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169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青玉案.元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通过“裸读”(即没有任何文字注释和背景资料前提下去理解诗词)全词的方式,紧扣文题,字字落实、勾连上下文,落实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 B、初步把握“那人”的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反衬手法;深刻体会词人寄寓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做一个志行高洁、自甘寂寞、不愿同流合污、具有家国情怀的高品质之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那人”的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

2、反衬手法。2、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入体会词人寄寓的情感。三、教法学法1、诵读法;2、比较法;3、学生自主学习法;4、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 裸读课文,勾连上下文,弄懂全词字面意义。1、 教师范读2、 学生全体读3、小组同桌合作讨论,弄懂全词字面意义。4、全班交流,研读,重点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学生裸读翻译:吹着东风的夜晚,数棵树的花悄然开放,风一吹,花就飘落,天上的星星也被吹得像雨点一样掉落下来。点拨:题目是“元夕”,即元宵节。元宵节之夜,有什么?结合文题,勾连上下文,诗句正解为: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

3、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2)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学生裸读翻译:悠扬的箫声随着风飘动,玉壶在灯光下转动,河里的鱼儿与龙共舞了一夜。点拨:在元宵夜出现的玉壶和“鱼龙舞”应该是什么呢?联想一下我们见过的元宵夜图景。结合文题,勾连上下文,诗句正解为:玉壶:精美的彩灯。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学生裸读翻译:A、飞蛾在挂满雪的柳树上留下黄金色的缕丝,欢声笑语的人身上散发着香气。B、女人们穿着蛾儿和雪柳,带着缕缕黄金,仪态美好地笑着,一路飘着暗香的走去。点拨:比较A、B两句,到底蛾儿指的是

4、“飞蛾”还是“女人们”更好?注意本句中的“,”号,它提示上下句的语意是紧密相关的,而下句是人的动作“笑语盈盈”。结合文题,勾连上下文,诗句正解为: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裸读翻译:众人为了寻找他翻山越岭,他们突然醒悟,那个人还在原来的地方,在那充满灯火和阑珊的地方。点拨:“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却”有什么含义?既然是“却在”,那就说明跟大家都不一样。大家都在哪里?(灯火通明的地

5、方),所以“灯火阑珊”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文题,勾连上下文,诗句正解为: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三)概括上阙下阙文意,探讨“那人”形象特点,把握塑造“那人”的“反衬”手法。1、概括上阙下阙文意 师生共同研讨后,归纳如下:(1) 上阙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2) 下阙具体描写众女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和作者寻找“那人”的情形。2、把握“那人”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反衬手法。设问:(1)通过词句的描写,你能说出众女和“那人”的形象特点吗?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众女 ,“那人” 众女 ,“那人” 众女 ,“那人” (2)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

6、法? 反衬手法(或者可以答对比手法)。通过众女的高贵、张扬、俗艳、热烈反衬出“那人”的寂寞、孤独、脱俗、淡泊、素雅、高洁、内敛、沉静。(3) 那人出现的场合是热闹无比的元夕夜,作者用意何在?明确:“那人”出现的场合是热闹无比的元夕夜,写元夕夜的盛况是为了渲染,烘托,反衬。景越热闹,越见“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他人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四)深刻体会词人寄寓的情感。研读探讨:这首词纯粹是爱情词吗?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人论世品诗词”。1、联系学过的两首词2、联系背景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

7、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那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不同流俗、志怀高远。(五) 全文小结: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

8、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五)课外延伸:有一个戴望舒笔下的“那人”,也是他心心念念要寻找的,我们来看一下现代诗歌是怎样表达的。(1)老师诵读雨巷节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2)小仿写:模仿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语句进行仿写。要求,大体表达出词中意境,句式大致相仿便可。参考:提着元宵灯盏,独自焦急如焚地踟躇在在悠长悠长又热闹的华街上,我希望找着,一个幽兰一样的,结着孤独落寞的姑娘。(六)课后拓展练习:与李清照的永遇乐作比较阅读。-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