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104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卷考试范围主要为政治史有关知识。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南台备要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2、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2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A 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 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 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3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

3、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4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这些卜人、巫师往往出身贵族,有的还是地位显赫的附属国首领,这表明商朝A 占卜师拥有最显赫的地位B 依托神权加强中央集权C 商王借助神权以维护王权D 尚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5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A 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 B 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

4、政机构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D 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6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7内容出处如若被释奴死后既无遗嘱,又无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有权继承其财产;而若该释奴立有遗嘱,或有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不得染指其遗产。十二铜表法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予保护人;如果释奴临死时没有留遗嘱,保护人可以按法令规定对其半数遗产照取不误。最高法官令(公元2世纪初)下表是古罗马不同

5、时期对释奴财产的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法A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B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需要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 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8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A 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B 冲击了奴隶制经济发展C 推进奴隶制度走向瓦解 D 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9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A 防范

6、公权力侵害私权利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10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B 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C 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 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11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有)一位大法官叫道格拉斯,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一呆就是36年零七个月。1975年他突然中风,无法上班,但是当时的总统正好是当年积极主张弹劾他的众议院共和党(少数党

7、)领袖福特,为了不让福特总统有机会任命一个保守派的法官,他坐着轮椅,带着尿袋出庭,最后还是前功尽弃。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 大法官除非犯罪否则必须终身任职B 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存在着权力制衡C 两人的私人恩怨已经影响到政治D 大法官在与总统的较量中处于下风12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 “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B “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C “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13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作品关起门来打死狗主题一致的是A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B “谋和协议

8、虽城下,不失将军明白身”C “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D “车轮十万上前方,战转江淮千里长”14土地革命时期,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随后,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材料反映了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 国共对峙进一步加剧C 建设新型的基层民主D 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15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

9、:“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西方记者的报道夸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B 西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C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D 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16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 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 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C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 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1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

10、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A 革命道路的多样性B 具体国情千差万别C 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D 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18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一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宪章运动的开展B 议会改革的完成C 马克思主义诞生D 自由主义的传播19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

11、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这说明A 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 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 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20下面为我国部分人大权力的首次行使情况统计表。表格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的权力人大常委会名称行使时间第一次进行执法检查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1983年第一次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河南省舞钢市人大常委会1993年第一次人大常委会质询权的行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4年第一次实行代表公示制度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2000年A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 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C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D 促进了立法工作的开展21阅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

12、读有误的是1960-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表单位:亿元人民币时间196019611962196319641965金额3.635.198.549.6112.1618援助对象越南、朝鲜、缅甸、柬埔寨、蒙古、坦桑尼亚、赞比亚、伊拉克等20多个国家援助内容贷款、武器、粮食、童装、化肥、机器设备、劳动力等A 是两极格局动荡下中国肩负大国责任的体现B 有利于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C 援助内容多样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D 援助对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22“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

13、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上述材料中观点的是A 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B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 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23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2

14、4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治清明追求B 监察制度保障了中央集权C 监察官选任演变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D 监察制度的变化是制约相权的理性措施25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

15、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 乙丙对,甲丁错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2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中说:这一制度在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靑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

16、人仕。地方政府的一切官史,几乎全由此項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贵族政府,我们叫做“读书人政府或“士人政府”。文中“正式人仕”要经过以下谁的推选A 三公B 宰相C 郡守D 刺史27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28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

17、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A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B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C 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D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29礼记大学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这主要体现了A 家国同构观念B 宗法血缘关系C 家庭伦理规范D 以德治民思想30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上

18、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A 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B 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C 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D 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

19、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

20、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3)根据

21、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美国宪政中,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在过去的200年里,最高法院一共判定大约140项国会立法违宪。通过运用这一强大的司法审查,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二:今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更多地把最高法院

22、的作用看作是边境巡警或体育比赛的巡边员。它紧盯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级政府和个人之间的边界,力求不偏不倚,追求公正无私,以保证美国宪法确定的制约和平衡的构架能够按宪法制定者们所希望的那样正常运作。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三: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

23、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宪政体现的基本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民主政治。(11分)(2)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史实。(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美两国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17-18世纪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19世纪中后期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9

24、00-1949年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8年以来实施改革开放,陪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

25、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绝密启用前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详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B【解析】材料大意是说江浙行省遇到“调兵剿捕”的时候,行省官员若要将事务不管大小轻重都向中央请示禀报,可能会延误事务的处置。如今凡是“调遣军情”和动用国库等紧急的事情,不需要再禀报,交给行省官员自行处理。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方与中央权力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故A项错误。元朝行省制度下行政长官的任命仍有朝廷负

26、责,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而不是各类事务仍受中央节制,故D项错误。2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叔和唐叔都属于周王室成员,封康叔于殷墟、封唐叔于夏墟,是为了加强西周统治;但他们治国的施政方针、具体制度并非相同、照搬周制,而是各具特点,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都是遵循国家顶层政治设计的策略,排除A。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而是强调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排除D。3B【解析】材料涉及的

27、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4C【解析】从材料中的“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和“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等信息来看,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C项。商王拥有最显赫的地位,占卜师为商王服务,排除A项;商朝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B项;夏朝时期我国的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排除D项。5C【解析】“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说

28、明军机处的职权较大,军机处是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只是说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军机处与六部权力的比较,故D项错误。6D【解析】“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说明平民占有科举制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科举制在唐朝时鼎盛时期,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D【解析】根据材料“则保护人有权继承其财产”“ 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予保护人”可知,奴隶的保护人就是奴隶主,因此

29、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法中对于释奴财产的规定偏向于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法律的完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律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会激化奴隶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8A【解析】解负令的颁布使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扩大了公民的基础,也就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负令是促进了奴隶制经济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解负令推进奴隶制度走向强盛而非瓦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解负令并未解放雅典的奴隶群体,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A【解析

30、】“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说明罗马法最大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正确;B中保护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D个人权益说法错误。10C【解析】 材料中“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说明罗马法主要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C;材料没有提到奴隶,排除A;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排除B;自然法崇尚理性、公平和正义,而材料包含落后的习惯法习俗,排除D。11B【解析】美国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存在分权制衡的原则,材料的现象正体现出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存

31、在着权力制衡关系,故B项正确;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实行终身制,材料论述的不是这一信息,故A项错误;美国政治实行分权制衡原则,不因为个人恩怨会影响政治,故C项错误;大法官和总统之间是相互制衡关系,故项错误。12B【解析】“着火的房子”,反映邦联制下出现的危机而非联邦制下出现危机,选B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不论州的大小,每州两名,这样就顾及小州利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类的五分三”的确是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这是典型的种族歧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瑕不掩瑜”说明颁布1787年宪法的功绩远大于局限,选项D不符合题意。13C【解

32、析】根据图示信息“东北蒋匪”“锦州大捷”等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结合选项可知,C项符合材料意思,选C。A项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平津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淮海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4A【解析】从材料“土地革命时期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到“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中可以看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剥削阶级的打击,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联合一切力量抗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之

33、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C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共政策的变化,与美国无关,故D项排除。15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杨村战役,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一定真实,也未必夸大其词,故AB错误;历史研究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但也应重视国内学者的成果,故D项错误;“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一定程度上说明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了部分成效,故C项正确。16C【解析】“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等字眼意在强调民众在参与政治热情高涨,也就说明了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在增强,选C是符合题意的,

34、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共和是早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民权主义实现的社会环境好而非阻力重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7D【解析】革命道路的多样性,不属于精神层面,故A错误;具体国情千差万别,也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故B错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没有突出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问题,故C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攻占冬宫与中国井冈山会师,都是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的表现,故D正确。故选D。18D【解析】宪章运动开始于1836年,排除A;英国议会改革是1832年,排除B;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C;随

35、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反结社法被废除于自由主义的传播有关,故选D。19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B项正确。民盟是民主党派,在1948年不是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A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故D项错误。20B【解析】表格显示人民代表大会从“执法检查”“向选民述职”“质询权”“公示制度”变化说明该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的过程,故B正确

36、;表格没有比较和其他制度信息,A错误;创新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立法只是材料一个方面,故D错误。21C【解析】1960-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时期,中国援助的主要是一些相对落后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国家,援助国家数量较多,这是在两极格局之下,对这些国家的一种负责任的举动,故A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这种援助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助于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也要拍除B;援助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严重困难和经济调整时期,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C符合题意;援助的国家要么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么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故D的说法也符合史实,所以排除D。22B【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37、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和材料所述的两个方式无关联,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统一、世界贸易组织主张贸易自由,二者均属于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的方式,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属于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的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3B【解析】“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仅

38、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D项错误。24A【解析】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 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CD项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排除。25B【解析】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朝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以乙错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所以丁错误。甲和丙说法都是正确表述,故B项正确;A、C和D项错误。26C【解析】由“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

39、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汉代察举制的选官特征,即由地方官推荐后经中央选拔才可为官,故本题答案选C项;AB是中央官员;D项是西汉主要负责监察的官员。27C【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出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从而为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提供了借口,因此材料可以用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清政府自大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没有满足列强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

40、世界市场,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故D项排除。28D【解析】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主要是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政策,奉行独立自主原则,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故项正确;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是年成立煤钢共同体;华约组织是1955年成立,故C项错误。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截至2012年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的

41、,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29A【解析】材料表明,想要治理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由此可见,材料充分体现了家国同构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关系,而非宗法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除了有家庭关系,还涉及到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德治的理念,排除D项。30A【解析】晚清最初负责外交的是“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后来“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

42、交往”,说明外交事务办理用地方收归中央,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对外交往依然是被动地位,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变化,不是膨胀,故C项错误;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是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5分。)31(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6分)(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43、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8分)(3)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32(1)原则:宪法至上原则;联邦制原则(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分权制约原则)(3分)简评: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进步性:美国建立起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制相结合的新型国家制度,保证了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美国

44、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基础。首次将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的存在,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民主权利。分别评价,可以就材料中的民主原则进行评价。进步性:宪法至上的原则,体现了法治思想,强调公正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了人民的权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局限性:美国宪法虽然强调公正无私,法律

45、面前人人平等,但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而且仍存在种族歧视等问题。(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言之有理即可记分)(8分)(2)思想:依法治国;(或依宪治国)史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答具体内容也可给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8分)(3)认识:中美两国的民主政治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制定的;民主政治受国家制度、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

46、具有阶级性)。(6分)33示例论题: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2分)阐述:一战后中国虽作为战胜国,但由于中国国力薄弱,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二战时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薄弱,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中国越来越具有话语权。总而言之,弱国无外交,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0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