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峨眉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本试卷由学生自行保管,答题卡必须按规定上交。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将考号填涂到对应方框内,请仔细核对。选择题答案进行填涂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试题卷上无效。3.主观题作答时,不能超过对应的答题边框,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第1至12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13至16
2、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由加速度的公式a可知()A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v决定C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反D叫做速度的变化率,也即加速度2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2.45 m/s2 B2.45 m/s2C4.90 m/s2D4.90 m/s23大小相等的力F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作用在相同的物体上,使物体能沿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匀速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最大的是(A
3、)4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发现当30和45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 C D5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大小分别为6 N、8 N、12 N,其合力大小不可能是()A4 N B0 N C15 N D28 N6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7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
4、 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8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C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3 s时两物体的间距Dt3 s时,a、b两物体相遇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10 m/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
5、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静止在固定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槽内,距内槽最低点高为处,则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mg Bmg C(1)mg Dmg11重力都为G的两个小球A和B用三段轻绳如图所示连接后悬挂在O点上,O、B间的绳子长度是A、B间的绳子长度的2倍,将一个拉力F作用到小球B上,使三段轻绳都伸直且O、A间和A、B间的两段绳子分别处于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则拉力F的最小值为()AG BG CG DG12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 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 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
6、,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 10 m B 20 m C30 m D 40 m13某人在楼房上以2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空气阻力不计,g=10 m/s2)()A1s B2s C3s D2+s14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A环只受三个力作用B环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物体做匀速运动D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1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靠在竖直墙壁上,物块A放在斜面体B上,开始时A
7、、B静止.现用水平力F推A,A、B仍静止,则此时A、B受力个数的组合可能是()A3个、5个 B3个、3个 C4个、5个 D3个、4个16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ABCDE7.5027.6060.30105.60单位:cm17(10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
8、,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 (1)由图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小车做 运动(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3)BE间的平均速度vBE = m/s(4)C点的瞬时速度vC= m/s(5)小车的加速度a= m/s218(6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组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所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相同的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在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 数关系的图线(弹簧认为是轻弹簧,弹力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取g=10 m/s2)(1)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
9、数k= N/m弹簧竖直悬挂时原长 c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A.B.C.D.19(10分)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经过多次海试,正式入役了,各类武器装备已经上舰。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两种,第一种是飞机弹射器起飞,第二种斜板滑跳起飞,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也还在试验蒸汽弹射技术。某型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
10、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 m/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问:(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 m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型号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20(10分) A、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B车在前,车速v2=10m/s,A车在后,车速v1=72km/h,当A、B相距100m时,A车用恒定的加速度a减速。求a为何值时,A车与B车恰好不相撞。21(16分) 如图所示,倾角为=53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
11、地面上,质量为mA=2kg的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与A相连接的绳子跨在固定于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与滑轮等高的位置再在绳上放置一个动滑轮,其下端的挂钩与物块B连接,物块B、C、D与弹簧1、2均栓接,B、C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140N/m,C、D之间弹簧劲度系数为k2=100N/m,mB=1.6kg、mC=1.0kg、mD=0.4kg,当绳子的张角=74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而且A恰好不下滑(这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弹簧、绳子、小滑轮的重力,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37=0.6,co
12、s37=0.8,求: (1)此时绳子的拉力T的大小;(2)对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其缓慢下滑一段距离至绳子的张角为=120时,物块D对地的压力恰好减小至零,求物块B上升的高度h;此时压力F的大小峨眉二中2020级高一上12月考物理参考答案1.D; 2.D; 3.A; 4.B; 5.D; 6.B; 7.A; 8.C; 9.D; 10.B; 11.A; 12.B; 13.ACD; 14.BC; 15.CD; 16.BC17.匀加速直线运动 0.1 3.27 2.64 12.618.25-28 6.0 C19(1)由v2-v02=2ax得:v0= =30m/s(2)v2=2ax1得:x1
13、=v2/(2a)=502/(25)=250m答:(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m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30m/s的初速度;(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型号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250m。20. vA=72km/h=20m/sA,B相遇不相撞,则A,B相遇时速度相等,设所用时间为t对A车有:v2=vA-at由位移关系:xA=xB+100xA=vAt-1/2 at2xB=v2t由以上计算式可得a=0.5m/s2故a的大小至少为0.5m/s2,才能使A车与B车不相撞21.【解答】解:(1)对物块A受力分析,F1=mAgsin=16N,F2=mAgcos=12N,所以f=F2=6N,所以T=F1f=10N;(2)由(2)可知,挂钩对B的拉力为10N,B在竖直方向的力F3=2Tcos37=16N,分析可知BC之间弹簧的弹力Fk1=F3GB=0N,CD之间弹簧的弹力Fk2=GC=10N,当D对地面恰好无压力时,Fk2=4N,Fk1=14N,解得B上升的高度h= Fk2/k2+Fk2/k2+Fk1/k1=0.24m;对B、C、D整体分析可知,此时挂钩的拉力等于整体的重力T=30N,此时对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可列式(mAg+F)cos53+T=(mAg+F)sin53,可解得F=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