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他点点头后,又抬起头看看李光头。李兰抱着宋钢哭了一阵,然后擦着眼泪站起来,她看看宋凡平的老父亲,嘴巴动了一下却没有声音,她转身拉起了李光头的手。李兰拉着李光头走上了乡间的泥路,她没有回头,她的步伐沉重的像是两条拖把在地上拖过去。这时候李光头仍然不知道要和宋钢分开了,他的手被李兰拉着,身体侧着去看宋钢,心想他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走?宋钢的爷爷拉着宋钢的手,宋钢站在他父亲的坟前,疑惑不解地看着李光头和李兰慢慢走去,他也不知道
25、,自己为什么留下来了?李兰拉着李光头越走越远,宋钢抬头看到爷爷正在向李光头和李兰挥手道别,他也犹豫地抬起了手,他的手在肩膀的地方挥动着。李光头被李兰拉着走去时一直扭头看着宋钢,看到远处的宋钢向他挥手,他的手也抬到肩膀的地方挥动了。 (节选自余华兄弟,有删改) 19小说中的李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他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在颤抖。(2分)(2)宋凡平的老父亲颤巍巍地站起来,走到那个破衣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罐,手伸进去摸索了一会儿,抓出了一把炒熟的蚕豆塞进了李光头
26、的裤袋。(2分)21小说第5段对“哭”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2小说洋溢着深沉的悲凉格调,以“悲剧美”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的“悲剧美”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章。 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 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2016年1 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 0米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