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与该言论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C.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D.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2. 汉初君主十分苦恼,因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
2、君、军功地主等社会势力形成了各自的社会秩序。为此,董仲舒主张A. 君权神授B. 推行仁政,限制兼并C. 天人感应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 历法与农业关系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4. 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
3、画理论( )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5. 如表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A. 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B.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C.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D.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6.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4、A. 造纸术的革新B. 雕版印刷的推广C. 活字印刷的普及D. 科举取士的需要7.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8.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A. 否定孔子思想权威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 反对“格物致知”D. 强调人的主体意识9.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
5、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10. 晚清时期,除了顽固派、洋务派外,标榜民族大义,自命清亮气节,反对洋务的清议派是士大夫的中坚,有学者统计了其变化如下:(摘自陈清敏清季自强运动时期“清议”之研究),这反映出A.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离心倾向明显B. “天朝上国”的观念仍根深蒂固C. 西方文明冲击下清议派分化衰落D. 洋务运动的失败激发
6、了民族情绪11.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A. 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B. 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C. 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D. 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12. 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 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 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 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13.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
7、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这主要反映了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 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1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A.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5. 1953年5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全国共确定
8、重点中学194所。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人大会议上所说:“首先集中较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提高。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A. 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B. 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C. 教育政治化倾向明显D. 忽视义务教育的普及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A. 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 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
9、学积极性C. 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D. 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17. 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A. 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B. 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C. 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D. 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18. 研究者发现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以及英国的一些地方在1700年以前就达到半数男性脱盲,而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与这种差异相关的是A. 宗教改革B. 商业革命C
10、. 重商主义D. 启蒙运动19. 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统计表。由此可知A. 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B. 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C. 科学研究促成工业革命D. 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20.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火是最圣洁的东西,最圣洁的东西应该位于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成为哪一学者的思想根源A. B. C. D. 21.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以上表述体现的思想是A. 天赋人权B. 自由权力C. 人民主权D. 社会契约22
11、.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延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A.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B. 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C. 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D. 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23.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B. 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C. 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D. 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24. 美国学者韦勒克有这样的论述:“它要求
12、在题材上包罗万象,同时在方法上做到客观,即使这种客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由于不能总是在描述和规定之间实现一种冲突, 它就试图在典型的概念中调和二者。”材料论述的文学流派A. 抒发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B. 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深刻本质C. 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D. 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傍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
13、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起,“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引起了西方传教士浓厚的兴趣。他们不遗余力地翻译、评介这些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摘编自陈梧桐、彭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1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隋唐和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目录(节选)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一、袁世凯统治的垮台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社会力量的成长三、A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二、B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节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华盛顿会议二、北京政府权力的更迭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退滞四、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
15、纲领的制定和宣传五、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六、C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节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第五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一节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二节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一、日本使华策略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四、D五、汪伪政权的成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六、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
16、统治区和解放区第四节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册材料中有ABCD四处空白,需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和所学知识,任选一处空白,自拟合适的标题,并简述自拟标题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理由。(要求:主要内容和自拟标题历史时限相符,史实准确,理由论述符合逻辑。)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因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饱023岁时到了意大利,经过四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之后回到了西班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
17、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奋斗。生活窘迫的时候,卖文是他养活妻儿老小的唯一途径。他用文学语言给一个又一个商人、一种又一种商品做广告。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但大多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塞万提斯50余岁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堂吉诃德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揭落了封建统治的双暗和腐朽。堂吉诃德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1975年,西班牙文化部设立塞万提斯奖,旨在表彰所有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为西语文学的丰富和延续做出杰出贡献的西语作家,塞万提斯奖被认为是西班牙语世界最高的文学荣誉。堂吉诃德已被译成数百种译
18、本,至今热度不减。摘编自朱景冬塞万提斯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至今热度不减的原因。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与该言论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C.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
19、人,有能择举之。D.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干信息论述的是墨家“兼爱”的思想。A项是儒家“仁”的思想,B是法家的思想,C项是墨家“尚贤”的思想,D项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故选C,排除ABD。2. 汉初君主十分苦恼,因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君、军功地主等社会势力形成了各自的社会秩序。为此,董仲舒主张A. 君权神授B. 推行仁政,限制兼并C. 天人感应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详解】西汉初年实行黄老无为,因此不同思想流派影响下,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君、军
20、功地主等社会势力形成了各自的社会秩序,在此背景下,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的主张,强调通过思想统一来加强统治,D正确;君权神授主要指的是将皇权神化,这一主张并不能削弱不同社会势力,排除A;B针对的是土地兼并,对于解决材料中的社会问题无效,排除;天人感应是为了限制君权,与题干存在的社会问题无关,排除C。3.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盖神
21、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的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信息体现了儒学的农本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齐民要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4. 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 与文人画的思
22、想一致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彦远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其中“自然”为最高艺术要求,这反映了道家的“自然”观渗透,对画家的影响;一方面是画家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旨在营造自然之美,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体现张彦远推崇“自然”之美,排除A;文人画是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与材料主旨体现张彦远推崇“自然”之美不符,排除B;张彦远的绘画理论没有体现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排除D。所以选C。5. 如表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
23、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A. 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B.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C.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D.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仅凭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分布南方逐渐多于北方,便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影响古代文化发展的因素不是只有经济一项,单从经济推理的做法并不严谨,也不是对唯物史观的准确理解,AB两项错误;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和宋代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并没有违背史实,D项错误。6.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
24、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 造纸术的革新B. 雕版印刷的推广C. 活字印刷的普及D. 科举取士的需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根据“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可知书“多且易致”是因为雕版印刷的普及,故B项符合题意;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但并不能使书“多且易致”,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摹刻”可知使得书“多且易致”的是雕版印刷术,而不是活字印刷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举取士,D项不符合题意。7. 唐宋之前,孟子在
25、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宋时期,出于和佛教斗争的需要孟子的地位有所提升,就其原因在于孟子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适应了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本身不正确;C不能作为其地位变化的原因;D与其地位的提升无关。8.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A. 否定孔子思想权
26、威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 反对“格物致知”D. 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强调主体意识,D项正确;该言论的目的没有直接指向孔子,而是强调心,排除A;题干信息是陆王心学内容,而陆王心学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排除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
27、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建,D选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10. 晚清时期,除了顽固派、洋务派外,标榜民族大义,自命清亮气节,反对洋务的清议派是士大夫的中坚
28、,有学者统计了其变化如下:(摘自陈清敏清季自强运动时期“清议”之研究),这反映出A.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离心倾向明显B. “天朝上国”的观念仍根深蒂固C. 西方文明冲击下清议派分化衰落D. 洋务运动的失败激发了民族情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表格数据可知,清政府高级官员中的清议派在洋务运动前期和中期所占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在洋务运动后期明显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与中法战争的失势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其逐渐意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有关,因此这反映出清议派内部逐渐分化和衰落,故C正确;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强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离心倾向,故A错误;材料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
29、破产,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情绪,故D错误。11.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A. 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B. 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C. 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D. 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体现的是该学者认为谭嗣同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A正确;材料未涉及“托古改制”,B排除;C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2. 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
30、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 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 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 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预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的看法不是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排除B项;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D项。【点睛】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严重带来的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出
31、现这种现象,因此这种观点表明革命者汲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13.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这主要反映了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 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革命失败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无关,故排除A;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存在相符之处,故排除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就不再存在革命领导权的争夺,
32、故排除C;根据“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可知此时的中共注重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D。1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A.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答案】A【解析】根据“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
33、的向前发展”可知,毛泽东主张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都应得到发展,以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出当时中国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A正确;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主张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强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C错误;材料表明毛泽东主张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都应得到发展,即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而不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共七大”“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
34、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结合所学中共七大的时间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含义分析解答。15. 1953年5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全国共确定重点中学194所。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人大会议上所说:“首先集中较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提高。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A. 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B. 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C. 教育政治化倾向明显D. 忽视义务教育的普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集中较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导致普通中学的教教育资源不足,违背教育公
35、平原则,排除A;“以便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精英教育”,故选B;材料无关教育政治化,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排除D。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A. 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 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C. 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 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
36、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起来,全国掀起土法炼钢热潮,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故D项正确。A项,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土办法”有利于激发民众科技研究的积极性,排除。C项,大跃进时期的“土办法”多是民间经验积累的结果,在当时未起到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作用。17. 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A. 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B
37、. 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C. 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D. 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柏拉图认为智慧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从事劳动的人,体现出其政治主张各司其职,城邦的生产者阶层不应该参与政治决策。因此这段话蕴含着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思考,B正确;在雅典,奴隶被排除“人”的范围,排除A;人的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是智者学派,排除C;柏拉图强调的是智慧的重要而并非出身,排除D。18. 研究者发现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以及英国的一些地方在1700年以前就达到半数男性脱盲,而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与这种差异相关的是A. 宗教改革B
38、. 商业革命C. 重商主义D. 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19. 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 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B. 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C. 科学研究促成工业革命D. 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研究课题,除了纯科学研究以外,还有大量工业革命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说明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B项正确;17世纪后期,随
39、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纺织工业渐趋繁荣而非衰落,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还没有与技术紧密结合,材料只有课题和数量,不能说明科学研究促成工业革命,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始于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20.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火是最圣洁的东西,最圣洁的东西应该位于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成为哪一学者的思想根源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火“位于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最有可能成为研究天体运动、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的思想根源,A项正确;伽利略研究的课题是自由落体,不是宇宙中心,B项错误;达尔文研究的是生命
40、起源问题,不是宇宙的中心,C项错误;牛顿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与古代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无关,D项错误。21.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以上表述体现的思想是A. 天赋人权B. 自由权力C. 人民主权D. 社会契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人民有权推翻压迫,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战,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C项正确;天赋人权与“人民有权恢复自己的自由”不符,A项错误;自由权力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B项错误;
41、社会契约与“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等不符,D项错误。22.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延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A.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B. 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C. 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D. 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延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可知,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并不相容,故选C。启蒙运动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不是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源,A项表述错误,排除
42、;推翻君主走向共和,并不都属于民族革命,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全是经过暴力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B. 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C. 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D. 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美术的发展。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以来现实主义美术市场日益缩小,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兴起逐渐取代了现实主义美术的地位,现代主义美术多采
43、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这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故选C项。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B项是浪漫主义美术;D项现代主义美术不贴近大众生活,故排除A、B、D三项。24. 美国学者韦勒克有这样的论述:“它要求在题材上包罗万象,同时在方法上做到客观,即使这种客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由于不能总是在描述和规定之间实现一种冲突, 它就试图在典型的概念中调和二者。”材料论述的文学流派A. 抒发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B. 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深刻本质C. 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D. 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它要求在题材上包罗万象,同时在方法上
44、做到客观,即使这种客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的再现社会风貌,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傍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摘编自
45、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起,“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引起了西方传教士浓厚的兴趣。他们不遗余力地翻译、评介这些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摘编自陈梧桐、彭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唐时期文化繁荣原因及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隋唐和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
46、的认识。【答案】(1)原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民族交融和对外交流频繁;国家统一。特点:兼收并蓄;世界领先;辐射周边国家;内容丰富。(2)同:双向交流;内容广泛。异:背景不同;隋唐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西方处于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对象不同:隋唐主要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明清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增多;媒介不同:遭隋使、遣唐使和留学生为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传教士是明清时期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影响不同:隋唐形成东亚文化圈,明清出现活跃儒家思想,推动西方向近代社会过渡。(3)认识: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立足国情和传统,积极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
47、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可得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根据“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傍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得出民族交融和对外交流频繁;根据所学可得出国家统一。特点:根据“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得出兼收并蓄;根据“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得出世界领先;根据“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可得出辐射周边国家,内容丰富。(2)同:根据“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傍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以及“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
48、”可得出双向交流;根据内容可得出二者内容广泛。异:根据所学可从背景、对象、媒介影响等方面概括其不同。(3)认识:根据材料的主旨可概括得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立足国情和传统,积极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等。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目录(节选)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一、袁世凯统治的垮台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社会力量的成长三、A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二、B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节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
49、面一、华盛顿会议二、北京政府权力的更迭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退滞四、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宣传五、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六、C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节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第五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一节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二节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一、日本使华策略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四、D五、汪伪政权的成立日本帝国主
50、义在沦陷区的统治六、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第四节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册材料中有ABCD四处空白,需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和所学知识,任选一处空白,自拟合适的标题,并简述自拟标题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理由。(要求:主要内容和自拟标题历史时限相符,史实准确,理由论述符合逻辑。)【答案】A处标题一新文化运动兴起B处标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处标题一孙中山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D处标题一毛泽东思想成熟参考示例:B处标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内容: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出现一批积极宣
51、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马克思主义社团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理由:上述内容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必须的条件。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积极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上内容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
52、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以及干部和组织上的条件。【解析】【详解】A处:根据目录内容的分布可以看出,其基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划分,因此北洋军阀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新文化运动兴起B处标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意义在于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因此B处应当填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处标题一根据第一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以及第二章标题“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之间的关联可知,C处的标题应当是孙中山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D处标题一根据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相持阶段,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因此这一部分的标题应当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根据题干要求,以选择B处
53、为例。B处标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的传播主要体现在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出现一批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马克思主义社团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理由:根据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概况、影响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具体而言,上述内容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必须的条件。十月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
54、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积极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上内容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以及干部和组织上的条件。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因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饱023岁时到了意大利,经过四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之后回到了西班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奋斗。生活窘迫的时候
55、,卖文是他养活妻儿老小的唯一途径。他用文学语言给一个又一个商人、一种又一种商品做广告。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但大多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塞万提斯50余岁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堂吉诃德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揭落了封建统治的双暗和腐朽。堂吉诃德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1975年,西班牙文化部设立塞万提斯奖,旨在表彰所有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为西语文学的丰富和延续做出杰出贡献的西语作家,塞万提斯奖被认为是西班牙语世界最高的文学荣誉。堂吉诃德已被译成数百种译本,至今热度不减。摘编自朱景冬塞万提斯评传(
5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至今热度不减的原因。【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班牙封建集权加强,社会矛盾加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丰富的个人经历,坚持不懈的精神。(2)原因:堂吉诃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堂吉诃德充满人文精神,体现时代价值和历史发展方向;西班牙的积极宣传;全球文化交流交融的推动。【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塞万提斯(1547-1616年)”,结合所学知识,从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早期西班牙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新航路开辟,资本
57、主义经济发展,西班牙封建集权加强,社会矛盾加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根据“塞万提斯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奋斗”可知,丰富的个人经历;根据“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50余岁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可知,坚持不懈的精神。(2)原因:根据材料中“堂吉诃德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可知,堂吉诃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根据“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可知,堂吉诃德充满人文精神;根据“堂吉诃德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揭落了封建统治的双暗和腐朽”可知,体现时代价值和历史发展方向;根据“西班牙文化部设立塞万提斯奖,旨在表彰所有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为西语文学的丰富和延续做出杰出贡献的西语作家”可知, 西班牙的积极宣传;根据“堂吉诃德已被译成数百种译本”可知,全球文化交流交融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