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5课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2.领会李清照在词中流露的身世之悲、知音之叹及故国之思。二、教材分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李清照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词作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节热闹情景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今日元宵节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处境、今不如昔的盛衰之感和深沉的怀念故国之情,同时隐含有对偏安一隅的宋朝权贵的无声却悲愤的抗议。教学重难点: 1.鉴赏以乐景衬哀情及对比手法。 2.感受词人的动荡飘零的身世之悲、孤独凄凉的知音之叹和深沉悲愤的故国之思。三、教学策略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表格
2、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1.借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代表词作进行对照比较,并感受李清照前后期的创作风格的不同。前期词:如梦令后期词:声声慢 为什么李清照的词会发生这样截然不同的风格变化? 感受李清照前后期的创作风格的不同。并进一步加深对李清照的认识。1.温故知新,快速感知李清照的风格变化,迅速进入今日文本的学习。2.初步感知情感基调,有利于接下来的对李清照的情感分析。二知人论世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加深对李清照人生经历遭际的了解。 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感情。三朗读感知 1.学生正音朗读。 2.教师配乐范读。 3.感知整首
3、词的感情氛围和基调。 4.理解要点:南宋末年词人刘晨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思考:无一哀字,哀从何来? 1.正音笔记,并自由读。 2.全班正音齐读。 3.概述词作大意,感知词作情感基调。 4.切入感知要点,形成理解目标。1.正音朗读,打好学习的基础。2.感知情感,进入文本的学习。3.目标教学法,指向性明确,让学生有明确的理解任务,从而更有的放矢地理解全词。四品读鉴赏 1.李清照写了不同时期的元宵节,这两个元宵节有何不同? 请学生小组讨论填好表格。 2.李清照既然曾经是赏玩元宵佳节的一员,为何现在又要谢绝呢?(理解情感,感受手法) 如此美景,为何谢绝? 如此
4、怀念,为何谢绝? 如此诚意,为何谢绝?3.总结:造成李清照“谢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理解主题) 1.小组讨论填表,明确李清照对两次元宵节不同态度。2.在理解李清照情感的基础上,掌握以乐景衬哀情与今昔对比手法。 3.结合课下注释和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理解李清照“谢绝”出游的根本原因。1.小组讨论能使学生真正思考问题,碰撞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学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2.表格形式指向明确,清晰明白,一目了然。3.深入挖掘李清照的情感,全面理解词人心理状态。五情读感受1.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2.语言表达训练:“如果这一天,我来到了李清照身边,我会对她说”3.小结全词。1.学生朗读全词。2.学生语言表达。1. 情境教学,情读感受诗人情感,让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词。2.语言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审美力和积极乐观的价值观。五背读延伸 针对本词学习的手法和情感进行高考必背古诗情景式默写的练习。 情景式默写训练。 衔接考点,拓展延伸本课所学知识点。六、 板书设计 永遇乐李清照 对比 景美(乐) 情悲(哀) 身世之悲 盛日(昔) 憔悴(今) 故国之思 反衬 相招(他) 谢他(己) 知音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