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073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检测: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4讲一、选择题1(2017达州一诊)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解析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A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项错误;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D项错误。2(2016焦作一模)下表为“17

2、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B)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18011820283107176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民族矛盾激化B案件数量增多说明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晚清自然经济已经瓦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土地制度相关状况。根据图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清朝租佃关系的发展。雇工是劳务输出者,因此案件数量增加能够反映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B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图表信息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农村矛盾

3、,排除A、C两项;D项本身错误,直接排除。故选B项。3(2016岳阳一模)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B)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解析据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

4、,故D项错误。4(2016湛江二模)西汉武帝时,南阳大盐铁商孔仅提出:“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并“总其原,一其价”;随后政府“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这表明,西汉政府(B)A谋求与民间大商人合作经营B决心铲除地方经济的膨胀C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的技术D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解析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会谋求与大商人合作经营,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了大盐商孔仅的建议,实行国家盐铁官营化,抑制地方豪强大族,其根本目的是扩大财政来源,稳定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技术,故C项错误;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主要是北击匈奴需要军费,从而扩大税源,从这个角

5、度可以说希望国强,但希望民富的目标材料体现不了,故D项错误。5(2016广州二模)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C)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解析材料措施没有触及封国势力,故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的作用,故A项错误;从“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可知政府仅对郡国所交贡赋内容做了改正,没

6、有改变税收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从“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可知政府贩卖商品,是与商贾争利,体现了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抬高物价的内容,故D项错误。6(2016长春二模)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C)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政策虽有变化但

7、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食盐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必然要有一定的管控,“与民争利”的说法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同上所述,专营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管理的必要,故B项错误;虽然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有局部调整,但究其本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管控经济秩序,安定国计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增加成本的信息,故D项错误。7(2016张掖一诊)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C)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8、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解析金属工具使用与材料中百姓辛苦劳作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并非彻底瓦解,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土地出现,赋税制度进行变革,征收赋税,从而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与百姓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8(2016太原一模)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C)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解析个体小农形成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

9、符,A项错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历朝历代延续,主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B项错误。根据材料,“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原本小农经营,兄弟均分,更易导致土地细碎化,C项正确。根据材料,唐律疏议户婚律这一规定,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有承袭,并不能体现不断健全,D项错误。9(2016乌鲁木齐二诊)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一政策旨在(A)A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B维护社会等级制度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解析根据材料“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重

10、农抑商”政策,为了维护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抑商的最初目的也是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不符,而不是刻意维护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限制商人服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10(2016鹰潭一模)“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由材料可知(C)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B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型到农业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D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

11、转型解析由材料“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可知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相当低下,故A项错误;由“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可知,游士并未转化为农业生产劳动者,故B项错误;由“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可知游士阶层依托政治庇护脱离社会生产,故C项正确;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11(2017黔东南州一模)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12、。”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B)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解析文献记载该事业是“奸伪之业”,可知该事业是民营手工业,盐铁酒三业起初可私营,汉武帝始由朝廷垄断经营,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项。12(2016滨州3月模拟)雍正二年(1772)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该规定(C)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

13、展的水平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府对庶民和妇女服饰、生活的限制,这本质上是在维护等级制度,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吏治腐败,A项错误;B项绝对化;D项错误;君主等级的强化不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3(2016达州一诊)生态环保是一个亘古至今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的观念在我国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并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甚至提出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许多朝代都设过虞、衡机构,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山虞、林衡分别负责山林环保政策法令的出台和执行。泽虞、川衡类似,只不过是管川泽鱼鳌而已。古代环保立

14、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而秦的田律则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此后历代大多有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古代环保法中,似秦朝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之类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体现出小农经济时代生态意识中不违农时而增加农业收入的现实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唐朝出现了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因为功利主义,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改善生存的机遇,又变成了恶化生态的“契机”改编自互联网材料二秦岭渭水滋养十三朝古都,形成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生态佳话。唐长安因渭水而繁盛,却又因水而被迫迁都。宽阔的朱雀大道,宏大的正规城市,建设城市养活城市,让高大的秦岭、八百里秦川不胜其

15、负。弱小的“卖炭翁”受城市富贵者所累,但“伐薪烧炭南山中”累倒的却是巍峨的秦岭呀!以至于唐代末期需要伐木时,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岚县才能找到高大木材。长安城从汉唐时期就一直沿袭饮用井水的习惯。到宋元时期,井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明代的水环境整治曾一度出现过好转,但及至清代,由于土地兼并,大批失地农民深入秦岭伐林垦荒,生态又一次遭受严重毁坏。近代,孙中山提出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而今,引汉济渭工程已在2009年启动。改编自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大秦岭感恩秦岭(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法规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秦岭在中国历史上遭遇的生态问题;陕西省

16、出品大秦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案(1)特点:以儒道及宗教思想为依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应的立法和执法机构;从夏朝开始历代大多比较重视环保;以山林川泽保护为主;带有小农经济时代的现实功利主义。(2)评析:出现的原因长安城市建设用木量过大;城市生活用木的不断增加;土地兼并使农民伐林垦荒种地等。造成的影响秦岭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渭水水量大量减少;长安被迫迁都;井水污染非常严重。应对的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整治;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加快引汉济渭工程。意义:增强国人生态环保意识;对今天西安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进行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对国家引汉济渭工程进行肯定。14(2017潮州质

17、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

18、现象,加以论述。(要求:概述内容,简析原因、影响,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都可。(可以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等)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进行贸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天朝上国思想;防范外侵的需要。影响:助长了排外心里,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由此可见,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予以否定。也可用以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一等: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论述步骤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论述步骤基本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基本合理;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三等: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论述步骤不完整,未运用材料观点;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